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軟件工程才能培育形式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培養理念、目標、規格的更新
1培養理念
重視理論基礎、強化工程能力、拓展(國際化)視野、培育(系統化)思維。我校作為“985”高校,培養高層次人才是我們的基本定位,因此,在強化工程能力培養的同時,必須堅持對理論基礎的重視。“國際化”是當今電子技術領域的必由趨勢,而“系統化”思維則是高層次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培養理念的更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制定中,借鑒國內外一流高校在工程教育領域的先進理念和實施方法,制定適合本校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在人才培養中,將傳統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以知識傳授為主”轉變為“以能力培養為主”。改革和創新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立學院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突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2)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將學校的專業培養與行業工程具體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使本學院開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成效。
3)探索以行業需求為基礎,結合工程技術發展前沿,校企合作制定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專業培養方案。重點就是優化傳統的課程體系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工程實踐性。
4)探索“產學結合、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對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優化設計,形成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結構和功能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5)強化實踐教學課程學時比例,突出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以培養工程型人才辦學定位為指南,從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出發,制定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體系。通過科學安排第一課堂的實訓(驗)、實習、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和第二課堂活動等實踐教學環節,優化體系,為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6)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實驗、實習)改革,提高本科實驗課程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開發一大批創新性的本科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
7)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課程教學應采用“學生為中心”課程教學方式,運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ute:分別代表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工程教育理念,結合項目導向教學、案例教學,使學生通過“做中學”掌握課程知識和專業能力。具體參見后面的圖1。
8)引導教師從考核“學習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效”轉變,引導學生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收獲”轉變,著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2培養目標
結合我校“985”大學的定位和整體辦學特色,夯實學生的發展基礎;以國家對“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為基本出發點,著重培養具有成為“卓越工程師”潛質的高層次后備人才。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工程師培養的經驗,按照“卓越工程師”培養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制定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構建與國際工程專業相容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與國際公認的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對接,努力使達到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提高參與專業培養的“卓越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使部分學生畢業時取得國際認可的工程師文憑,學位達到類似于歐洲國家的文憑工程師要求。
3培養規格
按照“工程化、國際化、系統化”(創新性的工程能力、國際化的視野與交流能力和系統化思維能力)的辦學思路,以信息與軟件工程專業為平臺,以滿足“卓越工程師”需求、行業社會需求、專業認證要求為導向,探討不同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培養模式,制定相應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課程體系,以確保培養出高素質的信息與軟件工程人才。
實施方案(模式)
本專業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本科階段培養。培養環節分為專業知識積累和工程能力提升兩大環節。在專業知識積累環節中,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工程基礎,使之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專業工程所需知識和技能。在工程能力提升環節中,逐步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培養職業素養,使畢業生能力能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具體采用“2.5+0.5+1”階段培養模式進行,如圖1所示。在圖1的培養模式中,我們按照如下的方式進行操作的。
(1)本科2.5個學年:開展學科知識和專業基礎能力培養。一方面,通過課程學習、課程實驗、上機程序實踐,讓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奠定基本的專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專業課程實踐、課程設計、創新教育實踐,掌握基本軟件開發技能,培養專業創新思維能力;此外,也通過開設工程概論和技術前沿系列課程,讓學生更早了解軟件工程方法和學科前沿信息,為工程能力培養打好基礎。
(2)本科0.5個學年:培養軟件工程項目基本開發能力。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學習、專項綜合課程設計訓練、科研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基本軟件開發能力和基本項目能力。
(3)本科1個學年:開展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結合畢業設計,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化實訓、實習。了解實際軟件企業工作場景和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工程素質,增強對企業的適應力和行業競爭力。從表1的對比可以看到:新的培養方案在壓縮總學分的同時,大幅度地提高了工程教育(實踐環節)的學分!因此,在實施培養方案時,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壓縮調整:整合原有課程以減少理論授課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合理安排授課順序以更有效地進行工程化培養。
結束語
通過改革和建設,研究并開發了一套能適合于信息與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試點專業學生已經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培養,“卓越計劃”進展順利。實施“卓越計劃”任重而道遠,還需不懈努力,銳意創新與實踐,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培養體系,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理論基礎扎實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作者:王琳蔡竟業管慶雷航吳祖峰單位: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