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建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直以來,博物館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建筑,其原因在于博物館內儲存了許多承載我國民族文化、精神的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物,這些文物很多都是無價之寶,一旦發生火災,損失無法計量。因此,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關鍵詞: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火災
博物館通常承擔著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職責,同時又屬于公眾聚集的人員密集場所,具有觀眾流量大、藏品價值高且不可還原等特點。火災作為一項發生率高且危害性大的災害成為安全管理工作當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因為一旦發生火災,造成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如1994年吉林市博物館內銀都夜總會火災導致恐龍化石被燒毀)。因此,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做好其安全管理的工作一直是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
一、博物館的現狀與趨勢
目前,我國已進入博物館建設的高峰時期,僅2011年至2016年期間,全國共新建博物館489個,新的藏品陳展大廳和庫房也隨之投入使用。雖然新建的博物館會符合我國現行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耐火等級較高,防火條件較好。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一些人為的因素,博物館的消防安全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任務依舊繁重而艱巨:
(一)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現代博物館的理念也不斷發生轉變,不再僅僅是文物的簡單陳列輔
以文字說明,而是為體現“參與、互動、體驗式、場景式”展示的理念,利用聲、光、電、動畫、全息成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以及深度融合互聯網等信息化方式進行布展;同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新建博物館的消防安全設備建設必須注重與博物館建筑特征的協調。這些因素的加入,使得博物館各功能區消防安全管理的困難性進一步加大。
(二)博物館藏品種類眾多,如紙質文物、木質文物、紡織類文物
在具備易燃性特征的同時還不能用水直接滅火。因此,為避免因不合理的滅火措施造成嚴重損失,博物館還要有針對性的設計相應的消防系統并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比如不適宜用水的滅火物品就要采用鹵代烴、二氧化碳等滅火裝置進行。這些因素的加入,使得博物館滅火措施的復雜性進一步加大。
二、新博物館容易被忽略的火災隱患
(一)消防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市場上的消防設備種類多,品牌多樣化,但各個設備之間的零部件卻往往不能通用,元件一旦損壞,就不能維修,只能重新購買,然而后期購進設備又存在市場供應不足的現象,這類種種的原因都給消防設備的日常維護及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二)消防安全崗位人員的培訓和流失
我國博物館的管理模式較為多樣化,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各類場館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參照的法律不同,工作交流機制不暢,造成管理機制不健全。近年來,物業管理已成為一種趨勢。然而,物業管理的深度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距。首先,由于新建博物館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使得博物館場館消防安全設備的科技含量逐漸提高。新建博物館固然在消防設備的配備上不存在問題,但是消防安全崗位工作人員可能存在素質參差不齊,防火技術知識不夠完善,消防設備與工作人員的磨合不夠,導致消防設備在使用中出現失靈等問題。其次,由于物業管理公司并不能擔任博物館場館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且物業管理公司存在著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特點,使得各消防安全崗位的工作人員工作難以保持持續性,往往教會一個,流失一個,對消防管理工作的持續性開展造成很大影響。
(三)防火分隔的人為改變
