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差異化盈余管理動機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以我國2010-2014年滬、深A股7932家上市企業為樣本,對不同的盈余管理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表明:債務契約動機與企業的研發支出資本化之間是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扭虧為盈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之間是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利潤平滑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之間是顯著的正相關性關系;增發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關系,受企業盈利水平的影響,在盈利公司二者之間是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在盈利良好的企業二者之間是負相關關系。
關鍵詞:
盈余管理;研發支出資本化;研發投入;會計政策
一、引言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粗放型的擴張發展方式已無以為續,實施創新驅動,讓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入手。企業作為創新的微觀主體,其創新能力的提高以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為基礎。那么,企業的研發投入也是否會帶來創新能力的提高、經營績效的優化,與研發投入的會計處理方式有密切關系。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開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對研發投入的會計處理做了重大的調整,將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轉變為“有條件的資本化”處理。理論上,資本化處理模式對研發投入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考慮更加合理、全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顧慮,鼓勵了企業進行研究投入和開發。可是在實務中,由于研發活動的復雜性及信息的不對稱,研發支出資本化條件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主觀判斷,基于“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企業經營者很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從而使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手段,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盈余管理問題進行研究,不僅為觀察我國企業的會計行為提供了經驗,也為企業研發投入決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自從瓦茨和齊默爾曼(1986)關于三大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假說提出后,許多學者對研發支出資本化進行了研究。Sweeney(1994)研究表明債務違約企業在違約前的很多年中更多的采用了可以增加收入的會計政策。BurgstahlerandDichev(1997)研究發現,美國的上市公司為了避免虧損、保持與分析師預測一致性而進行盈余管理。SuzanneLandry(2002)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為了達到滿足債務條款或者平滑利潤為目的,當企業擁有資本化的選擇權利時候,企業會將會計政策的選擇作為盈余管理的手段。Markarian(2008)研究得出研發支出資本化和企業盈余管理動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自2007年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國內學者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盈余管理效應和價值相關性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鞠亞輝(2009)研究表明,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滿足資本化條件的界定不清楚,給公司操縱盈余提供了機會。許罡和朱衛東(2010)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投入的研發支出越多,選擇資本化支出的趨勢越明顯,管理者通過資本化研發收入的目的主要是再融資和避免虧損。但這些研究并沒有全面研究對于不同盈利類型企業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選擇?;谔潛p企業、微利企業、良好盈利企業及高利潤企業盈余管理動機的差異性,本文分別研究選取債務契約動機、扭虧為盈動機、收益平滑動機以及增發新股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關系。債務契約是指債權人與代表企業股東的管理人簽訂用來證明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文書。SuzanneLandry(2002)指出管理層為了不違背債務契約或者平滑利潤,會通過研發支出是否資本化作為盈余管理的方式。宗文龍(2009)研究表明,債務契約是影響企業的研發支出資本化行為的主要因素。企業選擇研發費用資本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減輕債務融資的限定:首先,如果債務契約是建立在企業盈利水平上,研發支出資本化則可以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其次,若債務契約是建立在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上,研發支出也會降低該比率。所以,為了滿足債務契約的條款,四種盈利水平的企業大多會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這一會計政策。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企業的債務契約的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是正相關關系在我國證券市場,證監會對連續虧損的企業做出特殊處理。我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處于凈利潤為負值的企業,則對其發行的股票進行特別處理(ST);對連續三年虧損的企業,暫停其股票交易。國內外很多研究表明上市企業會通過會計政策選擇避免虧損,以達到其保留上市資格。陸建橋(2002)研究企業在虧損年度當年或者其前后年度存在操縱利潤的行為。宗文龍等(2009)研究結果表明,有的企業的確通過選擇研發費用資本化來操縱盈余管理?;谏鲜龇治觯覀兲岢鲆韵录僭O:
