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為老”人才需求芻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海南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也日漸成為老齡化中國的休閑養老基地。雖然它自身的“為老”產業人才不是太過緊張,但因為“休閑養老”產業預見的規模以及人才培養的周期性,政府相關部門必須為此提早布局。未來海南“為老”產業所需人才,大致可以分為非核心人才和核心人才,現有的兩類人才都呈匱乏狀態,現有的教育和人才布局遠遠不夠,相關政府部門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
關鍵詞:
海南;“為老”產業;非核心人才;核心人才
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財富的增長是這個國家的第一要義,所以過多的人才都集中在能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的產業。又因為二十世紀初“進化論”進入中國以來,“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深入人心,中國的教育變得很“功利”和“實用”,其頂層設計,沒有過多考慮弱勢群體的利益,比如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社會邊緣人”。因為傳統“孝道”文化百多年來的不斷流失、現代知識的不斷更新、老人的“社會負擔化”等,就頂層設計而言,中國現有的教育模式已經肩負不起培養“為老”人才的重任。而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海南,更沒有能力和可能去為現實和未來的經濟發展制定具有自身特點的教育發展規劃。為了謀劃未來海南“為老”產業發展,我們必須對海南“為老”人才培養進行研究,進而在此基礎之上,完成本省內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一、海南“為老”人才培養現狀
北緯18度至19度的地域區位、純凈濕潤的空氣、四季如春的綠色植被、干凈的水源、山河湖海城一體的景色,海南已經成為中國最優質的養老基地。就休閑養老而言,海南之于中國,正如夏威夷之于美國、梅諾卡島之于西班牙、科西嘉島之于法國等。在國際旅游島建構的大背景下,海南的休閑養老功能已經越來越被國人和國際人士所認可。當全國的房價都有下行壓力和趨勢的時候,海南特別是三亞的房價依然堅挺,就是一個明證。如果你去過海南,坐過東線高鐵,沿途可見高樓林立,一派欣欣向榮的地產鏡像。拿三亞來說,開發的樓盤已經從原來的三亞灣、大東海、亞龍灣向較為“邊緣”的海棠灣和崖州灣延伸。如果你從三亞的鳳凰機場沿鳳凰路—迎賓大道一線去亞龍灣,可以看到沿途幾乎已經沒有多余的土地,不是被高樓所占據,就是已經圈了起來,迎賓大道邊剩有的一點點花圃,給人一種殘喘之感。
從三亞地產業的運行分析可知,不用多少年,海南的地產經濟將會進入“后地產經濟”時代,特別是海南的人口規模受水電供應量的嚴重制約。2014年以來,海南的主要市縣如海口、三亞、瓊海等供電量已經普遍出現了龐大的缺口。據報道,海口2014年底的電力缺口為20%,三亞缺口達9.3萬千瓦,皆屬Ⅰ級特別嚴重缺電,當地政府只能實行有序供電。也許長遠分析,海南電力供應不足還不是主要問題,供水不足將會成為海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因為海南的飲用水主要靠雨季降雨,但“全省區域性、工程性缺水”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如果大量引進移民、一旦出現缺雨的年份,海南將會成為中國缺水的重災區之一。
“休閑養老、短期移民”已經成為“海南人口戰略”、“后地產經濟”的主要策略。三亞市政府出臺政策“禁止建80平米以下小戶型住房”,就蘊含此未來的人口和經濟發展策略。海南為了適應未來的經濟發展,必須為未來“后地產經濟”發展準備相應人才。對于海南經濟發展來說,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為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它的經濟高速發展,不可能從大陸引進各種大量人才,特別是在地產價格暴漲之后,許多大陸人才因為在海南很難落地生根,只能“望而卻步”。未來海南的大量“為老”人才必須讓“在地”的地方高校培養。我們可以理性地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海南的“為老”人才需求,會出現“井噴”,從現在起,政府就必須要為此著手準備。做好這一準備的戰略決策就是,提前為“為老”產業培養人才,制定地方高校“為老”人才培養規劃。因“為老”人才的“公益性”和當下“為老”文化的缺位,政府部門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比如省教育廳出臺相關人才“招生降分”政策、省民政廳出臺相關人才培養“學費補貼”計劃等。
二、海南“為老”產業所需“非核心人才”
就海南的“為老”人才而言,可分為兩類,一是非核心人才,如研究專家、管理專家,以及營養師、廚師、財務人員、理療師、心理咨詢師等等。二是核心人才,主要指“醫療護理”人才。我們先來分析非核心人才的需求。
(一)理論型人才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養老的人才分為“務虛型人才”和“務實型人才”。所謂“務虛型人才”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論型人才。而在理論型人才之中,又可以分為純理論型人才和研發型人才。所謂“為老”純理論型人才,就是圍繞“為老”產業進行純粹學術研究型的人才,比如養老文化建構、養老立法和政策研究、養老產業人才培養的教育設計、養老產業的頂層規劃、養老產業的地方特色、中西方養老產業的對比等研究課題,都需要學術型養老人才來擔當。而所謂研發型人才,包括養老產業的具體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研究開發等。海南作為未來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后花園”其相關的學術研究嚴重滯后,如海南養老環境優劣、海南在國家養老戰略中的地位、國外海南雷同區域的養老現狀比較、海南“為老”產業的未來發展、海南休閑養老商業模式、海南休閑養老盈利模式等都沒相關的研究報告。海南的養老理論整體上看,還囿于地方養老的水平,缺乏一種國家戰略眼光。但現實中已經有大型養老企業入駐海南,準備在未來海南的“為老”產業中“切糕”。海南的“為老”產業,呈現出一種學術理論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現象,理論研究嚴重滯后。
