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情報研究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情報研究又被稱之為信息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相關數據信息的詳細分析來為各項研究工作提供參考。通過將情報研究應用至高校成果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產業化發展,也可以促進高校自身更好發展。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情報研究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各項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情報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引言
近幾年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我國出臺了較多的法律法規與行動計劃,而有關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相關內容也做出了進一步完善。這些法律法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科研人員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同時也加強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情報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知識的擴散與轉移,因此對于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報研究概述
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情報研究逐漸從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活動中被分離出來,并且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其內容主要是包括了決策研究與情報信息服務研究兩方面內容。在傳統的研究方法中,情報研究主要是包括了文獻調研、邏輯分析、綜合評述幾方面內容,因此情報研究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通常是以理論研究、數據調研方面的相關內容為主,缺乏具體實踐研究方面的相關內容。在高校進行各項科技研究的過程中這一內容通常是被作為一項邊緣化的工作,集中于對理論基礎、技術調研等諸多方面的研究,缺乏實踐性內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帶來一定影響,而過于注重理論方面的相關內容、缺乏實踐方面的具體落實,也是現階段導致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必須做出調整,對從事情報調研方面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進行,通過減少情報研究工作量的方式,促使這些研究人員積極參與到科技研發中,以充分調動其研究的積極性,從而全方位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強高校科技研發能力。
二、情報研究與高校科技成果轉換的研究分析
2.1情報研究的重要作用
雖然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情報研究逐漸從科學研究中被獨立出來,但是對于各項研究工作,情報研究始終是處于一個較為重要的位置,對于促進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情報研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知識經濟時代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科技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情報研究還可以起到促進知識擴散、轉移的作用,使得科技成果可以隨著當前時展成功的走向市場,并且成為社會生產中的重要支撐力量,其中以高新技術最為典型,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便是依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充分利用科技研究成果而發展起來的[2]。這就需要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采用這一手段,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發生概率。
2.2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途徑分析
雖然情報研究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為我國社會生產與科技研究創造了諸多的有利條件,但是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單純的情報研究工作已經無法適用于現階段的研究與發展,這就需要高校在今后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結合時展的客觀規律,對學校內部從事情報研究的相關教師或研究人員進行調整,以此來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換率[3]。一方面高校可以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流程進行重新設計,使得這一流程更為簡化,減少因流程繁瑣而引起的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同時還需要建立起面向市場的科技成果轉化流程,使得科技成果轉化率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高校還需要對技術服務人員進行鼓勵,健全技術服務收入分配制度,使得技術服務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獲取一定的現金收益,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得工作效率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若是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價值難以判斷的知識勞動,則是應該將評價權利交給市場,由供需雙方來對服務進行科學定價。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時代的進一步發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所面對的困難問題逐漸增加,加之學校內部研究人員缺乏足夠的工作動力,且工作內容大部分是集中在情報研究方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科技研發效果,而產生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當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高校應該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相關內容,改變情報服務人員傳統的工作模式,促使其逐漸向應用型研究方面轉變,從而有效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為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加強科技創新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天柱,侯錫林,馬佳.基于接力創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1(3):147-151.
[2]鐘衛,陳寶明.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8,21(4):41-49.
[3]方興.促進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政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9(6):70-72.
作者:張倩 何敏 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