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法(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市政道路建設對城市居民生活和物質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積極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城市的總體形象,在實際的城市建設中,對于市政道路建設必須要重視,所以必須要重視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通過調查和與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整個市政道路施工的進展,基于此本文展開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整個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策略,并對市政道路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策略和建筑材料的存放與處理以及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優化策略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希望對市政道路混凝土建設施工有所啟發。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運用;研究分析
市政道路建設能夠積極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城市的總體形象,在實際的城市建設中,對于市政道路建設必須要重視,所以必須要重視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通過調查和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整個市政道路施工的進展,基于此本文展開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控制以及混凝土攪拌技術和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運用策略,在此基礎上,具體分析了建筑材料的存放與處理,并提出要加強施工檢查力度、規范施工工序、控制施工溫度和加強控制混合料的碾壓等優化策略,希望對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
1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策略
1.1對施工材料混凝土控制
項目工程建設工作對混凝土的要求比較高,只有混凝土的質量得到了保障才會對整個項目的施工和技術的運行起到推動作用,從而保證項目工程質量。所以在具體的對混凝土材料的選擇上,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選擇高質量的混凝土材料,比如針對水泥和黃沙等材料,尤其要進行嚴格的挑選,在對質量有所保障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挑選種類和類型,同時要兼顧成本的適當性和質量的確保性。針對不同的骨料類型,要采用不同的選擇標準。一般情況下,有人工骨料和天然骨料兩種類型。在房產的建筑中和路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加以區分和選擇。在水質方面,施工人員也要注意對水的檢查和應用。在具體的施工之前和過程之中,水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但往往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對水的質量和使用不重視,會對項目工程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對于水質的把握和使用方式要能夠區別對待,努力避免不合格的水質進入施工現場,對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水質,比如水中的堿酸等物質要能夠應用先進的技術進行前期的檢測,以保證項目的質量符合規范,促進混凝土技術運用效率提升。
1.2對混凝土攪拌技術的運用
對于具體的混凝土的攪拌工作有一定的工作標準。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之中,要能夠依據科學標準進行混合和攪拌,這有利于保證混凝土的攪拌質量。對于水泥和黃沙以及石灰等骨料的配比要能夠做到依據標準和規范來進行,這樣有利于保證項目工程的安全性能和建設質量。對于不同的需求,混凝土的攪拌有不同的標準,要針對不同的需要來進行配比攪拌,以保證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對于混凝土的攪拌時間的不同,也是要做到符合規范,對時間嚴格把握,保證攪拌的充分性和對材料的應用透徹性,以此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1.3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運用
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性較強,所以應該抓緊時間對其進行澆筑工作,在澆筑工作的過程之前,要對澆筑的模板進行嚴格的檢查,努力確保所有的細節之處都做到符合規范,確保沒有裂縫,沒有積水,沒有不可凝固的物質在其中。在具體的澆筑之前,在模板表面要進行潤濕,保證凝固工作的正常進行。針對不同的施工環境,要采取不同的澆筑措施,比如在基土之上進行澆筑,要保證對基土的潤濕。如果出現雨雪天氣,應該及時的進行遮擋處理,避免澆筑工作的斷檔期出現。在澆筑工作中要留有一定的緩沖坡度,避免高度落差較大,盡量把落差控制在三米之內。還要保證振搗器的合理使用,這有利于澆筑工程的質量提升,盡量采用插入式振搗的方式,從而有效保證混凝土振搗質量。
2建筑材料的存放與處理
工程施工針對建筑材料的存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材料堆放的具體位置是軟土層,很容易對整個道路的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會由于道路的負荷過大導致道路出現變形,對具體的路面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在道路的施工工藝應用中,要選擇道路的具體位置進行建筑材料堆放,最好是在水泥層硬化之后再進行建筑材料的堆放,防止整個道路結構變形情況出現。針對不同的建筑材料要采用不同的存放方法。在針對瀝青建筑材料的堆放中,要提前對整個瀝青拌合材料進行標定后然后進行拌合。針對細集料應該對其進行防雨水處理,同時要采用搭設棚的方法進行遮蓋。在瀝青混凝土的鋪設過程中,要采取基準平衡梁法對瀝青混凝土面層進行攤鋪施工,應該采用雙鋼輪震動壓力機或者是輪胎式壓路機對瀝青混凝土面層進行碾壓,同時要保證整個混凝土的鋪設速度符合標準和要求。整個道路的碾壓過程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來進行,對于現場鉆取試件孔隙率不大于6%,面層壓實度必須大于98%。
