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速公路;依法治企;法律風險;組織架構;防范體系;證據支持隨著國家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和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圍繞高速公路運營養護產生的法律糾紛和行政問責事件日趨增多。因此,構建行之有效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正在成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中央企業依法治企現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描繪了“法治中國新藍圖”,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近幾年,中央企業法律顧問組織體系逐步健全。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在集團層面全部建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全部設置了法律事務機構。其中,90%以上作為一級職能部門,所屬企業也絕大多數設置了獨立的法律事務機構。企業各級法律事務機構上下聯動,并與其他業務部門橫向合作,初步建立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法律風險防范鏈條。中央企業全系統法律顧問隊伍已經超過2萬人。在風險防范、業務保障、價值創造和權益維護等方面,企業法律顧問堅持規章制度、重要決策和經濟合同應審必審,進一步強化法律風險的事前防范。中央企業集團及重要子企業規章制度、重要決策、經濟合同三項法律審核率接近100%。
二、法律風險防范現狀
目前,受傳統組織機構設置及法律風險意識相對淡化的影響,大多數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還沒有設立專門的法律部門,一些單位也沒有專業的法律人員,通常是聘請外部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單位,負責合同審核、法院應訴與法律咨詢等業務。
1.外聘律師事務所的優勢
專業律師接觸和處理的案件種類繁多、實戰經驗豐富;律師可以依托律師事務所團隊協作處理法律事務;律師事務所建有辦案責任制度、案件集體討論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可以保障服務水平。
2.外聘律師事務所的不足
外聘律師往往為多家企業或當事人服務,業務繁忙,與企業也僅是短期合作服務關系,責任心和精力不能完全保證;外聘律師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和行業的規章規范等情況掌握不夠精細;外聘律師一般僅在出現法律糾紛或簽訂重要合同時“就事論事”,而企業內部人員產生的法律事務交由律師處理后,會產生“交案交責、置身事外”的思想。由此,外聘律師服務的短期性和被動性往往造成企業法律事務和業務工作脫節,企業系統性的法律風險排查、整改提高、證據支持等環節更是極易缺失,由此造成法律風險漏洞經常出現。
三、法律風險防范體系構建
近年來,各級司法主管部門積極推進公司律師試點,鼓勵大型企業成立專職或兼職的法律部門。結合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實際,可以構建“內部預防為主、外部應訴為輔”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
1.組織架構
第一層: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委員會。由企業主管法律風險事務的負責人、企業法律部門負責人及其他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法律風險制度的建立及重大風險活動的控制。
第二層:企業法律部門或專職法律人員。條件成熟的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法律部門,條件尚不成熟的企業可以選聘專業的法律人員專門負責法律事務。內部法律部門或法律專業人員牽頭法務工作,隨時完成日常法律事務,同時,在全公司系統地推進法律風險防范工作的開展。
第三層:外部律師事務所。在建立企業法律風險委員會和企業內部法律部門的基礎上,再選聘外部律師事務所作為外部法律顧問單位。企業的疑難案件可會同外部專業律師共同訴訟,疑難合同、最新法律法規動態則由外部專業律師進行指導講解,確保企業法律服務的專業性。
第四層:其他職能部門和基層重點崗位。企業內設法律部門或專職法律人員發揮“熟悉公司業務和專項法律、協調溝通順暢”的優勢,與企業其他部門和基層單位(各明確一名兼職法律工作人員)共同搭建內部工作網絡,全面做好“法規收集、落實排查、漏洞完善、風險跟蹤、證據支持”等環節的工作,做到“事前參謀、事中監控、事后補救”。
2.工作內容
(1)合同協議審核工作。合同協議實行“雙審”制,外部律師側重于形式審核,即合同協議的合法性審核及法律糾紛解決方式的審核;內部法律人員側重于內容審核,即合同協議是否符合企業的戰略規劃,是否維護了企業的最大合法權益,是否符合行業規范和企業的規章制度。
(2)法律案件訴訟工作。案件訴訟實行“雙研”制,外部律師站在企業方提出起訴或應訴方案,列明訴訟的案由及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案件的突破點;內部法律人員站在案件另一當事方的角度提出相對立的方案,針對外部律師的方案提出破綻與疑點。雙方在此基礎上對訴訟方案進行完善,確保方案可行。
(3)延伸服務工作。企業進行重要規章制度的合法合規性審核,確保企業的規章制度合法、嚴謹,從源頭上防控業務工作的法律風險;根據合同審核和案件訴訟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隨時向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提供警示案例,指出管理中的漏洞及薄弱環節,并一同研究制訂改進措施;結合企業實際和新法動態等,針對業務部門和重點基層單位開展專項法律培訓。
(4)支持性工作。內部法律部門及各職能部門兼職法律人員隨時收集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確保企業業務規范跟上法律和行業規范的變化;定期查找業務工作中的漏洞,并將合同履約情況預判日?;?,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做好證據支持性材料的收集與歸檔等工作,將支持性證據固定下來,隨時為法律案件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持。
3.服務領域
