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城市公路環衛缺陷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城市道路交通污染與建設生態城市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在面臨經濟騰飛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建設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生態環境已經不容忽視。
1困擾城市道路交通的環境問腸
1.1機動車增長速度過快,交通污染日益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產量年均增長13%,摩托車年均增長40%。1994年我國汽車產量138萬輛(其中轎車25萬輛),摩托車產量522萬輛,社會保有量已分別達954萬輛和1500萬輛。預計200。年汽車和摩托車產量將為270萬輛和860萬輛,保有量將分別為2000萬輛和4500萬輛。
我國城市道路建設近年進步不小,1978一1993年,城市道路面積和長度分別增加3.7倍和2.9倍,但相對同時期城市機動車增長仍過于緩慢,使得交通更加擁擠、機動車行駛速度普遍下降,污染物排放更多。一般城市干道機動車運行速度只有15~20km/h,大城市中心區的車速已降至10~15km/h,交通不暢加劇了道路環境質量的下降。
城市道路環境間題集中表現為機動車廢氣和噪聲污染。許多城市大氣CO和NO二通??傮w不超標,但交通干線的CO超標、NO二在某些城市長期超標,一些城市還觀測到高濃度的03.北京市1988年三環路內30條街道的CO全部超標,O,最高濃度達3.94雌/耐;天津市CO日均值全年超標;深圳市NO二已成為重要大氣污染物。城市中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機動車,以北京為例,大氣污染物中CO的韶%、HC的73%、NO二的22%皆來自汽車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嚴重,多年居高不下。近10年城市道路噪聲平均在72dB(A)左右,是城市各類噪聲中污染強度最大的;80%的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超過70dB(A)。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大城市(如廣州、上海、大連、深圳、廈門)和某些基礎設施不足的城市(如南昌、長沙、重慶、開封、寧波等)的交通干線噪聲在73dB(A)以上,溫州市1992年交通干線的噪聲達82dB(A)。
1.2城市人口、交通、建筑密集,加劇交通污染危害
我國許多大城市人口、交通、建筑愈來愈密集,特別是城市中心地區密度過大、人車混雜、缺少綠地,不僅造成交通困難,而且由于人口密集使低空排放的機動車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更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總體規劃和交通規劃不盡合理,發展的基本模式是單一中心的同心圓,城市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合理用地更加快了這種聚集效應。另一方面,交通流的混雜和相互干擾嚴重,道路交通環境意識不強。城市交通工具種類縈多、差異很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統一平面上混雜并互相干擾,結果是性能好的服從性能差的、快速的服從低速的,特別是自行車干擾使機動車交通流速度降低、交通效率降低,加劇了廢氣、噪聲對城市居民的危害。
1.3單車污染物排放量大,技術落后
我國汽車技術性能尚未達到較高水平,能耗較高。汽車單車污染物排放量大,國產轎車排氣控制僅相當于國外70年代末水平,比日本生產的轎車排放量高10一20倍,大部分汽車燃用含鉛汽油使單車污染更為嚴重。另外,對超載車和設備不良車輛的管理不嚴也是造成道路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2對策與趁議
2.1把城市道路交通環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城市交通規劃
國外對城市道路交通環境向題十分重視.美國聯邦政府把道路交通環境作為評審聯邦資助城市開發項目的重要方面,法國道路交通設施投資的12%用于改善道路周圍的環境質量。世界銀行從1989年10月起對貸款申請的審查制度做了重大調整,環境評估已成為一項強制性政策,并把市鎮道路建設列為首要的A類評估范圍。我國雖將城市交通污染和城市噪聲的防治和管理納入法制軌道,但執行結果不如人意,現有城市交通規劃也未能有效分析預測今后若干年道路交通造成的大氣環境惡化程度。隨著許多大城市機動車交通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污染將成為城市主要污染,若不及時控制將難以遏制,勢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要確立我國生態城市交通規劃的觀念,由面向交通對象改為面向生態環境,改變單一中心發展模式,科學處理集中和分散的關系,減輕交通壓力,以最佳環境效益決定城市用地形態、交通網絡布局及交通方式。
2.2加快城市綠化步伐,完善各級道路交通系統
為了防治城市道路交通的廢氣和噪聲污染,必須加快城市綠化步伐,在城市道路兩旁建造植物帶。資料表明,綠色植物對環境有極大的保護作用,防護綠色植物帶高為6tn、寬為10tn或高為12m、寬為25m可使大氣灰塵徽粒和有毒物質的含量降低65%或75%。建議凡是可以綠化的地方都種上樹木花草以形成生態系統循環。與此同時,實行交通分離措施,完善各級道路交通系統,將各種交通形態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分離,并結合對古建筑、舊城區的保護以及城市居民購物、社交、游憩等活動的需要系統規劃生活性道路,主要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創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
2.3加強污染撅的調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強化汽車工業科研,提高機動車性能,減少有害物的排放,必須加快汽車技術的改進,研制低污染或無污染的新型汽車一同時,根據城市道路文通環境的承受力對機動車交通實行總量調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分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