假設2:在虧損及微利公司中,扭虧為盈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正相關不同盈利水平的企業究竟出于什么樣的動機來進行盈余管理呢?管理層是否會更偏向于利潤波動比較小的會計處理辦法來平滑各會計分期利潤,避免利潤波動過大而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呢?公司股價往往受到利潤的影響,如果利潤波動過大,那么投資者認為自己承擔的風險過大,要求更高的回報,自然會加大管理層的壓力。管理者出于安全的需要,會選擇降低波峰收益,使利潤波動趨于平緩。許罡(2010)研究表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動機相關。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政策選擇會增加公司無形資產和總資產,在后期可利用研發支出所形成的無形資產的攤銷來再次影響利潤,還能改善公司本期利潤。特別是研發支出多的企業更會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來平滑利潤。對于本文選擇四種不同盈利水平的企業,虧損企業及微利企業出于收益平滑動機的可能性不大,而盈利良好和高盈利企業會在收益平滑動機下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谏鲜龇治?,我們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在盈利良好和高盈利的企業,利潤平滑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正相關資本市場再融資動機是我國上市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上市企業如果要在資本市場進行再次融資:如配股,必須符合特定的要求。上市企業很可能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來達到再融資的目的。Theo(1998)研究發現,在配股發行前期,一些企業會通過利用會計政策來滿足配股的要求。Rabgan(1998)研究也證實了上面學者的發現。許罡和朱衛東(2010)研究表明,管理層控制了是否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權利,這個選擇權為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有需要的時候可能利用研發支持資本化來達到配股融資需要。王建新(2007)研究證實了當企業有配股動機時,企業前兩年的收益率之和在16%-18%之間時,企業更傾向于做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從上述研究結果可以推斷出當企業近三年的盈利之和不高于增發新股條件時,企業會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作為盈利高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不愿意增加新的股東,更愿意以債務融資方式籌集到所需資本,因此這些企業往往不需選擇會計政策而致使加大研發支出資本化?;谏鲜龇治?,我們提出以下假設:假設4:在盈余良好的企業中,增發股票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正相關。在高盈利企業,增發股票動機與研發資本化強度是負相關的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以2010-2014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初選樣本,按以下標準進行了篩選:(1)由于ST和*ST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非正常干擾因素,剔除ST和*ST類上市公司;(2)鑒于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3)由于新上市公司的業績容易受市場影響而發生非正常性波動,同時這類企業配股的可能小,因此剔除研究樣本中當年和前一年新上市的公司;(4)剔除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缺失的公司;(5)剔除數據缺失和中途退市的上市公司。按照上述標準,最終獲得4249個樣本,其中2010年1122家;2011年1347家;2012年有1780家;2013年1788家2014年1895家。本文所用股權結構等上市公司治理數據來自CCER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數據庫,所用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來源于色諾芬CCER一般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庫。為了區分不同盈利水平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影響情況,更加詳細的驗證本文的假設,本文對總樣本進行分類。
(二)變量定義(1)被解釋變量: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RDCAP),即研發費用資本化金額(/所有者權益-當期研發費用資本化金額)。研究費用資本化全額為:當期企業研發費用總支出(研發支出主要有:技術服務費、技術研究費、技術開發費、科技開發試驗、科研費用、研發費、研發支出、研究開發費、研發中心支出等,再加上從CCER金融數據庫中獲得的“開發費用”的總和就得到了該企業的歷年研發投入數據),減去當期未資本化金額的研發支出。(2)解釋變量:第一,資產負債率(DAR),用于表示債務契約動機。由于存在杠桿效應,企業為了改變資本結構,降低負債率,無論什么盈利水平的企業均可能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因此,以資產負債率表示債務契約動機。第二,LOSS:扭虧為盈動機的替代變量。該變量是啞變量,企業是否扭虧,若公司資本化前凈利潤<0,而經過資本化后的凈利潤>0,取值為1,否者為0。虧損公司為了避免接連二年、或者三年虧損,微利和虧損企業為了調整盈余管理,存在扭虧為盈的動機。第三,SMOOTHZY,平滑動機的替代變量。該變量是啞變量,若企業第t年研發費用資本化前的營業利潤與第t-1年的營業利潤相比下降,則取值為1,否者取值為零。盈利企業為了均衡各期的收益,存在平滑收益動機。第三,SNNET:增發動機的替代變量,該變量是啞變量,企業是否有增發資格,如果前兩期和當期的收益和在16%—18%之間時,則取值為1,否者為零。在盈利良好和高盈利企業存在著增發新股動機。(3)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公司規模(SIZE)、實際控制人性質(CONTROL)、研發投入強度(R&D)。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以及控制變量的定義與說明如表2所示。
(三)模型構建基于前面的理論分析和假設提出,為了分析不同盈余管理動機對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影響,我們構建如下回歸模型來進行檢驗:對于虧損和微利企業來說,不存在的增發新股動機,因此我們只考慮債務契約動機、利潤平滑動機、扭虧為盈動機,建立模型1,預期β1為正數,β9為正數。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表3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全樣本來看,企業研發費用資本化(CAPRD)水平普遍不高,均值為0.0234,最小值和最大值差異較大,標準差均大于平均值,說明樣本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存在較大的差異。企業的負債率(DAR)均值為0.4107,應該說樣本公司平均的負債水平比較合理。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R&D)的均值為0.0516,也可以看出樣本公司的研發投入力度也較低,并且最大值和最小值也相差較大。2010-2014年度不同盈利水平的企業子樣本分類描述如表4所示。通過表4可以看出研發費用資本化強度在虧損企業的均值最高,可是研發投入強度R&D的數值最低;負債水平也是虧損企業是最高;四種類型企業的規模相差不大,其標準差也相差不遠。