新建博物館的場館雖然耐火等級和防火分隔都能符合要求,但隨著對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消防設計防火規范也在不斷地提高要求,博物館之前符合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的建筑設計放到如今可能又無法達到標準;另外,由于一些博物館的使用主體和建設、監管主體之間的溝通不足,擅自改變建筑的結構設計,如變更場庫室用途、破開墻體導致上下貫通、破壞防火分隔、減少安全出口從而埋下火災隱患;目前還有一些博物館存在展廳和辦公區或藏品倉庫和辦公區混搭,改變了最初的建筑設計要求,這也是新博物館應注意避免的安全隱患。
(四)電氣設備操作不當
博物館展廳是面向廣大參觀者開放的區域,屬于人員密集場所,展廳為保證良好的參觀條件,通常安裝有大量用于照明、音視頻的聲光電氣設備。由于時代的進步,展廳陳列還采用了人機互動、投影、模型等新設備。隨之而來的各個展廳強弱電線路接觸點的增多,可能出現的線路不分隔、接頭松動、接觸不良等隱患點也會增多、展廳大功率照明設備與窗簾、幕布等可燃物距離過近,也會引起火災。由于現代建筑越來越注重智能化,從而導致建筑內出現各類強、弱電線路。博物館的場庫室除了一般的電器照明、辦公、音響等強電線路外,還有安防、消防、互聯網絡和通信等弱電線路。在使用過程中,如果這些線路若不做好有效的強弱電分隔,將會形成隱患;在工作人員使用電氣設備方面,可能存在不當操作行為,如辦公電腦、飲水機等常用電器設備長時間處于帶電工作狀態,容易發生短路、漏電、辦公用房的計算機、復印機、飲水機等大量的用電設備若處于空氣不流通場所且長時間通電,可能會出現電路過熱自燃等隱患。博物館的藏品本身大多都是易燃的,如圖書、字畫、手稿、竹、木雕、紡織纖維品等;金屬和玉制品雖然屬于不燃或難燃材料,但用于展示它們的展柜和包裝盒的襯里多為木、棉、絲綢等可燃物,因此,此類文物在存放于庫房時,要注意庫房存在的電氣線路裸露、過載、潮濕、過熱、短路等火災隱患。
三、消防安全管理對策
(一)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1.加強消防安全工作的組織建設博物館應按照《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規定》等規章制度確立由館領導為主要責任人的防火安全組織,并確立館內各崗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明確各崗位消防安全職責,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到個人;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建立消防安全檔案,要有包含館內建筑結構的設計圖紙,強、弱電管網的布置圖,消防設備、設施使用說明等技術資料。建立監控室、展廳、藏品倉庫、辦公場所的日常管理制度;還要制定館內用火、用電制度和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3.防患未然,制定重點部位滅火預案針對博物館展廳、藏品倉庫、配電房等重點部位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滅火預案,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全館人員參加的滅火演練,提高館內工作人員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加強消防安全培訓
博物館消防安全重點崗位如消防安全管理人、責任人、監控中心操作人員和消防設施管理人要做到持證上崗,一般工作人員則需要進行崗前培訓。一般工作人員要懂得場館火災的危險性,懂得所在崗位預防火災的相關措施和所在崗位的火災撲救方法。消防安全工作人員還要做到定期進行防火巡查,并做好巡查記錄。展廳在開放期間的防火巡查最好每兩小時一次,展廳關閉時還要再進行一次整體巡查;夜間巡查至少開展兩次(午夜前后各一次)。巡查過程中,主要檢查的項目有:一是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暢通;二是消防器材是否有缺失,消防安全標志和應急燈工作是否正常;三是辦公場所、藏品倉庫、展廳用火、用電是否違規;四是消防安全工作人員是否在崗在位。
(三)加強消防安全宣傳
教育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不應局限于館內工作人員,也可以面向參觀博物館的游客。可以利用館內的音響和電視系統循環播放消防常識,張貼消防安全知識標語,展廳工作人員在帶領游客參觀的過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項、宣傳救火小知識和必備技能。
(四)根據場庫室不同的功能采取對應的安全策略