3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優化策略
3.1加強施工檢查力度
市政道路建設工作涉及到的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在道路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施工檢查工作。道路施工所受影響較多,很多容易出現的不良現象對于道路的施工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整個道路施工的正常進行。在實際的道路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施工檢查工作,通過施工檢查工作,可以及時發現在道路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和調整,這樣可以保證整個道路施工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從而達到施工進程有效進展的目的。
3.2規范施工工序
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可以合理的施工工序是道路工程正常施工和效率不斷提高的基礎和保證。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必須要對整個施工工序進行嚴格明確的劃分,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安排,并且要制定出詳細的施工方案,明確每一個施工工序的開展效果,從而有效避免施工混亂情況的發生。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對路面進行平整抹面是整個公路施工極為重要的一環,所以必須要嚴格控制整個平面抹面工序,有效保證道路施工質量。面對復雜的路面情況,必須要提前做好研究和部署工作,有效保證整個道路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
3.3控制施工溫度
瀝青混凝土的溫度對道路路面的施工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路面的壓實度以及路面的施工質量上面。所以在實際的道路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因為雖然與水泥混凝土相比,改性瀝青混凝土的溫度較高,但也不是溫度越高質量越好。溫度的過高會導致瀝青的改性劑和抗剝落劑老化,對于道路施工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道路施工中,要加強對道路施工的改性材料的溫度控制,具體要涉及到混凝土材料的出場溫度、到場溫度以及攤鋪溫度的嚴格檢測和控制,以防出現溫度過高損壞道路路面施工的情況。
3.4加強除塵工作、添加抗剝落劑
對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控制,還要加強對集料的除塵工作,因為改性瀝青混合土的拌合工作環境主要在室外環境來進行,不可避免的會攝入到過多的灰塵,這樣會影響道路的施工質量。所以為了提高施工質量,要加強對混凝土拌合的除塵工作,根據具體情況來采取不同的除塵措施,合理優化配置原料的使用,以保證施工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在道路施工中,還要適當添加抗剝落劑。因為添加抗剝落劑能夠有效的提高道路路面的施工質量,對于后續的道路使用有很好的效果。
3.5加強控制混合料的碾壓
在對混凝土材料進行攤壓之后,還要進行碾壓工作,碾壓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工序,所以要能夠在適宜的條件下將瀝青路面碾壓成型,因為瀝青混凝土硬度很高,很易受到天氣的影響。所以首先要加強對混凝土材料的攤鋪工作,能夠對后續的碾壓工作打好基礎,第二是在傳統的碾壓措施方面,很容易造成橋梁路面的損傷,嚴重影響道路質量,所以要采用新型的碾壓技術,采用振蕩壓路機與大噸位膠輪壓路機組合的“緊跟雙重揉壓”工藝與全環節保溫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道路路面的碾壓效果,還能夠保證道路的施工質量得以提高,有效地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
4結語
市政道路建設能夠積極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城市的總體形象,所以在實際的城市建設中,對市政道路建設必須要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與市政道路建設質量具有緊密的關系,所以必須要重視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但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整個市政道路施工的進展,為了更好的進行市政道路混凝土技術施工,首先要明確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控制以及混凝土攪拌技術和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運用策略,具體分析了建筑材料的存放與處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采取加強施工檢查力度、規范施工工序、控制施工溫度和加強控制混合料的碾壓等策略措施,不斷提高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質量和道路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胡維寧.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5(05):153-154.
[2]任鳳.市政道路施工中瀝青砼道路施工技術的運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19):305.
[3]柳英穎.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具體運用[J].民營科技,2015(11):147.
[4]羅曙光.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21):271-272.
[5]周燕飛.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6(06):94-95.
[6]汪守榮.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運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08):198.
[7]陳智剛.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5(01):180-181.
[8]沈煒南.淺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J8].科技創新導報,2015(22):8.
[9]謝海鵬.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5):213.
