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建設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早日實現國家提出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骨干專業的實施目標,高校應集中優勢資源加強加大骨干專業建設力度。本文以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為例,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實習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專業建設的探索研究,希望能給同類院校相關專業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智能交通技術;運用;骨干專業建設
0引言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在《關于確定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任務(項目)承接單位的通知》中指出,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是重要的項目任務之一,做好骨干專業建設對推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有重要影響。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在湖北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積極開展骨干專業三年建設項目的申報實施工作。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在本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建設項目中,該專業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骨干專業并進行項目建設實施。
1骨干專業建設思路與目標
以服務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為宗旨,以促進行業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專業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入對接智能交通行業,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學標準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力地服務于“四個交通”建設。通過深化教育創新改革,將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建設成為:專業教學理念領先,人才培養模式先進,教學條件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力量雄厚,教學管理方式規范,產教深度融合、產學研結合特色鮮明,能夠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國家骨干專業。
2主要建設內容
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深入對接智能交通行業,圍繞智能交通技術研發、運營與管理等企業需求,完善“一主線、雙融合、四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緊跟信息產業、綜合交通產業發展動向,研究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前景,選準1~2所有相近或相關專業的省內國家級、省級示范(骨干、重點)中職院校,共同分析智能交通行業主要崗位要求、職業標準,完成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五年制中高職分段培養論證報告,明確中高職階段的專業定位,制定專業“3+2”聯合培養模式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攜手中興通訊,進行訂單培養及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2課程建設
按照“融合職業標準,完善課程體系,突出能力培養,加強聯手共建”的建設思路,把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職業素質的培養滲透到每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
2.2.1課程體系重構充分利用中興通訊企業資源和優勢,對本專業面向的崗位群進行調查和分析,總結建立了適應市場需求和學生長期發展的“職業引領、雙能并行”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建設以主動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引領,以專業和素質雙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注重課內和課外,顯性和隱性,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融合。
2.2.2核心課程建設探索行業發展趨勢、動態和需求,強化畢業生跟蹤調查,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從社會調查和職業崗位分析入手,識別和分解從事相關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職業能力、專項能力以及能力要素,完成4門核心課程建設,每門核心課程建設包括課程標準、整體設計、教學情景設計、教學單元設計、教學設計、校本教材、電子課件等項目。
2.2.3網絡課程建設將本專業的兩門課程建成集自主學習與教學功能為一體的高水平網絡課程,具備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網上交互式、自主學習的功能。所有的資源進行統一整合,按照課程、單元、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組織,方便用戶快速搜索、在線瀏覽和下載。
2.3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為資源庫建設主要宗旨,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服務智能交通行業,建設代表行業水平、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職業信息資源庫建設、專業教學標準資源庫建設、課程資源庫專業建設、實訓資源庫建設、教學素材資源庫建設、社會服務資源庫六個應用庫。在建設期內完成專業建設資源文本12份,完善25門專業課程標準,建設10門主干課程資源,7門實訓課程資源,企業頂崗實習設備、對象與場景資源項目7個,完成包括圖片、動畫、視頻、案例等教學素材資源1000個以上,師資培訓、社會培訓、職業資格認證等社會服務資源16項。
2.4實習實訓條件建設
緊密聯系湖北省交通運輸廳信息中心、中興通訊、武漢地鐵等相關企業,按照“共建、共享、共贏”原則,通過三年建設,建成智能交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智能交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新建、改擴建實訓室4個,新增設備100套、增加實訓工位數90個、新增校外實訓基地6個,“企中校”3個。與企業共同開發編寫實訓配套教材兩種,編寫實訓指導書10個,強化課程的技術技能訓練,提升技能訓練等級,制作實訓課程課件數據庫技術及應用等10個以上。力求建設成具有教學實訓與技能大賽、員工培訓與職業資格鑒定、生產與技術服務、師資培養與科研創新等多重功能,產業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緊密、社會服務能力強、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實訓師資隊伍水平高、教學資源豐富、虛擬現實相結合的智能交通實習實訓基地。
2.5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互培互聘、雙方聯動、雙向管理”的思路,依托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六大工程”和合作企業資源,通過校企互動、共同開發技術項目,專職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以加強企業實踐能力,兼職教師參加教育教學培訓以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共同打造建設一支專兼合理、人員精干、勇于創新、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雙師型的教學團隊。通過三年建設,新建雙師型培訓基地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培養專業帶頭人2名、“教練型”教學名師2名、骨干教師7名,“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100%以上。新增企業兼職教師5名,建成15人組成的企業兼職教師庫。聘請1名行業中的高技能人才作為技能大師,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組建技能大師團隊,為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及專業群建設和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6社會服務能力建設遵循
“以專業建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以社會服務促進專業建設”的原則,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深化社會服務內涵,最終實現社會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面向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充分利用專業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研發能力,校企合作共同搭建技能鑒定、技術支持、培訓服務、對流等多元化社會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智能交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及陳世文智能交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構建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計劃建設1個以技術研發推廣為主的“教師工作室”。通過多層次多領域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實現每年技術服務3-5項、年均科研經費達到15萬元以上。為交通行業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提供新技術應用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計劃每年開展各類培訓100人次,專業技能鑒定達到每年100人次以上,選擇湖北省內2所職業院校開展對流。發展和完善智能交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體制和管理運行機制,致力解決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對交通大數據挖掘與分析、交通云應用與部署的需求。
3結語
骨干專業建設將進一步增強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辦學實力,明顯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深度對接產業、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資源共建共享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形成教育資源優良、工學結合特色鮮明的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群。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確定《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任務(項目)承接單位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0號[A/OL].(2016—03—16)[2016-08—02].
[2]王新年,姜濤.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品牌專業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2017,16(5):26-28.
[3]曹路舟.計算機網絡技術骨干專業建設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6):39-40.
作者:王玉姣;袁夢霞 單位: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