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環境視域下的成本核算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人類信息和自動化技術發展和社會產品個性化需求的提高,中國逐步向工業4.0時代邁進;而服裝加工企業因自身固有的特點,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機會與威脅并存。本文首先用SWOT模型來分析目前國內服裝加工企業的現狀,找出服裝加工企業發展的內在變革需求;并以WT公司成本核算實例為證,闡述企業內部管理中,會計作業成本核算方法相對于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先進性和實施意義。
關鍵詞:
經濟環境;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作業成本核算方法
1現階段經濟環境復雜多變
1.1從外部環境角度分析挑戰和機遇并存最近人民幣持續下跌。金投外匯網訊:在中國央行干預疑似減弱的揣測下,市場看空情緒得到進一步強化。機構指出,這有利于如紡織服裝等部分出口型企業。2014年11月4日,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亮相,中國逐步向工業4.0時代邁進。工業4.0更強調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尤其是整個生產過程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演進,其提出的智能工廠重點研究生產流程化管理,目的是以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中心,實現柔性制造和個性化生產模式,最終完成生產的智能化轉型[1]。未來制造業的商業模式是以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凸出產品差異化,以批量定制制造為主。
1.2從內部環境角度分析劣勢大于優勢國內服裝加工企業多屬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呈上升趨勢《。2015城市藍皮書》指出,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出現負增長。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人力成本將更加高昂,我國在傳統制造業的低成本要素優勢將逐步喪失。服裝加工企業處于服裝業的價值鏈的中段,品牌商的利益能得到保障,而服裝加工企業的盈利水平較低。尤其以訂單為導向的業務模式制約了服裝企業創新,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自身的獲利能力不足。
綜上所述,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服裝加工企業應該內外兼修。在外抓住機遇,努力增大外貿出口訂單比重;在內加強內部管理,順應未來個性化、批量定制的生產模式,采用與批量生產模式契合度高的、先進的作業成本法替代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1)作業成本法的概念、特點和先進性。作業成本(Activity-basedCoSTFing)簡稱ABC。是通過對成本承擔對象所涉及的全部作業活動進行全過程動態追蹤和反映,以計量作業成本,進而計量成本承擔對象的成本。并以此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效果的核算、管理方法。其原理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介質,通過作業將資源消耗和產品聯系。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對于“消耗資源”和“產品成本”來說,”作業”是以“作業動因”為法則將‘消耗資源”映射到“產品成本”上。并通過分配,在“消耗資源”和“產品成本”之間建立了線性函數關系。作業成本法能提供較準確的基礎信息,提高決策依據信息質量、并據以分析產品本量利關系。有效規避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給企業帶來的管理決策風險。(2)傳統成本核算以產品的產量為分配唯一標準,缺乏科學性。傳統的產量成本法通常假定間接生產成本消耗和產量變化之間呈線性關系[2]。(3)這兩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區別??梢源騻€比方來說明。如果將企業的產品比作一群人,一群靜態的人是不消耗社會資源的,人的消費行為才消耗社會資源,與資源消耗之間存在直接聯系。而人的經濟能力和價值取向、消費習慣等因素決定消費行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消費能力。同理,靜態的產品本身與資源消耗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是產品形成過程中的一些列作業消耗了資源,作業的性質和數量與資源消耗量之間存在必然的關系。所以,傳統成本核算方法以產品數量作為間接費用分配標準是簡便但不科學的做法。相反,作業成本法更具有科學性。
2以服裝生產加工企業STF公司實證,研究這兩種成本核算方法
(1)STF公司企業和成本核算現狀。STF公司是一家大中型的服裝加工企業,公司長期提供服裝代加工服務,擁有幾條生產流水線和幾個手工作業組。公司目前加強內部管理,其中包括會計系統管理。這種發展戰略與當前的內外環境需求分析結果相契合。公司生產部現設有四個主要部門:技術科、裁剪車間、縫制車間、后道車間。人員的崗位性質有:技術、采購、運輸、裁床車位、驗片、輔工、中燙、大燙、專機、縫紉、打眼、鎖扣、釘扣、后道、檢驗、修補、車間管理、門衛、倉儲、跟單、搬運等。目前,公司生產部主要以訂單為導向,組織生產。公司現實行傳統的制造成本核算法。現有制造費用歸集包括:人工費用(含計提福利費)、折舊費、電費、水費、機物料消耗等。(2)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作業成本核算模型。本文以STF公司生產部作為作業成本核算的試用部門,分離篩選出來部分作業,遵循重要性,可比性會計原則按間接費用占比大小作了篩選,對自加工和委托加工作業進行了分離。對以上部門和人員所從事的活動,從生產作業的角度,進行重新劃分。總共劃分五項作業如表1所示。本月生產并完工3個品種。傳統成本如表2所示。依據作業成本法核算原則,按各項作業重新歸集間接費用并按作業動因分配,作業成本分配如表3~7所示。傳統產品成本與作業成本比較如表9所示。(3)作業成本核算數據分析。通過計算,發現了傳統成本法存在成本扭曲:800A絕對差17.04元,誤差率14.27%。分析原因:此品種生產數量少,但加工工藝復雜,在傳統成本法下少分攤了成本;500B絕對差1.32元,500C絕對差1.33元,500B和500C因生產數量相對多,在傳統成本法下多分攤了成本;在作業成本法下,500C因批次多而分攤了在傳統成本法分配時沒能體現的生產前道作業成本。抵減了一部分傳統法成本下因數量多而多分攤的成本,縮小了價格絕對差,所以對于500C品種,管理者應在生產能力許可情況下,增大批量以減少批次作業成本。通過廠區實地考察發現,生產前道作業因布局原因重復設置;車間管理、搬運檢驗非增值作業人員富余,從車間管理及輔助作業成本占總作業成本比16.74%(212296/1268330)可以找到這一判斷的依據;作業成本正確的成本信息可為生產銷售提供決策依據。如800A現有方法下核算為盈利產品,作業成本法下為虧損產品。所以應和客戶重新談判訂單價格或放棄未來加工業務,為公司爭取收益規避損失,為實現公司發展戰略提供業績支持。
3STF公司實施作業成本需做的后續工作
STF公司目前具有一定數量的技術人員、信息化設備、幾條先進生產流水線。已基本具備實施作業成本法核算的條件。公司后續工作,是在上述已經建立的核算模型的基礎上,成立包括決策層、生產技術、財會、信息技術等部門人員在內的實施小組,確定作業成本法實施的范圍,配置必要的信息設備,在現有信息系統中開發與作業成本法相匹配的模塊。結合公司生產組織的特點,將作業成本法在公司逐步實施。
4結語
一種會計管理核算方法,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著不同的內涵、意義和發展基礎。在人類信息化、自動化發展到當今水平,并以未來個性化批量生產制造模式的前提下,對于服裝加工企業,作業成本法核算方法的實施更具有支撐基礎,也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因此,企業利用這種先進方法,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謀求更快更好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姜紅德.工業互聯網和兩化深度“融合”殊路同歸[J].中國信息化,2014(19).
[2]寧亞平.企業管理[J].財政研究,2012(3).
[3]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楊民 蓋道松 劉滿成 單位:淮陰工學院 淮安盛唐服飾有限公司 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