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5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中南安市入圍2014年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第56名。南安市憑借于雄厚的產業集群基礎,入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其中水暖、廚衛產業銷售額占全國60%以上,石材產業占市場份額70%,機械裝備及其他產業發展逐漸嶄露頭角。南安市始終堅持專注實體經濟發展,通過創新發展驅動、轉變提升,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在確保經濟平穩發展同時,是否擁有和保持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題目。
一、南安市企業人才現狀及經濟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現狀截至2015年5月,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增至146家,其中超5億元的企業有21家,超10億元的企業有4家。億元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29億元,同比增長20%,占我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為69%,南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1%,實現增加值160億元,同比增長7%。南安緊緊圍繞完成“十二五”規劃,主動結合省、泉州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大局,認真落實泉州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實體立市,緊抓經濟大盤、強力攻堅克難、推進創業創新、加強招商選資、加快城鄉建設、注重民生保障,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穩健發展。下階段南安將正視困難和壓力,進一步堅定信心,強化舉措,奮力攻堅,盯指標、促增長,穩大盤、推創新,抓項目、擴投資,挖潛力、求突破,增效能、優環境,保民生、促和諧,力爭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致力于推動產業、城市融合發展。直至今年1-5月份,南安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79.18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9.75億元,同比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623.68億元,比增10.9%。南安市保障有力支柱產業運行平穩,通過主動做好主導產業服務,鼓勵企業做大做強,認真宣傳貫徹省、泉州市和南安市各級扶持政策,重點幫扶成長型企業等措施,有力保障各支柱產業的平穩運行。據統計,截至5月份,石材陶瓷、鞋服輕紡、機械裝備和光電信息產業均實現逆勢增長,分別比增8.4%、15.7%、24.0%和22.3%,分別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0.51億元、224.71億元、141.46億元和7.9億元;兌現各級獎勵資金2.16億元,其中本級資金1.54億元,上級資金0.62億元;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總數達到765家,新增6家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高成長型企業,入選企業數居泉州市前列。推進重點項目,全力落實跨越行動計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壯大工業總量,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發展后勁。截至5月31日,288個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年度投資89.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46.8%,超時序進度5.1個百分點;有265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開工率達92%;有19個項目實現投產。南安市深入圍繞“ 創新發展提升年” 開展活動,加強創新引導,通過大力實施技改項目推動企業轉型升級,1-5月份,南安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12.82億元,比增64.53%,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96.52%,完成泉州市下達我市目標任務(166億元)的67.96%,投資額居泉州各縣(市、區)首位。
2.人才現狀南安市擁有機械裝備企業1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家、億元企業83家、上市企業3家、場外交易市場掛牌企業3家,先后引進博士后31人次、各類高層次人才700多人。根據人才工作實際,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歸為高層次人才,總計3.18萬人,占31.4%,將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歸為實用型技能人才,總計4.77萬人,占47%。人才結構層次分布不均,高層次人才引進320多名,僅占0.33%,其中從事短期服務的專家、教授80多名,進站博士后15人次,緊缺急需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多名。企業新興產業高端科技人才緊缺,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短缺,企業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高技能人才匱乏。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水暖廚衛行業、石材創意產業的高級技能人才、研發人才、設計人才明顯稀缺,成為制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大障礙。實用型人才技能提升較慢。在“二次創業”進程中,南安市主要支柱產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局面,對實用型人才的技能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通過調研,發現除了一些大型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的實用型人才技能水平還不夠高,限制了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延緩了企業轉型升級進程。
二、人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才的集聚是推動和促進經濟發展關鍵環節,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靠、依賴于人才。人才的作用日益凸顯,企業慢慢的從對土地、設備、資金的依賴,轉向對人才的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已成為企業一項新的重要工作,列入了企業發展規劃之中,高素質的人才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擁有一支能獨立開發研制新品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法寶。對人才的投入可帶來收益遞增,也促使決策更科學化,投入產出速度明顯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要前提之一。
三、人才隊伍建設
