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改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專業外語教學應該持續變革
經過長時期的實踐和探索,專業外語教學對于完善專業、提升學生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隨著學校教育改革和社會實踐的發展,專業外語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
(一)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要求培養更高層次的專業外語人才
隨著世界范圍內社會變革的運動,知識經濟已經成為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而知識經濟需要更為廣泛的文化和技術國際交流,而國際交流和國內科技創新都需要依靠專業人才專業外語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國專業外語人才缺乏,在經濟全球化形勢及開放戰略背景下的我國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需要更多掌握熟練專業外語技術的專業人才。
(二)大學生基礎外語素質提升要求更高水平的專業外語教學
外語已經成為高校的必修課,作為檢驗大學外語教學水平的大學外語等級通過率近年屢創新高,比如寧波諾丁漢大學2009年6月份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是96.62%,六級通過率是85.68%。近年來,大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四、六級考試,較多大學生考取了各種英語等級證書。因此,單純以證書通過率為標準來看,大學生的基礎外語水平提高了。此外,專業外語的設置目的除了專業課目的之外,還有個重要目的,即保持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英語不斷線。筆者所在公共管理專業的專業外語的設置就遵循了這一原則。而且,現在的英語學習正在逐步改變“啞巴英語”的狀況,學校、教師和學生更注重能聽能說的“素質英語”能力學習。大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對專業外語教學的模式、教師的綜合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種要求顯然不同于基礎外語教學的自身 特征。
(三)專業外語教學要求在英語和專業結合的基礎上突出專業性
專業外語本質上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專業素養,只不過這種專業素養需要憑借外語技能工具,使其能掌握本專業的國際發展情況并能利用外文資料。但當前部分專業外語教學不僅沿襲了基礎外語的教學方式和模式,而且在所選材料上也與基礎外語相差不大,即使引入了一定的專業文獻,也多是從報紙上摘錄的大眾化的所謂專業文章。以公共管理專業為例,公共管理專業帶有自身的專業特性,目的是培養管理人才,并且是與公共事務有關的管理人才。因此,其專業外語應該突出“專業”兩字,而不能僅僅是基礎英語的升級版。目前的情況是專業外語教學的專業性問題并不突出,部分教材摘錄的文章陳舊過時,甚至與一般的英語文章雷同,這不利于受教育者專業素養的習得。因此,專業外語的專業性要求當前專業外語教學應該持續改革。
二、當前專業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定位存在模糊認識
專業外語的課程定位應該是專業課程。但這一認識因為與外語掛鉤以及長期的基礎外語教學方式而變得模糊起來。有觀點認為,專業外語只是基礎英語的簡單升級,目的也是為了保持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英語不斷線。這種觀點存在偏頗。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部分學校的專業外語課程仍然由外語學院系教師來擔任,采用的教學模式也依然是基礎英語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有觀點認為,該課程就是專業課,因此,課程學習只要學習專業知識即可。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又會忽略適當的英語知識的學習。設置專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彌補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英語詞匯、詞組及慣用法等比較陌生的方面的不足,使學生在接觸有關專業的英語資料時不至于感到陌生。
(二)教材編寫存在重視不足
當前專業外語教材數量偏少且體系雷同,此外,還有部分學校使用自制教材。以公共管理專業的專業外語教材為例,目前只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和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行政管理專業英語》三本教材,三本教材均是圍繞某個主題截取新聞報紙的文章和相關國際組織的報告片段。從教材文章的安排來看,沒有形成循序漸進的文章編輯邏輯,且教材文獻的收錄更多偏重于一般管理即“管理”上,沒有突出公共管理的“公共”特性。部分學校的專業外語課程則采用自編教材或外文原版的專業教材,自編教材主要來源于任課教師的選擇,主觀選擇性大;外文原版教材內容偏多,且很多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雷同,所以更側重于翻譯練習。因此,專業外語的教材數量偏少,且缺乏配套的詞匯、短語表和視聽、模擬輔導資料。
(三)專業外語教師儲備缺乏
一個合格的外語教師的素質包括語言水平、合理而寬泛的知識結構、較為廣泛的社會閱歷、外語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實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親和力、感染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之心。當前專業外語教師一般由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擔任,來源有兩個方向:一是來源于外語院系,一是來源于專業院系。這些年輕教師一般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這是優勢;但外語水平參差不齊,面對大學生普遍提升的英語水平,在對話和交流方面有時候會力不從心,這是劣勢。此外,較多專業沒有后備教師,甚至有的專業缺乏專業外語教師,這使得專業外語教師與專業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利用各種形式的培訓提升專業外語教師的素質成為專業外語面臨的重要問題。
(四)教學方式手段過于單一
專業外語與基礎外語的重要不同在于其實踐能力的培養。現在部分專業外語教學仍然沿襲基礎英語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學習新的單詞詞組、然后學習課文、最后進行練習。這種局限在詞匯、課文解讀以及簡單翻譯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也不能使學生理解基礎外語和專業外語的區別。同時,部分專業外語的教學未能充分地利用現代視頻播放、互聯網、專業期刊和網絡作業等資源和手段。這種簡單的教學方式手段會使學習者精力不集中,造成課堂焦慮。
