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礦區資源整合技能策劃探討范文

礦區資源整合技能策劃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區資源整合技能策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礦區資源整合技能策劃探討

廠壩礦采選系統規模-效益分析

經對以上三個規模產量的經濟模型分析后,按項目凈現值、投資利潤率和利稅率計算,礦山服務年限分析最優方案為方案二。按投資回收期計算方案一。按內部收益率計算,三個方案均大于行業基準收益率。綜上所述,本規劃推薦礦山規模方案為方案二:匹配選礦系統產能方案,產能規模3000kt/a。

現有生產能力與可靠性分析

1井下八大系統匹配與可靠性分析

1.1礦區開拓現狀

東邊坡礦區:東邊坡采區采用平硐-溜井、斜坡道開拓方案,設計生產能力為400kt/a,目前實際達到500kt/a產能,基本平穩、可靠。廠壩礦區:廠壩采區井下過渡期殘采采用平硐-盲斜井開拓方案,深部采用平硐-盲豎井、斜坡道開拓,目前深部開拓方案已經形成,設計生產能力為400kt/a,目前實際達到550kt/a產能。李家溝礦區:李家溝采區井下1082以上過渡期殘采采用平硐-盲斜井開拓方案,1082以下深部采用平硐-盲主、副井、斜坡道聯合開拓,目前深部開拓系統已經形成,設計生產能力為700kt/a,1082m中段以下盲主、副井提升能力為825kt/a,提礦能力645kt/a。目前實際井下生產能力僅達到400kt/a。

1.2提升運輸系統

東邊坡礦區:東邊坡礦區設計中段運輸為采場出礦→溜井→振動放礦機→中段列車組→3#主溜井→1202主運輸列車組→選廠。廠壩礦區:提升設備主要是3#斜井提升系統、西部豎井,形成的提升能力為48萬t,其中礦石提升能力為45萬t。廠壩礦區卸礦儲礦系統不完善、分布不合理,西部豎井只有一條溜礦井和一套放礦系統,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將導致豎井提礦停產,建議增加一套卸礦系統。李家溝礦區:4#斜井,主井提升,副井提升,東風井提升。形成的提升能力為102.5萬t。其中礦石提升能力為84.5萬t。李家溝主副井1222m水平卸礦系統互通性差,副井有兩個溜井,且副井與主井溜礦也相通,而主井配套的溜礦井只有一條,主副井取消了原設計的外環車場后,滿負荷生產后出礦效率低;建議主副井1222m水平車場增加聯絡道,使主井提升系統與副井配套的兩個礦倉實現互通。

1.31202主運輸平硐

1202主運輸巷設計按3500t/d進行設計。經過核算,1202m主運輸巷最大運礦能力為4300t/d,與4500t的采選生產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建議將牽引機車改為28t非標電機車牽引10節10m3礦車出礦,或采用雙14t電機車牽引10節10m3礦車出礦。恢復主副井系統1202m外環線車場。

1.4貯礦系統

目前三大采區井下共有17個溜礦井,總儲貯能力為17300t。選礦地表原礦倉貯礦能力500t。目前地表貯礦能力小,在選礦系統停車檢查后井下采出礦生產和采準切割工程除東邊坡外基本也相應停止,對井下生產影響較大。建議增加一座20000t以上原礦貯礦倉。

1.5通風系統

東邊坡礦區:東邊坡礦區設計采用西翼生產中段進風,東回風井回風的通風系統。建議對東邊坡采區按500kt/a產能對現有通風系統進行校核,確保滿足要求。廠壩礦區:廠壩礦區采用對角式通風系統。計算總風量按目前實際產能風量偏小,風流路線不盡合理。李家溝礦區:李家溝礦區通風系統基本能夠保證700kt/a產能對系統的要求。但困難時期通風阻力較大,建議下一步對李家溝通風系統進行優化改造。

1.6排水系統

1202m水平原二期主平硐設計水溝流量可達150~200m3/h,能夠滿足正常自流排水要求。其余各中段水溝設計排水量均在100m3/h以上,均能滿足正常自流排水要求。廠壩、李家溝礦區深部排水系統可基本保證滿足設計產能需要。

1.7供水、供電、壓氣系統

東邊坡、廠壩、李家溝礦區井下供水、供電、供風等系統根據150萬t的規劃設計及相關完善措施到位后基本滿足150萬t生產規模的需要。

2采礦方法選擇與優化

2.1采礦工藝現狀

廠壩、李家溝東邊坡三大采區設計以空場采礦法為主,崩落法為輔,其次是淺孔留礦法。廠壩采區1202m中段的礦柱按照回采順序進行了回收,東邊坡采區由于對礦柱回收的通道性工程沒有充分考慮,因此,大部分礦柱與采場正常回采同時進行。廠壩采區的1142m中段、李家溝采區的1202m中段回采結束的空場還未進行處理,但局部由于原來就與上中段采場貫通提前垮塌,進而造成兩大采區部分采場在覆蓋層下出礦,貧化損失率高、供礦品位難以保證。

2.2改進采礦工藝現狀的主要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采取了修改采場結構參數和回采工藝的措施,結合資源整合后產能大幅度提升需要,對現有的回采工藝、巷道布置形式、斷面規格進行優化改造,以適應設備大型化的需要,以大幅度提高采出礦效率。在李家溝研究探討安全高效的采礦方法和回采工藝,根據礦體厚度,采用空場法和淺孔留礦法相結合,在兩年內使李家溝產能有大的突破。在資源整合后,配合產能提升、結合小廠壩已回采到900以下而廠壩采區還在1142m中段回采、高差較大帶來的地壓問題的現實情況,盡快對充填采礦法進行論證,將小廠壩采區列為目前充填采礦法的試驗區段。