南安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托項目建設和招商選資為載體,以“回歸創業”工程為平臺,以產業、基地、市場聯動為特色,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提質增量,構建具有南安市當地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南安市工業正以集群挺進的方式,釋放出產業支撐的強勁力量,為適應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建立有利于各類科技人才成長和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模式,以更開放的態度、更優惠的政策、更貼心的服務,為各類人才創業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使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迫切需要。
1.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大力引進人才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打造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來促進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包括以下幾點:(1)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來考慮人才的擴充引進和培養,從緊缺人才、急需人才、領軍人才、鄉土人才等多方面引進全方位人才,把總體規劃和分項實施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以順應發展的要求,又要分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人才工作。要制定和落實吸引人才和促使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為人才引進打開方便之門,既積極引進國內的優秀人才,又努力引入國外智力。(2)加強人才資源統計與需求預測,不斷完善統計方法,增加統計和需求預測工做的準確度和可信度;(3)根據人才的個性化、政策性和特殊性,對人才引進要因地制宜,把有限資源和條件用在刀刃上;(4)在引進高級人才的同時,不能忽視初中級人才的培養,既要重點引進學科帶頭人、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又要注意培養初中級人才,填充各個層次人才。(5)本地人才的培養也是本地經濟發展的一股動力,要將使用本地人才與引進人才結合起來,注重本地人才潛力的發揮,給多方面人才以更多的施展才華、脫穎而出的機會。(6)在引進人才時,要以引進人才的素質為基本考評點,實時優化引進人才的結構。以人力資源的集聚、調整、開發來促進人才發展規劃。
2.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創新平臺,發揮高層次人才效能,為企業提供信息平臺,為人才提供展示平臺,為企業、人才、政府提供溝通平臺。認真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和《南安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爭取用2~3年時間,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完整的人才工作政策體系,搭建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工作平臺,建設一支量大質優、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探索一套協調高效的人才工作機制,實現2016年底,人才資源總量超15萬人目標。(2)產學研結合,組織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項目,共同研究產業發展動態、行業先進技術、從中找出共性關鍵技術,解決個性技術難題,提升企業項目的可行性、經濟性、實施性,進而提升南安市主導產業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各個主要產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泉州市自動化技術研究院和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資源,引進產業高端人才。激勵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來南安市設立分屬機構,鼓勵本地企業創建研究中心、企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專家工作站。(3)人才培養機制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更應加強本地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套引進人才帶動本地人才素質提高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提升本地人才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總量,優化人才素質,最終完成區域性人力資源高地的建設。(4)在人才培養上,積極選才、努力做好人才儲備,逐步建立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和外部教育資源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傳、幫、帶”的方法,建立人才梯隊,要尋求鄉土人才開發的新突破,逐步將培養目標和地方需求接軌,注重引才和育才的銜接,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盡快把人口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轉化成人才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和科技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5)創新用人方式、制度和觀念,要突破傳統觀念,建立人才共享平臺,鼓勵人才采取兼職、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服務,建立一套寬松而又完善的用人機制。與此同時,創新用人觀念,注重創新素質、創新能力、創新業績,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用更客觀、更具體的指標評判人才素質。(6)在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中,最終留住人才是關鍵。政府和企業必須營造良好環境,吸引、穩定人才,著力解決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及輿論宣傳,強調人才的重要性,在全社會提高重才、引才、用才的社會意識,形成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再者通過健全政策體系、搭設服務平臺、組建服務團隊等方式,著力構建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服務型人才環境,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3.搭建政府、企業和人才溝通渠道搭建政府、企業和人才溝通渠道,為企業和人才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政府為企業和人才搭建一個信息溝通平臺,主動與企業、人才進行溝通交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現代化通信方式,與企業、人才建立常態化聯系通道,做到信息共享,實時掌握企業、人才需求。從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加強企業和政府溝通。同時也要利用好行業協會的影響作用,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扶持力度,建立行業的公共服務與資源共享平臺,政府就可以通過與行業協會的互動,及時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掌握企業和人才的實際需求,及時的調整人才政策和服務,讓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能落到實處。
四、結論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作為省“人才強市”試點市和泉州市首批產業人才聚集基地,南安市以創建“福建省產業人才聚集基地”為目標,應以服務產業經濟發展新常態為主線,同時搭建招才引智平臺、盤活育才勵才資源、打造創新創業載體等方面入手,推動人才與經濟聯動發展。
作者:葉堯春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