1.藏品庫房庫房耐火等級為一級,頂棚、墻面裝修材料必須為不燃材料,地板不低于難燃材料;庫房倉庫應設置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得大于500平方米,防火分隔的隔墻和防火門耐火極限不得低于3小時;庫房一是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藏有遇水即損的倉庫需設置鹵代烷或二氧化碳滅火器,也可采用氣體滅火系統,普通藏品倉庫可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二是不能在倉庫臨時架設電路,照明線路做到分段控制,不得超負荷使用,不得使用高溫燈具,燈具周邊不得有可燃物體,燈光鎮流器要妥善采取隔熱、散熱措施,人員離開倉庫時要做到切斷電源;三是工作人員要定期巡視倉庫,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2.陳展大廳陳展大廳的耐火等級為一級,陳展大廳使用的臺、柜、墻面應使用非可燃材料,如必須選用可燃材料時,應妥善采取阻燃處理;大型陳展廳要設置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得大于1000平方米,防火分隔的隔墻和防火門耐火極限不得低于3小時;一是陳展大廳內遇水即損的文物應放在既防火又防水的柜中,以防止被滅火用水澆濕造成損失;二是陳展大廳還必須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備滅火器具,設置消防應急燈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宜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三是不能在展廳臨時架設電路,照明線路做到分段控制,不得超負荷使用,不得使用高溫燈具,燈具周邊不得有可燃物體,燈光鎮流器要妥善采取隔熱、散熱措施,人員離開倉庫時要做到切斷電源;四是工作人員要定期巡視陳展大廳,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3.辦公用房辦公區內的攝影室與藏品倉庫和陳展大廳要有良好的防火分隔,攝影室的燈光箱周邊不得放置可燃物品,人員離開攝影室后應切斷電源;文物修復室要嚴格控制可燃物的量,單獨設置安全出入口,與藏品倉庫和陳展大廳要有良好的防火分隔;辦公區內還應張貼禁煙標志,禁止工作人員吸煙、使用明火,盡量減少火災隱患。辦公區內都不能臨時架設電路,照明線路亦要做到分段控制,不得超負荷使用,不得使用高溫燈具,燈具周邊不得有可燃物體,燈光鎮流器要妥善采取隔熱、散熱措施,人員離開辦公室時要確保關閉辦公電腦、飲水機等常用電器。
(五)加強電氣設備的使用和維護
博物館要一是重視電氣設備的使用及維護,在新裝、檢修電氣設備時,要嚴格按照規范正確操作;二是館內的強電線路和弱電線路要做到良好的防火分隔,不能把強弱電混裝在一起;三是館內電器設備要做到定期檢修及維護,并記錄在案;四是盡量使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好的電器設備;五是館內電器設備若長期不使用的,要做到完全斷電(僅僅關掉排插的開關會形成較大電涌,會對電器設備造成沖擊,破壞電器設備乃至引起短路),六是由于珠海新博物館位于海邊,空氣較為潮濕,館內的電器設備還要做好防潮措施。
(六)加強消防設備的使用和維護
消防設施一定要隨時保證完好率,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建立消防設施管理制度,如操作流程和保養維護制度,確保消防設施的完好率;其次要確保館內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技術隊伍,能夠做到熟練操作館內消防設施;第三,要做到消防設備和消防設施定期檢測,至少做到每季度對室內消火栓、噴淋泄水測試一次,每半年測試正壓送風系統和防排煙系統一次,每年對館內煙感、溫感報警系統的每個探頭進行一次輪測;第四,每年定期對滅火器材進行普查換藥,經常檢查消防器材,如有丟失、損壞應立即補充。
(七)加強安全疏散設施的使用和維護
安全疏散是建筑物發生火災后確保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有效措施,館內安全設施的使用與維護是否得當,將極大影響館內人員的疏散及消防人員的滅火效率。新館首先要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的暢通,不得占用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也不得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裝柵欄等影響疏散的障礙物;其次,要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設施;第三,嚴禁在博物館開放期間將安全出口上鎖、關閉或覆蓋安全疏散指示標志;第四,定期檢查及維護館內防火門、防火隔段、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設施和火災事故廣播系統,確保疏散設施時刻處于正常狀態。隨著人們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博物館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新博物館作為儲藏大量文物的建筑,其消防安全管理必然引起社會高度的重視。新建博物館及其工作人員應針對當前博物館內存在的和容易被忽略的消防安全隱患,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對策積極應對,最大限度地降低隱患程度,確保歷史文化瑰寶的安全保障,更好地為人們所共享。
作者:張偉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珠海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