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目前園林建筑設計情況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博大精深,在全世界亦享有崇高的聲譽。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傳統文化受到全球化的嚴重沖擊,慢慢被同化,中國園林建筑的特點逐漸消失。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筑文化,創造具有中國特色與時代氣息的園林建筑已是迫在眉睫。作為現代園林設計工作者,我們既要善于學習古典園林的傳統特色和神韻,又要充分利用現代新材料、新技術,將兩者融會貫通,營造一個個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空間,供生活節奏迅速的現代人們偶爾在此休閑時,能夠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本文就園林建筑設計中如何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談幾個問題。
1現代園林建筑設計的狀況及反思
作為園林四要素之一的園林建筑,往往給景觀起著“融匯一體”的作用。但縱覽現代園林設計,要么毫無創意地大批量生產所謂的國際化園林建筑,將國外的舶來品作為自己的創新;要么沾沾自喜地滿足于對傳統園林建筑形式的表面模仿或直接照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在各地園林建設的熱潮中,出現了大量完全復古的園林。這種對待傳統的態度,不是從深層次挖掘傳統的精神,而是簡單的把表面的形式當作傳統,對傳統的理解也處于表面淺層次的范疇。長此以往,不得不引起世人質疑:優秀的傳統園林建筑是否會消失,民族的特色是否會淹滅,于是我們困惑,我們思考,現代園林的迅速蔓延是否會影響傳統園林建筑的延續,傳統園林建筑在今天是否還有其生命力。當今,在緊迫性和重要性的雙重壓力下,一個承前啟后的歷史課題留給了我們當代的風景園林設計師,要用開放視角審視傳統,對中國園林建筑深層的精神內涵和表層的造景手法、形式結構進行較深入的探索,摸索中國傳統園林建筑發展的理論基礎,以求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現代社會生活需要和具有地方風格的現代園林建筑。借用建筑界的說法,以下我們稱之為“新中式園林建筑”。
2中國園林建筑的特點
中國園林建筑多姿多彩,有著強烈的個性符號和獨特的外觀特征,設計中著重處理其“意”與“蘊”帶給人們的精神享受。通過園林建筑營造一種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即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變幻莫測的感覺。中國古代的園林建筑大多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環境空間的構成手法靈活多變,妙趣橫生。另外,于有限之中欣賞到無限空間的虛無之美是中國園林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學內涵,所謂“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
3中國園林建筑文化的傳承途徑
3.1傳統園林建筑形式上的模仿
在當代的建筑中,對傳統建筑繼承主要體現在傳統建筑形式中“形”的較為抽象的模仿方面。一般就是按照類型學的方法,在歷史建筑中提取符號“原型”,在現代建筑中對這種原型做出同類型的“拓撲變形”,并衍生出無數個類型產物。如中國傳統建筑有大屋頂、斗拱、紅色或綠色的柱子、彩畫、門窗木格圖案、木結構體系等等,都可以作為現代建筑設計的“原型”,將其“引用”可衍生出無數的變化。這種“引用”在設計手法上主要表現為簡化與變形,無論在對傳統建筑形式的整體意象還是局部特征的模仿都表現出這種特點。簡化與變形,不是復古式的模仿,而是在構圖、形體、材質、色彩等方面對所“引用”原型進行了較大改變。被簡化的建筑形式與被簡化形式“原型”之間仍然存在著明顯的相似之處。但仔細追究,總體感覺上二者仍然具有相似特征。武漢理工大學的王曉先生曾在他的著作《新中國風建筑設計導則》中就將簡化或變形的運用大致分為整體簡化、模仿傳統建筑整體構圖特征、坡屋頂意象、模仿木構特征、片段運用、影像運用、移植中國文化其他元素七個方面。如貝聿銘先生在蘇州博物館設計中,入口大門整體形態就是傳統牌坊的造型(見圖1),內庭院中居于水中鋼架結構的亭子的造型也是來源于中國傳統的亭(見圖2);博物館的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源于傳統的坡屋頂,過去的木梁和木椽構架系統將被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涂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將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見圖3);首層展廳與天窗廊道由墻隔斷分開,人漫步廊道,展廳的構架、天花和木邊使人聯想起中國古建筑的語言,而廊窗外的一個個庭院,由窗取景,若隱若現。而這所有的組織,貝先生是以非常簡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語言來表達的,使其在傳統園林的布局上與現代建筑設計之間進行對話與嫁接(見圖4)。
3.2傳統園林建筑空間的延續
中國傳統園林建筑空間類型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莫過于“庭院”和“建筑與園林密切融合”兩種。現代園林建筑對中國傳統建筑“庭院”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圍合的院落、與園林緊密結合兩方面。在城市建筑的庭院設計中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我們只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可以將室外的大自然美景搬入室內再創造,也可以將建筑物融入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去或者在其周圍再造自然景觀,使室內外的景物相互穿插,互相借用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視覺效果。例如萬科第五園的設計注意到了地方氣候特色,在空間處理,建筑開合上,都能夠吸收嶺南民居的優點,突出村落、巷、院落的特點,特別是院落,它是中國民居江南風格的共性,講究鄰里關系,第五園就是傳承了江南民居院落中的精粹,把開放空間與現代建筑的私密空間有效溝通(見圖5,圖6)。
3.3傳統園林建筑色彩的運用
園林建筑藝術意境的重要因素主要突出形、色、香,其中形和色的影響更大。在園林建筑的空間中,無論是建筑、花木、山石等,主要多以形、色動人,園林建筑的主要特征多表現在形和色兩方面。因此,色彩的處理與建筑風格、園林建筑空間環境的意境創造、空間的構圖、空間藝術表現力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最有特色的便是青、黃、赤、白、黑———“五色體系”,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正色”體系。如蘇州博物館保持了傳統的粉墻黛瓦色調,而屋頂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國黑”花崗石片,黑中帶灰的“中國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變成深灰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墻體邊飾,與白墻相配,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見圖7)。而深圳萬科第五園住宅墻體,對中國江南民居的馬頭山墻進行了類型化的處理,在保持白色墻體錯落變化的同時,將建筑平屋頂頂部設計為細窄的灰色壓條,江南民居意象便躍然而出(見圖8)。
4結語
現代建筑的信息化與高技術化,給傳統建筑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而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也為傳統建筑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以看到,園林建筑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新技術和意識觀念的沖擊下不斷更新和拓展,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傳統建筑的精神,尋找傳統建筑與現代設計的契合點,才能在新的高度上營造出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技術相結合的新中式園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