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課體制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職業型本科教學實踐體系建立中的主要問題
(一)機構體系
民辦高校相對于公辦高校來說在機構體系方面有很大的靈活性,辦事效率高。但是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民辦高校的共性,而忽視了其個性。很多民辦高校由于辦校時間不長,人員缺乏,規章制度還不健全,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不高,在學校機構體系的建設中不免會引入公辦院校的條例和思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辦高校的特色發展。
(二)課程設置
研究型本科的課程設置都是以理論課為主,輔以研究型實驗。如果照搬研究型本科的課程設置,那么培養出來的既不是研究型也不是職業型的學生,這和我們的辦學思想相矛盾,客觀辦學條件也無法實現,是對學生、對學校和對社會的不負責。應該實行適合職業型本科的課程設置,尤其要體現出“職業型”,加強和實際對接的實踐課程,淡化理論,做到夠用即可。對于職業型教育應突出職業特性,課程設置應體現職業文化素質課、職業通用技術課、專門技術課。
化學工程與工藝這個化工專業,在各類理工院校都有設置,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和思想,構建了各自特色的教學體系。而對職業型本科院校來說,要側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結合高職辦學經驗和本科辦學要求,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3+1”模式
職業型本科的“3+1”模式來自高職的“2+1”模式,實踐證明這樣的學校培養加工廠培養是成功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實驗課和實訓課,最后一年下到工廠進行定崗實習,根據當地和周邊工業經濟發展需求,我們設立了石油加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可以把學生送到煉油廠或者煤制甲醇廠等對應的工廠進行工廠學習,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校企結合
“3+1”模式的開展離不開企業生產單位的協助,需要通過校企結合來實現。為此銀川能源學院除了依托寶塔石化對學生進行實習工廠再教育外,還和周邊工廠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主要有伊品生物、寶豐能源、中石化寧夏煉廠、達康精細化工等。這為學生的定崗實習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會。
(三)職業資格證
學校開設了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對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化工總控工、化學分析工、水處理工、儀表維修工等工種。學生在學習了各類課程和實驗課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工種。鑒定內容包括理論、實操和仿真,經鑒定合格的發放證書。職業資格證的考取,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煉更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課程
職業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實踐課程除了頂崗實習和職業工種鑒定外,還將開設各類實驗課程和實訓課程。根據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和工廠的需求,我們開設了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管路拆裝實訓、化工設備拆裝實訓和石油煉制或煤化工綜合設計等實踐課程。
(五)職業技能大賽
化工類職業技能大賽的開展能增加學生的進取心,提高其學習和動手能力,也可以檢驗學習效果。學院每年都會組織校內職業技能大賽,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主要參加化工總控工大賽,篩選出的優秀學生再參加全區化工總控工大賽和全國化工類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通過比賽認識自我,找到不足。
(六)發展“雙師型”教師
實踐教學離不開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除了各類設備儀器的需求外,更需要具有實際生產經驗的工程師或教師,也就是需要“雙師型”教師。學院一方面招收工廠來的化工工程師,另一面聘請工廠工程師及技術人員來校講解實際生產過程。對于沒有經驗的校內教師,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到工廠實習,即每年至少一次為期一個月的下廠鍛煉。
三、展望
民辦職業型本科的發展探索道路仍然漫長而艱巨,需要學校、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也要認識到自身的環境,不斷通過改革,適應社會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職業型發展道路上要本著為企業服務,著眼于職業特性,貼近實際生產過程,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作者:李平常璇單位:銀川能源學院講師銀川能源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