2.3今后采礦方法選擇的設想

在采礦方法選擇上,902中段以上仍推薦在礦巖穩固地段以使用成熟的中深孔分段空場采礦法為主,以淺孔留礦法、充填采礦法為輔;同時建議盡早開展地表充填系統的建設,進行充填采礦法試驗,逐步開展兩步驟分段中深孔回采嗣后充填采礦工藝試驗與研究,并逐步在842m中段以下推廣和適當增加充填采礦法在礦區的應用,以保證全礦供礦品位均衡。

3廠壩礦2012年-2015年采礦系統排產(表2)

4現有生產能力綜述

綜合所述,礦山目前1500kt/a的產能是各系統配合良好的高限組織的生產產能,在李家溝礦區不能達產的情況下,三大采區采場調節能力低,無法實現合理配礦,井下生產可靠與持續穩定性均較低。因此,在提升產能詳細配套技術方案不成熟時礦山已無能力進一步提高采礦系統產能。

安全生產技術對策措施

對廠壩、李家溝礦井下開采過程中存在的地應力集中及存在大量錯綜復雜的群采空區給安全帶來的隱患、礦區雨季泥石流危害等國內外礦山開采的安全技術難題進行了生產過程危害因素分析。

1地壓管理問題

廠壩礦的井下地壓產生的主要因素是群采及正常回采的空區未及時掌握和處理,三大采區之間、礦體之間、上下中段之間、采場之間的回采順序銜接不合理,局部采場結構參數、支護形式需要優化,施工質量等問題。

2預防井下水災

按照正常排水、最大排水的要求,設計了完善可靠的井下排水系統。但是大量群采空區存在積水發生突發性涌水的危險、露天坑受水,對井下生產帶來嚴重威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設計上采取了以防為主,防、排、堵、貯、查、探、放并舉的原則。

3泥石流危害防治

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害對廠壩礦區地表和井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礦山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建議建設生產單位邀請專門的水土保持設計研究單位對泥石流的產生原因、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進行綜合的設計研究。

4廠壩、小廠壩礦床同時開采安全預防措施

建立統一的安全生產協調機構,及時協商處理有關工程布置事宜,組織制定相應制度及協議,協調并妥善解決兩礦及其探礦之間的探、采關系,監督制度、協議的順利實施,檢查落實安全生產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提高和穩定現有產能的主要保障措施

1保證或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的技術措施

目前還有許多制約礦山生產規模的客觀因素,從技術上考慮,主要有:群采破壞增加了開采條件的復雜性;井下生產采掘失調,沒有形成正常的“三級礦量”。為此,主要針對上述影響礦山生產規模的問題,要求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保證或進一步提高礦山生產能力。首先要搞好安全生產,確保咽喉性、通道性重點工程按時開工和完成,進一步提高掘進效率和礦塊生產能力。

2各采區技術保障措施

東邊坡:加快回采進度,降低與廠壩礦體的高度差,減小廠壩礦區開采引起的巖移和錯動影響,爭取將東邊坡采區的生產能力在2012年達到50萬t/a。廠壩采區:主要是進一步提高出礦設備裝備水平,要求施工單位提高設備裝備水平,采用鏟運機等無軌采掘設備,今后各采區的采準設計要與無軌設備相匹配。并且改造已形成采場的底部結構,使之適合于鏟運機出礦。李家溝采區:李家溝礦區生產能力提升技術攻關要緊密結合現場實際,著力解決中段、采場的合理推進順序和礦體遭到群采嚴重破壞后的回采工藝問題,緊緊圍繞多空區條件下的安全高效采礦方法研究進行。

擴能技術可行性分析與初步方案

1關于產能

根據大小廠壩經濟模型初步分析,認為大、小廠壩整合后不再新增選礦能力的前提下,以選礦處理能力確定采礦擴能方案(即采選原礦3000kt/a)項目財務指標最優。由于擴能需以多中段充填采礦工藝為前提,同時應盡量加快采場回采周期,以上采礦工藝技術要求需與礦山實際結合,保證技術方案先進、規模可行。

2擴能開拓方案與建議

擴能后開拓方案應將大、小廠壩統籌考慮,上部已形成的中段大巷按目前的中段劃分,維持現狀,獨立運行。深部開拓設計時應將大、小廠壩與李家溝主運輸中段標高保持一致。初步建議李家溝與廠壩系統深部仍采用分區開拓,小廠壩可與廠壩礦區深部合為一個區域與李家溝區域相對獨立。為提高1202m主運輸中段的運礦能力,需增設一條1202m主運輸通道,地表建議增設貯礦倉。

3擴能實施進度計劃初步意見

在井下采礦系統擴能規劃建設的2012-2014年,共3年時間內廠壩、李家溝井下生產保持采礦1500kt/a,不降產,并逐步提高三大采區合理配礦能力,穩步提高采出礦品位。同時極積開展高效采出礦石工藝設備提升應用研究,李家溝擴能綜合技術研究、充填采礦法工藝技術研究、探空探水綜合技術研究等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為擴能試生產、達產奠定基礎。2016年底最終達到設計產能。

作者:秦劍偉單位:西北礦冶研究院礦山工程研究所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97久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老司机| 无人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欧美特黄录像播放|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jizz国产视频|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伊人五月天综合|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高清一级做a爱免费视|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怡红院成人影院|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公交车后车座的疯狂运|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 国产偷v国产偷v国产| 91香蕉视频直播|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 国语free性xxxxxhd| ass日本熟妇大全pic| 夭天干天天做天天免费看| 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大全|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上原亚衣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