作者:金詩瑤 單位:上海西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探析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市政工程施工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現行較多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現狀看,破損問題仍較為嚴重,無論從市政道路實用性還是美觀性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市政道路施工中強化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本文將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材料控制、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以及施工中的問題與控制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市政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控制;施工技術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道路質量高低影響其實用功能,且關于城市整體市容市貌。盡管近年來城市市政道路建設中,將較多施工技術引入其中,但所取得的路面質量改善效果并不明顯。在此背景下,便提出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其對于路面綜合性能的提升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因此,本文對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控制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選取福建地區某市政道路工程作為實例,該市政道路近年來使用中破損情況極為明顯,繼續使用很可能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產生。經過對道路破損情況分析,提出在施工中將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引入。由于該技術應用下,其效果的實現關鍵在于原材料應用合理且各施工工序能夠做好質量控制工作,所以原材料的控制極為重要。實際選擇原材料中,首先應從瀝青的選擇著手,結合該地區交通情況、氣候條件,可考慮在道路路面層上以A級瀝青為主,而次干路或次干路以下路面選用B級瀝青。其次,在瀝青合理選擇的基礎上,還需做好填料與粗細集料的控制。這些原材料可直接從采石場購進,或由施工企業根據施工要求自行加工。以其中細集料為例,若直接將天然砂或石屑作為細集料,很難使混合料級配質量得到保障,要求采取天然砂、石屑相摻配的形式。再如填料選擇,需對原材料是否混雜、潔凈進行判斷,確保填料質量達到質量標準要求。最后,瀝青混凝土施工中需考慮集料、瀝青中界面張力問題,其容易造成集料表面有瀝青膜黏著,而該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將抗剝落劑引入其中,要求對該材料質量進行控制,保證材料剝落發生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1]。
2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研究
在原材料合理選擇后,應注意在路面施工中完成各施工工序操作。結合該工程項目施工要求,具體涉及的施工工序包括拌制瀝青混合料、運輸、攤鋪、碾壓以及路面接縫等。施工中,需嚴格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保證各工序操作都能達到相應的施工標準。
2.1拌制瀝青混合料
作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基礎工序,瀝青混合料拌制是否合理將對后續施工帶來明顯影響?,F行大多市政道路瀝青混合料拌制中可采用熱拌冷鋪、熱拌熱鋪等方式,根據該地區以往施工經驗,選擇熱拌熱鋪,有利于拌制質量的保障。具體拌制中,要求做好試驗檢測室、拌合站設置工作。其中試驗檢測室需對混合料加熱溫度進行控制,以150-170℃瀝青加熱溫度最為適宜,并保持160-180℃集料加熱溫度。而在混合料出廠溫度上,以140-165℃最為適宜,假定超出該溫度范圍,混合料應禁止投入使用。同時,對于拌制的混合料,應避免有離析結塊現象存在,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禁止投入使用。對于該工程施工,可選擇155-170℃瀝青加熱溫度,且保持170℃的集料加熱溫度。這樣在瀝青混合料拌制合理的情況下,才可使施工質量得以保障。
2.2瀝青混合料運輸
瀝青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合料運輸問題,一般以的自卸汽車運輸方式為主。運輸中應注意將植物油洗潔劑涂刷在車槽中,其目的在于避免使汽車底板處出現混合料黏結情況。同時,在裝料過程中應采取移動方式,由前、后、中順序完成裝料過程,以此使混合料離析問題得到控制。由于裝料后存在混合料溫度持續下降問題,這就要求在裝料結束后對運料車用篷覆蓋,確保運輸到施工現場后,混合料溫度仍能維持在120-150℃。此外,混合料運輸中還需考慮到路面平順、持續攤鋪等問題,所以應注意做好運輸車輛配備工作。根據該項目施工要求,主要考慮在混合料溫度控制上,以145℃為主,并在自卸車數量上選擇20輛。
2.3攤鋪瀝青混合料
瀝青混合料攤鋪中,首先需做好攤鋪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攤鋪路段,應做好修補、清潔工作,并將黏層油、透層油噴灑在路面上,其目的在于使路面上下層能夠進行黏結,確保透層油破乳的基礎上,開展攤鋪面層工作。具體攤鋪中,需做好攤鋪機選擇工作,本文主要選取非接觸式平衡量自動找平裝置,為攤鋪機的配件,應用過程中對于攤鋪厚度的控制與松鋪厚度的調整可起到良好效果。需注意在攤鋪工作開展中,應做好橫坡、高程檢測工作,一旦有異常問題需及時處理。且對于未做好壓實工作的路段,應避免對路段踩踏,針對路段中存在的缺陷,可采取混合料更換、人工找補等方式,以此使攤鋪質量得以保證。
