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實踐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基礎之上,通過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專業課程標準與行業職業標準相對接、課程內容與生產任務相對接、課程實施與生產過程相對接、課程評價與崗位能力相對接,實現提升企業后備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基于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理念的電工實訓課程開發是將“電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電工崗位實踐標準和職業電工技能大賽”三融合,通過對新型學徒制背景下專業課程開發現狀研究、電工實訓課程開發研究、電工實訓課程實踐研究,開發出符合學徒認知特點、企業需求的生產型電工實訓課程。本文對此進行深入解析。
關鍵詞:新型學徒制;電工實訓;課程開發
國家人社部、財政部2015年下發的《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通過新型學徒制發揮企業的培訓主體作用,提升企業后備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基于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的學校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其需求,迫切需要進行課程改革。本文試圖從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入手,談些粗淺的見解。
一、概述
傳統學徒制是師傅通過面授的方式手把手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徒弟的模式。到了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德國、英國)將傳統學徒制與學校職業教育進行了有機融合,建立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其專業課程(知識、技能)教學強調“做中學,學中做”。我國的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基礎之上,通過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專業課程標準與行業職業標準相對接,課程內容與生產任務相對接,課程實施與生產過程相對接,課程評價與崗位能力相對接,來實現提升企業后備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我國教育學認為“學生學習的全部學科稱為課程”,對課程的理解,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個觀點認為課程是學校教學內容及其進程安排的計劃,第二個觀點認為課程是學校學科及其安排和進程。對于課程的理解,筆者認為課程是使學生獲得經驗的計劃和保證。職業學校課程是屬于國家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其依據職業教育對象訴求不同分為學校學習課程、企業實踐課程、企校開發課程。新型學徒制的重點是以企校開發課程為主,確保學徒通過課程獲得企業所需的技能。具體到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是以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為基礎,以企業電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師傅和教師深入指導為支撐,把“電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實踐標準和電工類職業技能大賽”深度融合,把企業生產項目作為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企業培訓形式將企業生產文化融入到課程的實施過程,按照企業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課程評價,是生產型實訓課程。
二、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基礎
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是按照企業人才培養標準、國家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開發的,因此“電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電工崗位實踐標準和職業電工技能大賽”三融合的電工專業課程標準是開發電工實訓課程的基礎。對于電工職業資格標準而言,它是學徒走入社會從事電工職業活動的基本依據。而企業電工崗位實踐標準則是學徒的電工職業技能與企業的電工工作崗位要求是否相適應的依據。另外,技能大賽是衡量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的競賽活動,將技能大賽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標準中,既能滿足企業崗位需求,也能凸顯學徒技能水平,更能體現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因此,“電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電工崗位實踐標準和職業電工技能大賽”三融合的專業課程標準是保證電工專業課程開發的有效性、科學性,是體現新型學徒制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特點。它是課程開發的基礎。
三、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原則
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是崗位能力培訓的課程。課程的實施過程是企業生產過程的再現,學徒在企業生產情境中通過生產學習,體驗企業工作崗位需求,達成課程教學目標。因此,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工作任務性原則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是以企業培訓的形式出現的,因此課程的內容應該根據企業的工作內容、學徒的認知能力和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經驗,從企業電工工作崗位能力層面選擇理實融合的工作學習內容。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是通過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將電工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融合的課程,學徒通過完成一系列典型電工工作任務達到企業電工崗位所需職業能力要求,即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需要遵循工作任務性原則。
