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工學結合通常是指高等院校、生產單位和科研機構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其根本意義在于高等學校的發展要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主戰場,是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內在要求。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通常是通過產學互動、校企合作的形式,把教育與行業生產等活動有效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實踐活動和教師參與企業問題研究等有機結合,有助于高等學校在推動區域產業發展,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
人才培養;改革;高職院校
一、學校與企業在工學結合方面認知的偏差
從企業層面分析,由于企業沒有品嘗到與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帶來的好處,所以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工作缺乏正確認識,把其視為企業額外的負擔,多數企業甚至認為,與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產品開發,還不如投入到擴大生產上,尤其對那些技術含量較高但開發周期長、有難度的項目,往往害怕承擔風險,不敢投資,不與高職院校合作。從學校層面上分析,高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的思路不夠開闊,當前僅把工學結合只作為解決學生頂崗實習的一個途徑,沒有面向市場、面向區域產業優化和轉型升級的需求,沒有真正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作為首要任務來考慮,沒有正確處理好產與學、學與研、產與研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工學結合的路子越走越窄。
二、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改革的對策
企業工學結合的立足點是生產,是與生產緊密結合的研發工作和人員培訓;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立足點是育人,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受市場歡迎的應用型人才,以及科技創新和師資水平的提高。二者的立足點不同,相互之間存在矛盾是必然的,只有我們重視客觀存在的矛盾,遵循各自的運行規律和活動過程,才能正確處理和解決三者之間的矛盾。針對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革對策。
1、以需求為導向對接區域產業設置專業高職院校往往都是地方性高校,其顯著的特征是對區域市場的適應性,要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辦學宗旨。由于高職院校多數是由地方政府主辦的,為了獲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必須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其次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必須與區域的人才市場對接。所以高職院校要主動行動,以需求導向,優化專業結構。培養區域產業不可替代性專業人才。
2、培養體現高職類型和層次特征的特色人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體現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上,是培養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專門應用性人才,即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不是一般的操作工,也不是基礎性的研究工作者,應該是既能動手,又能動腦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1)形成以實踐基地為主的校園形態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使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來的,以教室為主的校園形態適用于知識的傳授,而不適應技能的訓練,學會技能的實現基本路徑是加強實踐性教學,即必須在實踐基地里練出來。再者根據當前高職學生的生源特點,學生不適合長時間在教室里傳授知識,專業課最合適的教學模式是“教、學、做”一體化,所以傳統的教室形態不適應高職專業教育,需要一些既具有教室功能,又具有實訓室功能的場所。現代高職教育要求融入企業文化,對接區域產業,將理論知識學習、職業技能訓練、實際工作經歷三者結合起來,要有真實的工作環境體驗和融入,所以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基地,即“教學工廠”。2)形成體現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要擺脫與普通高校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設置,也要改變以單純技能為本位的質量觀。當前高職教育更傾向于專項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智能型處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所以高職教育要建立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要根據行業崗位群需要的技術邏輯體系來科學設計,并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按崗位—能力—課程來設計專業課程,力求將專業理論與工程實際和職業崗位需求緊密結合,3)形成“三能型”的師資隊伍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教育除了承擔人才培養外,還要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因此要求高校教師具有研究能力,但是不同類型的高校要求不一樣,可以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或開發研究。高職教育主要為區域產業服務,因此重點在開發研究,即“立地式”研究,要求高職教師具有開發研究能力。我們認為當前對高職教師僅提“雙師素質”的要求是不夠的,從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高職教師必須從“雙師型”走向“三能型”。高職“三能型”教師指教師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能勝任理論教學;要提高動手能力,能指導學生實訓、實踐;還要求教師參與企業相關研發工作,能幫助企業克服技術難題,開展應用性研發。只有這樣,高職教師才有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專業應用能力,才能夠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才能起著校企合作的橋梁作用。
3、建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保障機制加強工學結合,高職院校與企業能否長期合作,取決于能否尋找與把握到雙方利益平衡點,高職院校在現有政府的產學研鼓勵政策下,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校企通過建立合作組織機構,健全和完善運行管理制度,明確校企雙方合作期間的責權利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尤其是明確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教學功能,通過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規范各自的職責。高職院校要發揮自身優勢,在實現各自目的的基礎上,主動讓“利”給合作企業,通過人、財、物的市場化運行與管理,校企雙方產權明晰、職責明確、制度保障,充分調動企業參與高職工學結合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曉石偉平,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評析[J].教育與職業,2012,(2).
[2]劉亞峰,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對策與建議[J].科教導刊,2011,11.
作者:康永平 劉宇 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