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礦安全管理中三類危險源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根據三類危險源理論模型,分析了目前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煤礦安全管理的方法,對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減少事故發生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
關鍵詞:
三類危險源理論;煤礦安全管理;事故;方法
目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煤炭市場持續低迷,而煤礦事故屢有發生,對煤礦單位造成的損失無疑是雪上加霜。從三類危險源理論視角下分析煤礦事故,歸結的主要原因就是危險源辨識不夠充分,員工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投入不足,相應管控措施不到位。
1三類危險源理論概述
1.1三類危險源理論定義
根據西安科技大學田水承教授觀點,危險源可分為三類[1]:把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險源;造成約束、限制能量和危險物質措施失控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作第二類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主要體現在設備故障或缺陷(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為失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溫濕度、通風、照明等);第三類危險源是指煤礦自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2三類危險源間的關系
第一類危險源是指能量載體,或者是危險物質,這是事故發生的前提條件,事態嚴重與否跟第一類危險源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事故發生的物質根源;第二類危險源包括物的故障、環境因素、人的失誤,這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必要條件;第三類危險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組織因素,會影響到第一類物質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量、強度、影響范圍,同時對第二類危險源造成約束、限制能量和管控各種不安全因素。顯而易見第三類的安全組織因素對事故發生都有極大的影響。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安全組織的因素往往被忽視,規章制度的執行、監管系統的正常運行、安全文化體系建設等因素是前兩類危險源危險等級重大與否的深層原因,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充分條件。
2煤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安全監管力度不夠
違法生產監控地帶非常薄弱,管理滯后,非法違法生產現象嚴重,重特大事故[2]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的一些主要問題有:煤礦重生產輕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體責任不落實、相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到位等。對煤礦安全的監控力度不足,以至安全監控機構出現混亂的局面,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就要強化安全監管。
2.2缺少安全防護知識,個人安全意識不強
很多機構對安全事故進行了總結分析,根據杜邦的一項為期10年研究得出結論:安全事故的發生絕大部分可歸結于人為個體的因素,很少部分可歸結于安全環境的影響,絕大部分傷害都是由于不安全行為造成的。煤礦單位負責人應對事故時錯誤指揮,在日常培訓、工作中[3]、沒有更好的灌輸安全防護知識,以致于員工安全意識不強,保護意識薄弱,因為防護不當、位置不當、反應不當、工具缺陷、設備因素、程序錯誤等等導致事故發生和擴大事故影響。事故發生后煤礦單位不吸取教訓,沒有認真貫徹“四不放過”原則,這只能讓悲劇重演。
2.3煤礦安全生產投入不足
《安全生產法》中明確提出:生產經營單位應具有的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煤礦單位沿用多年前的老方法、舊設備、淘汰的技術工藝甚至挪用安全生產提取的專項資金等原因導致安全費用投入不足,間接導致冒頂、透水、火災、瓦斯爆炸等煤礦事故發生和擴大事故影響。
3三類危險源理論視角下煤礦安全管理方法
3.1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監管力度
結合煤礦自身實際,在實行政企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立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煤礦生產的各個部門需要分工明確,認真執行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條款,建立健全本單位相關安全管理制度,認真完成危險源辨識工作,相關安全管理措施到位,行動指揮正確、操作得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產力水平。
3.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個人自主管理積極性
建立有效地激勵機制,注重行為激勵與校正,讓人們意識到安全的工作行為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讓煤礦員工認可這一安全行為,主動去做;提高煤礦員工在事故中的應對能力,努力消除個人因素對安全產生的傷害。重視精神的熏陶,全面實施人本管理,全面優化員工安全意識[4]。
3.3科教興安、科學管理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高
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生產投入,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善煤礦生產條件;用現代科學理論指導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思想始終貫徹整個安全生產過程,提升員工主動要安全的意識。4結語煤礦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系統工程,針對煤礦生產環境和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辨識危險源,強化安全監管,安全責任層層落實,建立行之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重視安全培訓教育工作,科教興“安”,才能保障煤礦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田水承,李紅霞.關于危險源及第三類危險源的幾點淺見[C]//安全科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05:89.
[2]李石新,王文濤,肖石英.中國煤炭企業安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4):254-256.
[3]陳紅,祁慧,譚慧.基于特征源與環境特征的中國煤礦重大事故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5,15(9):33-38.
[4]劉海濱,李光榮,黃輝.煤礦本質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2012,17(4):68-72.
作者:陳文政 單位:潞安集團石圪節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