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科院校儀器分析教材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儀器分析實驗教材通用性不強
由于受儀器、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各院校只能根據自己的設備條件來組織教學,即使是選到教材,也只能選擇性地做實驗,其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銜接性、系統性差。各個院校所擁有儀器設備的型號參差不齊,類型相同而型號不同的儀器操作起來也有一定的差別,導致學生的預習針對性較差;另外,儀器設備更新速度快常常造成課堂傳授的與實際工作崗位上所用的儀器型號脫節。再加之現有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大部分為針對綜合性院校或工科院校進行編寫,至今還沒有獨立的農科院校儀器分析實驗教材。隨著農業的大發展,環境、生物制藥、農產品檢測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也急需一部農科院校獨有的儀器分析實驗教材。
1.1現有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內容陳舊,教材結構不合理
實驗項目相對陳舊、內容簡單。傳統的儀器分析實驗所設立的實驗項目基本為驗證性實驗,雖然實驗方法成熟,但實驗內容更新慢,還停留在上世紀,與理論知識缺乏同步性,沒有真正體現儀器分析技術的發展。由于條件限制,一般大型儀器只有一臺,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在上實驗課前,教師把能準備的都事先準備好,把儀器調到最佳狀態,學生在儀器運行正常、條件確定的情況下進行短時間操作,只要按照實驗步驟一步步機械地完成即可,不容易發現,也不會主動去思考實驗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所學到的儀器分析理論知識與實踐并沒有達到真正融合,更談不到什么創新。實驗方法簡單,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不能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要求,更缺少科學知識在生產一線的應用實例,以上這些問題反映出原有的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在結構上還沒有擺脫舊的傳統框架,更為突出的是教材中的教學指導思想和實驗方式都不能滿足提高學生科研和就業能力的新需求。儀器分析實驗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所學到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為社會所用。面對日新月異的新理論、新技術,儀器分析實驗教材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都必須跟上時展的需要。
1.2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內容質量不高
現有儀器分析實驗教材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實驗項目局限性較大。儀器分析實驗項目的開設往往受實驗室、儀器設備等條件的限制,造成某些實驗項目的層次和難度不高,甚至還有為完成教學計劃而湊數的現象。二是驗證性實驗過多。現有實驗項目較多地圍繞對知識點的驗證,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偏少,學生的理論應用、自主實驗、科學研究等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其實,近幾年在儀器分析實驗教學上,我校實驗教師也隨機增加了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但在儀器分析實驗教材上沒有體現,給學生的預習和課前準備造成不便,所以急需盡快更新實驗教材。三是實驗步驟過于詳細。學生只需“照方抓藥”、單純模仿就能完成實驗,不需動腦,這樣的實驗教學內容缺乏探索性、啟發性,壓抑了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多數高校對理論教材建設比較重視,而對實驗教材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精力和經費投入不夠,導致部分實驗教材質量不高。究其原因,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實驗教材建設經費;從考評制度分析,教師在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獎勵等方面,一部公開出版的教材遠不及一篇SCI論文,從事教材編寫的教師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比例,挫傷了教師對教材編寫的積極性。
2.2編寫難度大
儀器分析實驗與現實生活接觸緊密,編寫過程中不僅需要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還要進行實際操作,驗證方法的可行性、準確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經費。如此,僅靠實驗隊伍是很難盡善盡美地完成此項工作的,因此,需要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將各學科、各專業的優秀人才集中到實驗教材建設的隊伍中來,并且要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從組織上給參加實驗教材編寫的人員提供大力支持,使其在實驗教材編制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
3對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內容的構建
3.1嚴格制定教材建設計劃,完善實驗教材內容
首先,調研國內外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建設成果,取長補短,概括和提煉出教材建設的發展趨勢,將調研成果有機結合在制定教材建設標準和計劃之中。然后,組織教材建設研究小組,加強調查研究,聽取畢業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采納合理建議,構建合理實驗教材體系,與儀器分析理論教材配套,確保實驗教材內容與理論內容的一致性和整體性。針對現有儀器分析實驗教材存在的問題,要緊緊圍繞學校的課程建設和辦學目標,適應人才培養需求、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改革的需要,對原有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和調整,建立滿足教材建設目標的實驗項目庫。
3.2改革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儀器分析實驗分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3種類型。傳統實驗教學偏重于驗證性實驗,只重視對知識點的驗證,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只需照著做,很少學生動腦去分析失敗的原因,更不需要自己設計,處在一種被動、盲目的狀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限制,不利于激起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導致學生缺少創造性應用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破傳統的重理論輕實驗觀念,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分不同層次精設實驗教學內容,本著強化動手能力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壓縮驗證性實驗的教學時數,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內容要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連,注重新穎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增加一些有實際應用背景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
3.3實驗內容書寫要簡略
實驗項目的目的、原理、儀器和試劑、實驗步驟、數據處理等用提綱式列出,以參考資料或重點提示代替。實驗教材內容要由全面變為簡單,從包辦、限制變為開放和自由,課前學生需要查閱相關文獻,課上實驗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掌握實驗方法,鍛煉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如何選用儀器器皿、如何正確使用儀器、如何確定最佳試驗條件、如何分析計算等多方面進行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探索的能力,最后,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自行設計。
3.4注重電子教材的開發
儀器分析實驗課要用到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由于受經費的限制,不可能像常規儀器一樣人手一件,而且儀器構造又相對復雜,如果都在課上講解,就要占去大部分時間,所以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學生預習時,如何將抽象的儀器構造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大院校都建立了校園網,給教學提供了方便。實驗教師可開發出與實驗教材配套的多媒體電子課件,并將該課件放在校園網上,學生可以通過該課件進行實驗內容的預習。這樣,就節約了大量的課上時間,騰出了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際操作,學生發現問題可及時與教師溝通,從而更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5廣泛交流,完善實驗內容
要與兄弟院校及一些檢測單位建立密切聯系,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內容,研究教學狀況,吸收先進經驗,編寫自己的實驗教材。要根據自己課程建設的特點、各專業建設的需要以及實驗場地、設備儀器等情況妥善安排實驗內容。這樣,實驗教材不僅具有較強的時代性,還具有本學科先進的系統知識,是學生珍貴的學習資料。
4展望
儀器分析課程實驗教材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它隨著理論教材的更新、實驗設施的改進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而不斷發展。因此,實驗教材建設要不斷更新內容,不斷吸收新的科技成果,需要工作在一線的科研人員和實驗教師隊伍的不斷共同努力,同時也必須得到各級相關部門的支持才能推出精品,使學生真正學到有用于社會的知識,才能培養出我們所期盼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作者:王海鳳王俊斌劉海學王金娥單位:天津農學院農業分析測試中心基礎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