2.工作過程性原則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實施是在企業生產情境中進行的,教學過程是師傅、教師共同依據學情和企業生產要求對學徒進行崗位能力培訓的過程。它是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真正體現。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實施過程一般是由工作崗位任務完成和工作崗位能力評價兩方面組成。通過完成工作任務,學徒既能學習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又能懂得遵守企業規章制度。通過崗位能力評價,學徒能夠知道企業需求,由此激發學徒的生產勞動意識,激勵學徒積極向上的工作學習態度。因此,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需要遵循工作過程性原則。
四、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開發策略
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電工實訓課程是企業生產型課程。它強調以學徒的經驗、崗位需求為核心,針對性地培養和發展學徒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在電工實訓課程開發時需要結合企校實際,從崗位能力要求出發,由企業、學校共同開放課程,確保課程的有效開發。
1.企校合作,精心準備新型學徒制是建立在企校深度合作基礎上,而企校合作領導小組則是企校有效合作的基本組織。它是組織企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者。從“新型學徒制”實訓課程開發角度來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只有在企校合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才能夠有效順利地進行。比如在實施基于新型學徒制電工實訓課程開發前首先要在企校合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組建企校課程開發小組,課程開發小組需要對企業進行調研,搞清企業的電工就業崗位對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對學校近幾年電工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工作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分析,同時通過企校合作領導小組聘請相關的教育、企業技術專家,對目前電工實訓課程的開發現狀進行分析,確保課程開發的有效性。
2.鉆研業務,能力提升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主要由課程開發小組完成。課程開發小組由企業師傅、學校教師組成,因此,提升師傅、教師課程開發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企校合作領導小組應該將參與課程開發的師傅、教師組織起來參加校外專業機構的培訓活動,從而提升師傅、教師自身開發課程的能力。如:師傅、教師參加國家級或省級教科研培訓和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讓課程開發小組成員掌握先進的專業知識、提升教科研能力,確保課程開發的質量。另一方面,企校合作領導小組還要組織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參加相關企業培訓,確保他們能夠根據真實的企業工作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課程的開發,真正做到為企業生產服務,為學徒就業服務。
3.明確職責,健全制度課程開發是否真正落到實處,需要明確課程開發小組的職責,通過問卷調查、文獻研究、企業調研、行動研究,讓課程開發走上開發、運行、管理、評價的良性循環的軌道。例如,在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過程中,將研究課題分解為新型學徒制下專業課程開發現狀研究、新型學徒制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研究、新型學徒制下電工實訓課程實踐研究;同時針對這三個子課題,確定三個小組,明確責任人,并提出課程開發要求。(1)新型學徒制下專業課程開發現狀研究。研究包括:地方政府和行業對新型學徒制下專業課程開發的主導作用,企業對新型學徒制下專業課程開發的主動參與度,新型學徒制下專業課程開發取得的成效等。(2)新型學徒制下電工實訓課程開發研究。研究包括“電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實踐標準、技能大賽標準”三融合的專業課程標準、“模塊化、工種化”的電工實訓課程內容、“任務化、過程化”的電工實訓教材、“雙主體化、真實化”的電工實訓課程實施、“互聘互用”的電工實訓課程師資、電工實訓課程開發的路徑和方法等。(3)新型學徒制下電工實訓課程實踐研究。研究包括:新型學徒制下電工實訓課程實施的數據采集與分析,電工實訓課程的考核模式,電工實訓課程的評價模式,電工實訓課程的資源建設等。
總之,課程改革必須著眼于每位學徒,發揮每位學徒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實現其最大限度的發展。新型學徒制背景下電工實訓課程實施,能夠提升學徒崗位職業能力,其結果是筆者學校近兩屆與企業聯合辦學的電工班學徒畢業率100%,畢業生優秀率93%,取證率100%。學徒畢業后非常適應企業生產生活,真正實現了電工實訓教學與企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企業對學徒的崗位職業能力非常認可,使得學徒在企業工作崗位上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學徒的自身價值得到了實現。
參考文獻:
[1]馬金平,張敏.我國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方案的不足與改進[J].職業技術教育,2016(34).
[2]于躍忠.基于“做學教合一”的數控專業實訓課程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
[3]于躍忠.基于“低碳教學”數控技能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J].職業,2013(27).
作者:彭蘭 單位:江蘇省姜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