(二)相關性分析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RDCAP)與資產負債率(DAR)相關系數為0.239,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企業的負債率和研發支出資本化成正相關關系,企業的債務契約動機得到了驗證;在1%成顯性水平的還有SMOOTHZY,相關系數為0.182及啞變量SNNET,相關系數為0.027,可以得到公司平滑動機以及配股動機得到了驗證。扭虧為盈的動機LOSS的相關系數為0.229,在5%的水平下顯著,也可以說明扭虧為盈的配股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成正相關,之所以沒有通過1%的檢驗,是因為扭虧為盈的樣本公司占總樣本公司的數據偏少,后面的子樣本回歸結果能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刂谱兞垦邪l投入力度R&D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強度相關系數為0.546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顯著,是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企業研發投入的越多,研發支出資本化越多;SIZE與研發支出資本化不顯著。
(三)回歸分析總樣本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只有公司規模沒有通過T檢驗,其余的影響因素全部都通了T檢驗。從結果可以看出,債務契約動機(DAR)、利潤平滑動機(SMOOTHZY)、扭虧為盈動機(LOSS)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987、0.019、0.0381都是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呈現為正相關關系,和上面的相關性分析得到的結果一致。研發投入強度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相關系數為1.517***,是正相關關系。增發股票動因(SNNET)與研發支出資本化也呈正相關,但是不顯著性。表7為子樣本回歸分析結果,為了更好的檢驗前文所提的假設,本文將上述幾種影響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因素進行分類,分為虧損企業、微利企業、盈利良好企業以及高盈利企業四種子樣本分別進行分析,分析每種情況下在幾個動機的情況下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影響程度。從表7中可以看出不管盈利多少的企業,其DAR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相關系數都是在1%的水平下成顯著,是正相關的,也就是企業負債越多,在債務動機下研發支出資本化越嚴重,假設1得到了檢驗;虧損公司、微利公司的相關系數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LOSS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17、0.024,在1%顯著性水平顯著,是正相關的,也就是說這兩類公司在扭虧為盈的動機下,研發支出資本化現象越嚴重,假設2得到了檢驗。在盈利良好和高盈利企業我們可以看出SMOOTHZY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09、0027都在呈現是正相關關系,并且也在1%顯著性水平下。也就是說這兩類公司,利潤平滑動機與研發支出資本化成正相關,假設3通過了檢驗;在配股動機下,盈利良好企業的SNNET與研發支出資本化在10%的水平下顯著,相關系數為0.083,而高盈利企業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相關戲水為-0.021,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負相關,假設4得到了檢驗。
(四)穩健性檢驗如表8所示,加入公司年齡控制變量后,四類盈利企業的擬合優度均有提高,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增強。加入控制人性質的變量后,四種盈利類型的企業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相關系數都是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更愿意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在年齡變量加上后,R&D投入反而相關關系比之前均有所降低,可以看出公司的年齡越高的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越低。加入年齡變量后,可以看出回歸結果并沒有多大的變化,而配股的相關性反而有所提高??傊饔愋推髽I的擬合優度均有所提高,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增強,支持了本文的假設及結論。五、結論及建議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結論:第一,所有類型的企業在債務契約的動機下,為了減輕企業本身的負債率,往往會趨于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第二,虧損和微利企業,為了保住上市資格,而選擇將研發支出資本化。第三,在高盈利企業和盈利良好企業為了使每年的利潤波動減少,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來平滑企業的利潤。第四,盈利良好的企業為了能獲取增發股份資格而進行研發支出資本化,高盈利企業的管理當局往往不愿意增發新股。為了控制企業的盈余管理空間,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研發階段和開發階段應該有嚴格劃分。第二,資本化的評議標準應該有可行的判斷標準,而不是由企業自行判斷。第三,加強研發信息的披露。經過這幾個方面的加強,才能使企業利益相關者真正了解企業管理當局是否做出有損其利益的決策,還原企業的真正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2]鞠亞輝:《對新<企業會計準則>內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探討》,《商業經濟》2009年第14期。
[3]許罡、朱衛東:《管理當局、研發支出資本化選擇與盈余管理動機》,《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第9期。
[4]許罡:《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的價值研究》,《統計與決策》2011年第12期。
[5]宗文龍、王睿、楊艷俊:《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動因研究》,《中國會計評論》2009年第12期。
[6]陸建橋:《關于<企業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的若干問題解答(上)》,《財務與會計》2002年第3期。
作者:聶建平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