(1)公司治理與經營管理方面。股東權利的維護;重大問題決策的法律依據與程序;重大責任事故的預防。
(2)債權債務方面:公司債權的有效行使(訴訟時效的中斷);證據(往來資料)的妥善保管;財務數據(商業秘密)的保密;有關稅法的研討;大宗物品的采購程序。(3)道路通行方面。偷逃費車輛的法律責任追究(司法制裁途徑的推廣,律師函作用的發揮);收費秩序的維護(職工人身受侵害、票款被盜等);交通肇事及后續行為可能涉及的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道路養護責任的預防與規避。
(4)勞動關系方面。勞動合同關系的規范與維護;員工懲處的程序細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相關工作;意外傷亡的應對;工傷保險的處理;員工身體條件與崗位作業的合規性;各種選舉、審議程序、集體協商、員工權益維護等。
4.風險體系構建程序
(1)法規收集(法律義務來源)。以高速公路養護業務為例,組織各業務系統將涉及的法律、法規、規章及相關的司法解釋、行業標準收集齊全,并隨時更新。第一層: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權責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如《關于道路交通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細化了有關法律,給法院的審判工作和高速公路防范法律風險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引。第二層: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法規。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規定》等。第三層:關于道路養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如《公路養護技術規范》(JTGH10-2009)、《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
(2)落實排查(法律義務落實)。組織專業人員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逐條對照修訂公司的相關規定和標準,并對各項業務進行責任風險排查,提出應對措施。比如,高速公路在最新司法解釋中被界定為“高度危險區域”,需在隔離柵、收費站入口等方面嚴格承擔“安全防護與安全提示”的義務;交通運輸部2009年《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對原技術規范進行了相應修訂,公司的相關規定是否嚴格符合新標準;車輛因施工發生事故,受害者既可以侵權關系起訴施工方,又可以合同關系起訴高速公路管理單位。比如,A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將日常養護業務承包給B養護公司,B養護公司在A高速公路上進行路面病害處治作業時,因施工標志標牌擺放不規范,造成C車輛沖進施工區而損壞,此時,C選擇以服務合同關系(C繳納了通行費,A應提供安全暢通的行車環境)起訴了A高速公路管理單位。針對此類情況,經內外部律師合作,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在施工合同中明確此類責任全部由施工方承擔。即使受害方選擇起訴了高速公路管理單位,相關損失最終仍由施工單位賠付給高速公路管理單位。這大幅降低了高速公路管理單位的責任風險。
(3)漏洞完善(法律義務修復)。根據法院訴訟及糾紛調解、合同審查等情況,及時查找業務工作的漏洞,舉一反三,改進完善。每次案件完結后,都要召集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細致地查找漏洞、挖掘根源,引以為戒,“亡羊補牢”,把“被訴”轉化成改進工作的契機。比如,某高速公路隔離網出現破損,精神病人D從隔離網的破損處進入高速公路而被過往車輛撞擊身亡,D家屬將高速公路管理單位起訴至法院。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認為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在維護、管理方面存在瑕疵致人損害且不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判決高速公路管理單位承擔了相應賠償責任。該高速公路管理企業法務人員立即向企業提出了完善養護管理的建議,幫助企業加強了安全設施的巡查與維修。此后,該條高速公路的類似事故明顯下降。
(4)風險跟蹤(法律義務跟蹤)。根據所簽合同、案件審理、保險索賠及糾紛處理進展程度,跟蹤了解相關當事人的履約情況,分析是否會給公司帶來風險,并提出應對措施。比如,某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公開招標選定路面維修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又選擇一車隊承擔運料任務,車輛在運料修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害方當事人將肇事司機、車輛所有人、車隊負責人、施工單位、高速公路管理單位作為共同被告進行訴訟。該案中,因肇事車輛為套牌車(無保險)、肇事司機和車主不具備賠償能力、車隊為臨時搭伙性質(不具備正規的運輸資質)等特殊情況造成本案案由由一般交通事故偏向了施工侵權責任。此案歷時5年,在基層法院和中級法院已開庭8次,給高速公路管理單位造成了較大的責任隱患。針對此類事件,內外部律師完善了施工合同,將高速公路管理單位的責任與施工單位的責任進行了隔裂,同時也幫助施工單位明確了其與承運車輛的責任。
(5)證據支持(法律主張保護)。規范日常運營管理形成的資料,構建齊全的證據形成、收集與保管制度,遇有訴訟或責任追究時支持公司主張。比如,最新的司法解釋認為,“車輛發生事故,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已經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盡到養護義務的,應免除或減輕其責任”。結合《民事訴訟證據規定》,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必須在日常抓好養護記錄,形成完善的證據。比如,某高速公路雖按行業規范進行妥善養護,但仍偶爾因路面灑落物造成交通事故而敗訴,法務人員研究相關法規后,提示高速公路養護部門在按規范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嚴格做好巡查與維修記錄,證明自己在道路管理與維護上履行了應有義務、不存在過錯,使單位敗訴率得到了大幅降低。
作者:蘇敏江 單位:河北交通投資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