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木工程專業綜合實踐模式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面向未來的高級專門人才[1]。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實習存在實習時間短、實習內容不充分或實習時間不合理等現象。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提出了“生產實習3周+暑假8周+畢業實習4周”共15周的專業綜合實踐模式改革探索,并于2011年起開始新實踐模式實施。現對2012—2014年專業綜合實踐模式實施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并進行效果分析,調查分析結果對提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意義。
一、專業綜合實踐模式
“生產實習3周+暑假8周+畢業實習4周”共15周的專業綜合實踐模式,安排在每年的6~10月,該模式實現了實踐教學的三個結合,即學校與社會(校外基地)的結合、學期與假期的結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達到了加強工程應用、突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為確保學生長時間的實習效果,達到預定目標以及保證學生的人生安全,特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有效的專業綜合實習質量安全監控模式:有效動員—嚴密組織—全程指導—過程控制—風險防范—嚴格考核。該模式重點保障了學生的實習質量與實習安全,同時培養了學生社會人際交往與協作能力、知識應用與創新意識。
二、專業綜合實習情況調查
1.問卷調查內容。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在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問卷調查力求覆蓋實習工作開展的全過程,能夠讓學生做出科學、客觀地評判,主要包括實習安排與動員、實習過程、實習效果反饋等,為進一步改進實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學生實習返校后提交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實習的聯系情況、實習專業分布情況、實習待遇情況、從事實習工作類型、需要的工作技能、實習收獲與不足、對今后實習工作改進建議等內容。
2.調查結果分析(1)實習安排情況。專業綜合實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小集中實習和個人分散實習兩種:小集中實習:由指導教師聯系實習單位,每個單位安排2~5名實習生,指導教師負責安排指導工程師。個人分散實習:由實習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學生聯系工程單位指導工程師。配合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實綱要求和實習項目的特點制訂實習計劃,并按計劃完成專業綜合實習的各部分實習內容。2012—2014年三年中,實習工地聯系情況與教師聯系比例依次為56.5%、44.4%、38.5%。聯系實習單位也是社會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調查數據表明: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工地的比例逐年增加,這說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逐年在提升。(2)實習專業類型及工作情況。2012—2014年三年中,學生實習專業類型主要分布在道路(35.2%、44.4%、33.9%)、橋梁(27.8%、24.8%、27.5%)、隧道與房建(30.6%、24.1%、29.4%)、科研課題(6.5%、6.8%、9.2%)等四大實習方向。總體上來說道路方向實習占比較大,2014年尤為凸出,占比達44.4%。學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實習,從事材料試驗檢測、測量放樣、現場施工技術指導、CAD繪圖、概預算編制、工程量計量、資料整理等專業工作,配備“1(指導教師)+1(工程師)”進行全程指導。其中參與科研項目平均約8%,科研課題指參加大學生創新性項目(SIT、SRIP等)或參與教師科研項目。(3)實習效果評價及建議。2012—2014年三年中實習生實習補助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每年80%以上的學生均獲取了實習補助,2012年平均約800元/月,2012年平均約1000元/月,2013年接近1500元/月。實習補助的逐年增加表明實習單位對學生能力提高的肯定,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信、自立的精神,相應的減輕了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實習中90%以上的學生反饋實習效果優秀或良好,學生結合在工地實習的情況,反饋建議主要有:進一步延長實習時間;加強專業軟件(CAD、OFFICE、設計軟件、計量軟件)的學習;加強全站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的技能訓練;加強行業規范的學習;加強專業規范圖紙的學習等。
三、專業綜合實踐模式效果分析
專業綜合實踐模式通過2012—2014年三年的實施及調研分析取得了顯著效果。
1.實習周期長、時段佳、安排易。新實習模式安排在每年6~10月,為土木工程建設集中時段,建設單位用人需求量大,隨著勞動力市場緊缺及勞務成本增加,建設單位在有效安全保障下非常樂于接收實習生,并讓實習生切實承擔一部分專業工作,完全解決了學校因擴招實習學生人數多、集中實習安排困難、實習單位難接收、實習效果難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并且確保了學生能到專業對口的單位進行實習。
2.安全監控模式有效保障了學生的實習效果佳和實習安全高。學生主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實習,從事試驗檢測、測量放樣、現場施工技術指導、CAD繪圖、概預算編制、工程量計量、資料整理等專業工作,配備“1(指導教師)+1(工程師)”進行全程指導,實習成績嚴格考核,有效確保了學生的實習效果和質量。學生實習期間,學生、家長、指導教師、系部、學院、學校均參與到學生安全管理中,通過讓學生簽訂安全承諾協議,學院統一為實習學生購買安全意外保險(實習期間),指導教師定期通過手機短信、QQ信息或Email郵件等方式監控學生的實習安全動態。在該實習模式執行六年期間,取得了實習學生零事故的安全成效。該實習模式完全克服了原有集中實習式走馬觀花、安全隱患大、實習效果差等一系列問題。
3.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有勞有獲意識等綜合素質。實習期間,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將理論知識正確運用到工程實際中處理實際工程問題、突發事件,并鍛煉了與管理層、指導工程師、工作同伴、農民工等人員的關系處理和工作協作能力,而且實習單位解決了實習學生吃住的同時,會定期給予他們一定的勞動補助。隨著勞務成本的增加,實習生勞務補助也從最初的平均800元/月增加到目前的1500元/月,勞務補助的增加表明實習生承擔的專業工作越來越多,能力也越來越強,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有勞有獲意識,并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家庭經濟壓力。
4.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臺。該實習模式給用人單位與就業學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臺,學生可以到心儀的單位實習,用人單位可以對實習生進行切實的綜合考查,實習中相互深度了解如果滿意可簽訂就業協議,該實習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自信,并在10~11月安排4周就業假,讓學生就業更趨合理,就業選擇更加多樣,就業成功率更高。三年里,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直名列學校前茅。
5.給學生提供了科研創新與探索的平臺。結合國家級與省級SIT、校級SRIP等大學生創新項目開展,該實習模式允許學生實習期間進行SIT與SRIP等項目科研實踐探索或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有效培養了對科研有追求學生的文獻學習力、創新意識、試驗操作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報告撰寫能力等科研素養,三年里平均每年約8%的學生參與科研創新實踐實習,實習學生獲得科技競賽國家級獎勵6項、省級獎勵43項、校級獎勵300余人次,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考研率一直穩定在10%以上,并逐年遞增。
四、結語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是重點,其效果直接影響到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持續不斷的進行探索和改革是高校永恒的主題。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綜合實踐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突出“實踐、應用、創業、創新”特色,為土木工程施工企業培養合格工程師。該模式三年的實施調查分析表明效果優良,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各個方向均適用,且實施難度小,可操作性強,今后可在相關實踐性要求高的工科專業推廣。
作者:聶憶華 鐘新谷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