(五)課程考核機制有待健全
基礎外語考核已經改變了原來只重視詞匯、閱讀和寫作的考核方式,通過外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當前的基礎外語考核更為注重包括聽說在內的交際能力的全面檢測。但部分專業外語的考核反而停留在了一張只注重詞匯和翻譯等能力的試卷上,并且由于專業外語課程納入專業考核,這張試卷還降低了難度。以公共管理專業外語課程考核為例,近年來課程考核雖然進行過專業聽力測試和專業口語測試、平時個人考核和分組測試考核等考試改革,但仍不完善。
三、當前專業外語教學改革的突破
專業外語作為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其有效改革對實現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專業性、國際性人才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專業外語改革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明確課程的目的和特征
專業外語是指學生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后,為適應國際形勢,掌握國外相關專業的第一手資料而學的英語。專業外語教學改革要取得適應時展需要的效果,就需要明確課程自身的目的———培養學生初步熟悉本專業的相關專業外語詞匯、表達,查找和利用本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追蹤本專業國際學術資訊和動態的能力,能用外語就本專業知識進行初步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對大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形象的說法是:外語人才專業化,專業人才外語化。所以專業外語既有英語化特征又有專業化特征,是“用英語深化專業知識”與“通過專業學習英語”。只有明確了課程目的和特征,學生的學習目的才能明確,學生才能認識到,專業英語是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獲取專業信息的工具。專業外語不僅是外語,而且是專業課核心知識與外語交際能力的綜合。以公共管理專業外語為例,其開設正是為了滿足我國對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現代化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重視高質量教材的編寫
在自編教材、選用外文書刊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大學生英語現狀,結合專業特點,提倡編寫適合學科特征的專業外語教材。在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的基礎上,遴選出權威、統一的標準教材。教材建設應該是體系建設,包括輔助材料和資料,還應該利用好現代的視聽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比如,公共管理專業外語主要的三本優秀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和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行政管理專業英語》各有特點,有的每篇文章附有翻譯,有的附有大量練習。如果集合三本教材的優點進行公共管理專業外語教材的編寫,再輔以與國外公共管理的學術網站介紹和外語情景模擬練習,則教材建設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拓寬專業外語師資渠道
經濟全球化使人才競爭更趨激烈,培養專業型的外語人才成為專業外語教學突破的方向。專業外語師資渠道可以多元化解決:一是培養年輕教師,二是引入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專任教師。特別是在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聘任我國對外部門的官員兼任輔導教師,或從國外直接引進留學人才,或者直接聘任具有本專業學位、年富力強的國外訪問學者或研究人員。在增加教師來源渠道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教師質量,利用各種機會對專業外語教師進行培訓。當前部分高校選派優秀教師赴海外進行語言培訓已經成為常態,隨著我國社會建設的需求,預計會有更多的國外訪問機會和國內交流機會。
(四)改進專業外語教學方法
第一,專業外語的特性要求其教學過程形成完整環節。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拓展每一環節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與一般專業課不同,如果沒有預習,專業外語教學效果會黯然失色;課后拓展可采取聆聽外籍專家講座、查找外文資料、舉辦模擬活動等形式增強教學效果。第二,在基礎外語聽說讀寫的教學和訓練基礎上,注重“任務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查找和運用、做主題報告等任務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習收益。第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互聯網資源。通過互聯網資源下載新聞視聽資料,通過班級聊天室、在線討論組形成全浸式學習環境。以公共管理專業為例,在專業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布置學生查找國外政府改革最新情況的任務,激勵學生去了解國外公共管理前沿情況。筆者在任教過程中,也注意激勵學生做公共管理主題的報告,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外語知識和技能。
(五)變革專業外語考核方式
大學考試改革是培養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專業外語考核改革更是體現了這一使命。大學里常見的一張試卷式的考核方式顯然不適合專業外語考核,專業外語考核可以由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構成,平時考核包括課堂任務完成情況、出勤情況;在有條件的課程組,也可以采用模擬活動情況進行考核。以公共管理專業外語為例,教師可以根據擬講授主題鼓勵學生查找與主題相關的國外學術論文進行研究,鼓勵學生個人或分組做報告。
當前,有的學校將專業外語教學和畢業設計聯系起來,并利用外文期刊閱覽室的資料為其服務,這也是考核學生專業外語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者:劉興波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公共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