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海岸電臺高頻通信設備一體化改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現代通信技術不斷發展,航海用戶對水上安全通信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目前海岸電臺整體技術架構、業務工作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水上通信業務發展需求,有必要對海岸電臺進行全面的一體化改造。
關鍵詞:海岸電臺中高頻一體化改造1.水上安全通信
簡介
水上安全通信是國家履行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的重要組成之一。多年來,航海保障通信管理部門承擔著水上遇險安全值守、海上安全信息播發和海事監管支持等水上安全通信職責,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與海上運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海岸電臺是我國提供水上安全通信服務的岸基載體。它是國際海事組織(IMO)注冊公布并指定的船舶遇險與安全通信的國際值班臺和海上安全信息的國際播發臺。全國共設有18座海岸電臺,其中南海海域設有汕頭、廣州、湛江、北海、海口、八所和三亞共7座海岸電臺,由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下屬的汕頭、廣州、湛江、南寧和海口通信中心負責管理。海岸電臺開通的中高頻水上安全通信服務主要有:MF/HF-DSC(數字選擇性呼叫)遇險安全值守和后續通信、中英文MF/HF-NAVTEX(奈伏泰斯)信息播發、NBDP(窄帶直接印字電報)、SSBRT(單邊帶無線電話)等。
2.海岸電臺現狀
2.1通信設備組成中高頻水上安全通信設備主要由發信設備、收信設備和中控設備(系統)組成(NAVTEX為廣播型業務,無收信設備)。收、發信設備和中控設備(系統)通過海事內網、電信專網或內部局域網等相互連接。海岸電臺根據通信設備組成和使用環境要求,相應分為發信臺、收信臺和中控臺三個功能區域。南海海域除廣州海岸電臺為三址臺外,其他海岸電臺均為二址臺。
2.2現狀和問題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建設GMDSS工程至今,南海海域各海岸電臺已連續運行20多年,存在控制系統故障頻發、通信設備性能低下和配套設施老化嚴重等問題。隨著海岸電臺收發信臺所在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海岸電臺通信場地周邊的電磁環境不斷惡化,這些情況已嚴重影響了海岸電臺的通信效果,同時海岸電臺現有的通信設備性能也不適應我國水上安全通信發展需要。由于歷史原因,南海海域各海岸電臺原從屬于不同的管理單位。海岸電臺之間互不隸屬,通信業務和設備相互獨立,使南海海域的水上通信能力處于分散狀態,一些水域水上通信業務和信號重疊,另一些水域卻存在業務和信號空白。此外,由于設備、人員和信息等水上通信資源互不共享,資源利用率不高,制約了海區水上通信業務發展。
3.中高頻通信設備改造方法
3.1水上安全通信工作思路近期,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了《南海海域水上安全通信業務布局規劃(2019年-2025年)》。《規劃》按照深化航海保障體制改革要求,結合南海海域水上安全通信工作實際,提出了加大海區水上通信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海區水上通信現代化建設,爭取在2025年前水上安全通信國際履約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全面滿足海上用戶對安全通信服務的需求的目標。其中,建立海區水上通信融合發展模式,實現“遇險安全通信統一值守、海上安全信息統一播發、主要通信設備統一管控、通信信息資源實時共享”是未來幾年南海海區水上通信業務的總體發展思路。為實現海區水上通信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海岸電臺的重要作用,更好支撐國家發展戰略和建設規劃的推進實施,適應未來水上交通安全通信服務水平提升的總體要求,對海岸電臺中高頻通信設備進行一體化更新改造必不可少的。改造后的海岸電臺具備海區設備和業務一體化綜合管理和資源共享能力,能更有效完成其所承擔的海上遇險和安全通信任務,履行國際公約,為海上搜救、海事執法和航海保障工作提供支持,并為我國海上安全通信的發展和全國海岸電臺布局優化調整奠定基礎。
3.2中高頻通信設備改造思路在不中斷各海岸電臺的水上安全通信服務的前提下,分階段更新改造各海岸電臺收發信臺通信設備并研發基于IP控制的新中控系統。逐步調整通信電路布局,最終形成以廣州海岸電臺中控臺為海區總值守臺、三亞海岸電臺中控臺為海區災備值守臺,各海岸電臺收發信設備統一接入總值守臺和災備值守臺的海區通信設備一體化架構,實現南海海區通信業務、設備、信息等資源融合共享。
3.3第一階段改造在廣州海岸電臺中控臺新增監控終端,通過海事內網和電信專網將汕頭、湛江、北海、八所、三亞海岸電臺的MF-DSC電路遠程接入廣州海岸電臺,使廣州通信中心代各外埠通信中心值守MF-DSC遇險安全值守和后續通信工作,實現海區遇險安全統一值守。目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已啟動海區MF-DSC電路改造工作,計劃于2018年底完成并正式啟動廣州通信中心統一值守海區MF-DSC電路工作。
3.4第二階段改造開發基于IP控制技術的新海岸電臺中控系統,并基于新系統改造廣州和三亞海岸電臺中控臺,使其滿足接入多個收發信臺的功能。逐步改造各海岸電臺收發信臺,將收發信臺中原基于硬交換的收發信設備更新為具有IP控制功能的設備。此外,將汕頭、湛江、北海海岸電臺的收發信臺設備和南海收發信臺的收發信設備接入廣州海岸電臺中控系統,將海口、八所海岸電臺的收發信設備接入三亞海岸電臺中控系統,實現兩廣地區和海南地區海岸電臺中高頻通信設備的深度融合。目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在開展廣州海岸電臺整體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新海岸電臺中控系統的研發工作,計劃于近期進入系統測試階段,整體改造工程將于2020年竣工,屆時廣州海岸電臺將具備接入多個收發信臺的能力。此外,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已啟動三亞海岸電臺更新改造工程,新的中控臺將設置在海口,并直接引用新開發的中控系統,另外新增鶯歌海和木欄頭收信臺,整體提升三亞臺中高頻信號接收性能,該工程已完成初步設計工作,計劃于2020年竣工。
3.5第三階段改造將廣州海岸電臺和三亞海岸電臺兩大海岸電臺設備架構體系深度整合,形成以廣州海岸電臺為南海海區水上通信總值守臺,三亞海岸電臺為南海海區水上通信災備值守臺,全面連通南海海區各海岸電臺的收發信設備。由廣州通信中心負責全海區的水上遇險安全值守、海上安全信息播發、主要通信設備管控等工作。當總值守臺因故障無法履行職責使,海口通信中心啟動災備系統,負責應急履行海區水上通信職能。此外,各通信中心可通過統一的平臺終端,實時獲取所需的水上安全信息和設備工作指標狀況,實現海區通信資源實時共享。
參考文獻:
[1]中國海事航保十三五通信專項規劃,2011.
[2]南海海域水上安全通信業務布局規劃(2019年-2025年),2018.
作者:林智堅 陳衛文 單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信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