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源整合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通過調研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現有資源的狀況,分析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提出了適合江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建議,同時對現階段的發展瓶頸提出解決途徑。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資源;發展;江西
引言
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新車消費市場。據相關部門估計,我國石油進口量以每年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加,按當前增速預測,到2020年,我國機動車的燃油量為2.56億噸,占當年全國石油總用量的57%,另一方面,約50%的城市空氣污染物來自汽車,且有增長趨勢。面對當前能源、環境問題的困境,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家都把目光轉向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趨勢。因此,促進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和快速趕超,是提升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產業競爭能力,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1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介紹
1.1新能源汽車概念與類型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先進原理、先進技術所形成的汽車。其類型有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
1.2新能源汽車發展概述
我國從“八五”期間就啟動了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經過“九五”和“十五”期間的技術攻關,將電動汽車與清潔燃料汽車合并列入“863計劃”后,形成了以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車型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研局。再經“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研發和示范布局。
1.3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情況
根據中汽協統計,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48605輛,銷售45048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29894輛,銷量為29715輛,比上年分別增長8.1倍和8.8倍。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33.11萬輛,相比去年同比增長了34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4.75萬輛,同比增長4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8.36萬輛,同比增長180%。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4.67萬輛,同比增長300%;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6.07萬輛,同比增長250%。
2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資源介紹
早在2009年,南昌就成為全國13個示范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試點城市之一。從生產研發方面來看,雖然主要汽車制造企業均研發了新能源汽車樣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生產方面也有一定發展,但江西省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仍處于研發試產的起步階段,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與國內其他汽車制造大省還有一定差距。
2.1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方面
省內主要企業有江鈴股份公司、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昌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源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江西鴻翔電動車輛制造有限公司、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等。此外,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江鈴汽車集團改裝車有限公司、江西特種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均有不同型號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研發主要成果集中在鋰電池、電動汽車電源管理系統、電機控制系統、超級電容系統等技術領域。
2.2動力電池方面
江西省動力電池產品以鋰離子電池及正極材料為主,生產企業主要有:江西江特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江西中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江西科慧電池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美亞能源股份公司、江西福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金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安市優特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聯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贛鋒鋰業公司、江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金鋰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學利用在材料、礦業、冶金、機電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動力電池及其材料的科研平臺,自主研發了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具有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基礎。2010年3月30日,全國首家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正式落戶江西宜春,且將規劃建成我國最大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和35萬輛以上大、中、小鋰電汽車生產基地。
2.3整車開發方面
江鈴集團與萬向集團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和江鈴控股公司、上海瑞華集團和南昌大學等電動汽車研發和制造企業進行了合作,并成功研發出了多個產品。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分別與澳大利亞BCI客車公司、浙江萬向集團以及匈牙利伊卡魯斯客車公司等共同研發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客車,并已生產銷售。
2.4礦產資源方面
江西是我國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礦產基地之一,且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銅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五分之一,黑鎢儲量在全國占第一位,礦床分布以贛南為最多,該類型礦床易采易選,并伴生有錫、鉬、鉍、銅、鈹、鈮、鉭和稀土等多種礦產,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年生產量達到2萬噸。而鎳氫電池負極材料就需稀土和鈷金屬,通過在釹鐵硼永磁材料中添加重稀土元素鏑和鋱,可大幅提高永磁電機的性能。宜春鉭鈮礦是世界最大的鋰礦山,可開采氧化鋰的儲量為110萬噸,占全國的31%,世界的12%[1-2]。
雖然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得了一定規模,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1)缺乏核心技術,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2)人才資源不足,尤其在基礎研究和關鍵零部件和先進材料的研發方面,專業人才缺口較大;(3)產業體系建設滯后,產業鏈未成形;(4)市場開發不足,新能源汽車目前主要市場集中在公交、環衛等領域。據報道,南昌新能源私家車擁有量總共只有300多輛,增長緩慢;(5)政策支撐體系不完善。因此,應結合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現狀,完善發展思路。
