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議論儀器分析實驗教學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深化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1.1改革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儀器分析實驗主要分為: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三大類.原先我們開設的實驗主要偏重于驗證性,內容也比較陳舊,我們根據現實情況做了以下改進.
1.1.1壓縮驗證性實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打破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著強化動手、動腦能力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壓縮了驗證性實驗的學時數,現開出驗證性實驗12學時,綜合性實驗14學時,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6學時.
1.1.2增加貼近生活的實驗
增加了密切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實驗項目,如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測定、地溝油中脂肪酸類的測定、湖泊水樣中重金屬銅、鎘含量的測定等與健康、環境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我們讓學生檢測長江水樣中重金屬銅的含量,并讓其進行評價,從采樣、樣品的保存和處理及測定全程讓學生親自參與,并要求學生將測定結果與國家標準對照,讓其分析評價所采水樣是否達標,從好奇心出發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創新能力.
1.2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由于分析儀器存在原理抽象、結構復雜、課堂教學與實驗脫節等問題,在儀器分析實驗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降低學習難度,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儀器結構和微觀過程的理解,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在光學分析實驗中,我們比較了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和熒光光譜儀的結構,將這兩種儀器的結構流程圖、各元件內部結構和測試原理通過多媒體圖片向同學們講解,使學生掌握了熒光光譜儀的光源與檢測器成直角型,而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光源與檢測器成直線型,同時還比較了它們在單色器方面的差異.又比如質譜儀、核磁共振波譜儀和毛細管電泳等學校暫時沒有的儀器,采用虛擬仿真實驗的方式,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了解這些儀器的結構流程、各部件的作用、操作規程等,彌補了大型儀器不足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活潑,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具有表現形式多樣化、感染力和吸引力強等優點,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顯著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1.3完善考核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實驗考核是研討教學規律、檢查教學質量、改革教學內容及方法的重要依據,是實驗教學成功的有力保障.科學的考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為此,我們根據儀器分析實驗課程特點,制定了能客觀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多元實驗考核辦法: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法,期末考試包括理論筆試和實驗操作技能.具體辦法如下:
(1)平時成績為60%,主要包括: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原始數據記錄、實驗作風、數據結果處理及誤差等.實驗報告強調實驗步驟描述的準確性、書寫的規范性;實驗結果和數據要與原始實驗記錄的一致性;
(2)理論考試為20%,對實驗涉及的分析儀器的原理、結構、使用對象及條件進行考核;
(3)操作考試為20%,在事先出好的10套操作測試題中由學生抽簽決定實驗項目,在給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實驗,改變傳統“照方抓藥”的實驗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考代學,有效提高了學習效果.
1.4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素養
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激活學生創新潛能,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我們加大了實驗室大型儀器向不同層次學生開放的力度,完善了開放實驗室管理條例.其中,開放實驗主要分為兩種形式.
1.4.1設計型實驗
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完成自己感興趣的設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一般由老師列出相應實驗題目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定一個題目后查閱資料.以“三峽庫區水樣中有機污染物熒光光譜特性”這一實驗為例,實驗老師首先向同學們講解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能力.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實驗設計理念查閱相關文獻寫出實驗方案,經與指導老師討論并經指導老師審查和驗收合格后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學生可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成立實驗團隊,統籌安排好實驗儀器和試劑,實驗過程中盡量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對實驗中所產生的問題要求及時記錄并想辦法解決,最后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完成后,指導老師及時的組織同學們進行交流總結,升華同學們的研究性學習成果.
1.4.2科研型實驗
讓專業知識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的同學參與相關教師的科研課題和課外科技活動項目(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挑戰杯”等),整個實驗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實驗室在時間和空間上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術環境和氛圍,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科學前沿,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以增強學生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如教師結合其研究成果,開設了科研型實驗項目“磁性四氧化三鐵用于環境水樣中亞甲基藍的吸附研究”.實驗需應用共沉淀法制備納米材料,并研究其對水樣中亞甲基藍的吸附等.要求學生通過文獻查閱了解納米材料的主要化學制備技術,重點掌握共沉淀法;研究納米材料對染料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并熟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等儀器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設計方案,獨立實驗及論文寫作,把所學的理論、實踐及相關知識綜合運用,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及科研素養.學期末教學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對此類實驗具有濃厚興趣,學生的實驗研究興趣和動手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2結語
隨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儀器分析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中起著獨特且不可代替的作用,這就更要求我們從事儀器分析實驗教學的工作者努力探索和實踐,深化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實驗室真正成為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基地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主戰場.
作者:饒通德梁麗嬌張麗瑩單位:重慶三峽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