(二)管理型人才跟管理有關的人才很多,但掛上“老年”二字的在海南所有高校中,至今沒有。“為老”產業的管理人才囿于現在的高校專業設置,都屬于“后進人才”,即非學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海南現實中的“為老”管理型人才而言,最少可以分為經營型人才和營銷型人才。經營型人才重點要解決的是企業的正常運營問題,主要包括決策層和管理層,他們需要要肩負起企業規劃、日常管理、企業人事、服務總量、資源配備、運營成本核算、盈虧測算、盈利模式、收費模式、市場營銷、處理“邊緣性”事件等。而營銷人才,主責拓展市場、創新服務品種等,使企業有一個大的前景,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等。經營型和營銷型養老人才所需的多寡,具有與實踐同步的性質,因為當下海南養老產業遠遠沒有達到規模經營的程度,所以也難以大規模的出現,但隨著中國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北方環境惡化日漸見重,海南的冬季外來“候鳥”人口會越來越龐大,經營性與銷售性人才的匱乏會日漸顯示出來。反過來說,經營性和營銷型人才的匱乏,又阻礙了海南“為老”產業的規模發展和品質提升。由于海南休閑養老經營型和營銷型人才“后進性”的現實,教育界必須配合政府對于此類人才的進入,設立“準入制度”,設置進入門檻。這樣,一方面是會有力促進“為老”人才的健康發展,推動“為老”產業的市場化行為,繁榮“為老”產業;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劣質人員的進入,毀掉這個“朝陽產業”。
(三)非核心實踐型人才此類人才包括除“老年護理”之外的其他實踐型人才,具有“后進”性與流動性,包括保安、保潔、行政、財務、社工、理療、健康管理、理財、心理、律師、營養、廚師、地產、旅游、產品設計等等。我國各類學校的學歷教育,有護理、營養、心理、康復、旅游、產品、地產、醫學等專業,但是只要前面冠上“老年”兩個字,就會如管理專業一樣,一片空白。這是整體中國教育的現狀,海南也不能例外。這類人才同樣具有“后進性”與“流動性”。也有待政府的“準入制度”。
三、海南“為老”產業所需“核心人才”
“為老”人才的需求跟具體的養老模式息息相關,雖然“休閑養老”、居家養老、一般公益機構養老等模式需要的人才不一樣,但“醫療護理”人才卻是所有“為老”人才中一線之“一線”,核心之“核心”。當代中國一共有110多所有開設有護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其中有70多所迎合老齡化趨勢、趕時髦似的,開設了“老年護理”課程。而因為這些畢業生后來真正從事“為老”產業的很少,畢業后或為各大醫院“高大上”的護士,或轉行,或考公務員等。所以各類學校開設的“老年護理”課總學時一般都很少,多為30多課時,而其中理論課又可占到25學時以上,實踐課僅個位數,這樣的體系怎么能培養出“老年護理”實用人才呢?當然這還主要指的是中國大陸“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情況。如果把鏡頭轉到海南,開設護理專業的學校不少,如海南的四大衛校——位處海口的“海南省第一衛校”、位處五指山市的“海南省第二衛校”、位處瓊海市的“海南省第三衛校”、位處海口市的“海南省農墾衛校”。比較這四所衛校,可以看出,“護理專業”是它們的第一品牌,所開設課程也基本雷同,如課程一般包括藥物應用護理、心理及精神護理、護理學基礎、護理禮儀、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急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五官科護理、社區護理、中醫護理、健康評估等。但是,在四大衛校中,我們居然看不到冠以“老年”二字的任何護理課程。
就海南目前養老機構的護工而言,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休閑養老還是機構養老,一般是以50、60后人士為主,70后都不多。一般都是小學、初中畢業,甚至文盲。海口目前的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大多來自農場、林場及農村,大部分是城鎮下崗人員。她們大多熱情高也能吃苦,作態度也不錯,但是,終究沒有經過正規專業培訓,服務技能較弱,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夠,客觀上影響了為老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此外,受經濟收入較少、社會地位較低、為老年人服務風險高等因素制約,為老服務機構目前很難留住骨干服務人員和吸納專業護理人員。一線養老護理專業人才不被當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現代文化所認可,社會地位低,沒有發展前景,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為老”人才的生成,有其生成的土壤和市場。政府作為社會規范的制定者和社會發展的決策者與引領者,必須以預見性的措施促進該行業的順利發展。一個行業的繁榮離不開人才,囿于人才培養的周期性,海南必須提前為這一行業制定“準入制度”,并在地方高校中設置相應的專業,培養未來需要的各類人才。這是一項緊迫任務。
參考文獻:
[1]相關學校官方網站[2]周楊雪.發展海南休閑養老產業的法律問題研究[D].海南大學,2012.
[3]馬惠娣.西方老年休閑學研究述評——兼及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中的休閑問題[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3).
[4]林寶.養老模式轉變的基本趨勢及我國養老模式的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10(05).
[5]徐曉飛.論我國休閑產業的發展[D].東北財經大學,2005.
[6]傅立鋼.休閑產業漸成經濟增長“發動機”[N].中國貿易報,2009(008).
[7]單憬崗.“候鳥經濟”對海南利大還是弊大[N].中國改革報,2008(007)。
作者:馮建章 單位:三亞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