3.1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創新總體框架
汽車產業被喻為“工業中的工業”,與其他產業關聯性很高,因此,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框架的搭建尤為重要。可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以模塊的形式進行劃分規劃,如整車設計組裝模塊、核心零部件模塊、充電設備模塊、原料資源模塊等,這樣各模塊可獨立進行研發,適合汽車這種復雜性高的產品要求,同時也有利于相同模塊的競爭,可將影響降到最低。在該框架中,整車企業扮演的角色很關鍵,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規則設計方面包含兩部分內容:整車系統集成標準與新能源專業功能標準。新能源專業功能標準主要由電機及控制系統標準、充電系統標準、蓄電池技術標準和電氣接口標準等組成。過去多數企業都是自行規劃、設計、研制,往往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浪費物力與人力。而整車企業通過與產業鏈上其他零部件供應商形成標準聯動,在不影響整車企業技術標準的情況下,零部件供應商可在生產研發中競爭或合作,并在這個創新活動中對產業技術標準進行優化與反饋,使整車企業可根據最新的動態對原有技術標準進行修正或改進,進而盡快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準化和國際化[3]。
3.2整合優勢資源,成立產業聯盟
產業聯盟通過技術共同研發、共享信息與資源、共建市場,不但可以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還可以提升企業的產業集中度、激發創新、集體攻克共性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加快科技成果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提升江西省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通過資源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地方上低端項目重復建設與競爭,人、財、物等資源浪費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成立產業聯盟,既能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又能促進企業之間的競爭,使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連接更緊密,最終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目的。地方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有大局意識,在推動產業聯盟建設的同時,要讓大企業集團發揮好帶頭作用,帶動整個行業發展[4-6]。目前,全國多個地區均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主要有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終端用戶等組成的新能源汽車聯盟,如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重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等。這樣既可以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實現,又能有效抵御和減小企業自身風險,形成抱團取暖的局面。
3.3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充電樁、充電站、加氣站、電池租賃站等,這些設施的不足將會極大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使用,繼而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瓶頸。雖然國家從2009年開始就在各大中城市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的試點應用,并在充電網絡和設施方面大量投入,但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在數量方面、質量方面、規劃方面以及服務方面都應該改進提升[7],應根據城市的規劃、人口與產業分布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應該考慮到今后新能源私家車增長的服務需求。
3.4加強示范效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扶持力度
2013年,由南昌、宜春、上饒、撫州、贛州、九江、萍鄉七個設區市捆綁,以“江西省城市群”的名義申報了國家2013—2015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項目,合計推廣應用車輛目標總數為5300輛。兩年來,已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5836輛,占計劃推廣總數的110.1%,超額完成了目標數;初步估算可獲得國家補貼資金5.5億元。通過這些年的推廣,新能源汽車及其綠色環保性能在省內已經被群眾廣泛認可,但為何還出現“叫好的人多,出手的人少”現象?除上述基礎設施因素外,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也受扶持力度的影響。因此,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在上述城市中選擇一個做示范,加大對該地新能源汽車購買補助,特別是私家車購買補助,讓普通家庭買得起,從而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社會效應,然后向全省推廣。
3.5培養和引進人才,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歸根到底在于人才,只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才能進行持續、高質量的創新活動。另外,新能源汽車制造成本的降低,同樣需要依靠技術的進步,這就需要企業和政府加大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共性技術方面,更需要政府和產業聯盟加大研發投入。人才培養方面,首先應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在注重人才數量的同時,更應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此外,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的同時也要健全人才引進配套服務,鼓勵向引進人才提供啟動資助、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健、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等方面的優惠待遇[8]。
4結束語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實現節能減排、緩解資源緊缺、減少環境污染的戰略舉措,是搶占國際高端市場的戰略途徑。通過資源及政策的整合,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產研發體系,這對于提升江西省汽車產業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發展規劃[J].中國科技縱橫,2011,(05):50-52.
[2]江西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EB/OL].
[3]劉光東,武博,孫天元.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創新現狀及發展對策———基于模塊化分工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2,(07):54-58.
[4]鄭濤,黃少鵬.基于合蕪蚌產業圈的安徽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0,(02):104-109.
[5]徐亞軍.產業發展戰略中的新能源汽車[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02):74-77.
[6]郭興磊,史樂鋒.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04):37-39.
[7]秦志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問題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03):220-221.
[8]朱磊.整合優質資源提升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J].時代經貿,2011,(03):62-66
作者:郭燕錦 周光華 何為 徐鵬 李衛華 單位:江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