2.4碾壓瀝青混合料
做好瀝青混合料攤鋪工作后,便需開展碾壓操作,要求所選擇的碾壓設備、碾壓技術能夠相互配合,有利于道路平整度的控制。具體碾壓過程中,應注意做到高頻、低幅、緊跟、慢壓等,一般通過鋼輪振動壓路機完成初壓與復壓等操作,盡可能使初壓與復壓保持較短的時間間隔,假若初壓中溫度過高,應保證復壓中溫度也較高,以此使混合料得以凝固。而在終壓階段,要求將膠輪壓路機引入,確保碾壓中路面輪跡得以消除,盡可能將其中的缺陷進行彌補,以此使路面平整度得以保證。
2.5路面接縫處理操作
路面接縫處理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主要工序。該項目開展中,主要選擇1臺攤鋪機完成攤鋪過程,攤鋪與碾壓中很可能有縱向接縫產生。對此在處理中可考慮對完成攤鋪的路面,預留出一段不碾壓部分,保持為10-20cm。對于該部分可用于高程基準面設置,在此基礎上通過熱接縫形式的運用,使攤鋪重疊層保持為5-10mm,利用跨接縫碾壓,以此達到縫跡消除的目標。另外,在接縫處理中,也要求切齊與鏟平攤鋪后的路段尾部,將透層油涂刷在清理后的路段上,并在接縫處理結束后進行攤鋪,同時將鋼筒式壓路機引入完成碾壓操作,一般以15-20cm碾壓寬度較為適宜。這樣保證路面接縫得以合理處理,才可使路面施工質量得到提高[2]。
3市政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問題與控制
對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多會出現如路面不平整、裂縫與跳車問題存在,要求做好問題控制工作。以其中路面不平整為例,其產生的原因可歸結于透油層未均勻撒布、混合料拌和不合理等,這樣在碾壓中便有面層薄、路面高低不平問題存在,此時控制中便要求從混合料拌和方面著手,盡可能使其拌和均勻,由專人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且對于撒布現場,應保證其中存在的油包問題得到及時處理。再如混凝土路面裂縫問題,通常有行駛車輛對路面帶來一定沖擊,此時有裂縫、臺階可能出現,這樣裂縫處可能滲入水分,基層由此出現軟化情況,路面承載力逐漸下降。一般裂縫問題多表現為龜裂、縱向或橫向裂縫等,這些裂縫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路面實用性,且美觀性也受到影響,完全背離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求,為道路龜裂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求在控制裂縫問題中,考慮在施工前做好方案設計,如松鋪系數的控制與施工機具的選擇等,而對于裂縫路段,可直接將乳化瀝青噴灑其中,并配合粗砂或石屑的使用,在此基礎上開展碾壓工作,有利于裂縫問題的有效處理[3]。
4結論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是提高市政工程整體質量的關鍵所在。實際施工中應結合市政工程本情況,做好前期瀝青原材料準備工作,保證施工中各施工工序合理,且針對施工可能出現的如路面不平整或裂縫問題,采取相應的控制策略,這樣才可促進市政道路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旭軍.市政道路中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與常見問題探討[J].公路,2013(09):65-66.
[2]付紅霞.市政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見問題及防治[J].四川水泥,2015(05):233.
[3]陳道祥.淺述市政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02):272-273.
作者:姚景秋 單位:福建省九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第三篇:混凝土路面施工變異性控制技術研究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中路面混凝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異性,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混合料在運輸、攪拌、攤鋪中出現一定的問題,或沒有嚴格按照振動密實成型工藝進行規范操作,從而導致強度不達標,與室內試驗條件下的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與同行進行交流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路面施工;變異性;養生
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路面混凝土多多少少都會存在施工變異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工作人員能夠做到的便是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減少差距,盡量使得混凝土達標。
1原材料技術要求
材質變異性的控制方法:第一,從源頭把關,在挑選供應商和料場時嚴把質量關;第二,對材料進行嚴格監控,隨機、及時進行抽樣檢查,觀測其有無異樣;第三,批量檢驗,規范操作。供料是影響材料的級配變異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用料的選配和材料的堆集問題。因此,在用料時就要搭配使用。
1.1水泥
(1)要嚴格控制水泥的品種。進行路面施工時,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為佳,同時,為了使水泥收縮小、需水性少及抗折強度高,可以對水泥的礦物組成進行適當調整;
(2)旋窯生產方式的水泥較好,同時,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使用雷氏檢驗法對水泥安定性進行檢驗;
(3)水泥容易產生受潮結塊、風化等問題,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需要對水泥的貯存方式、出廠溫度、貯存時間進行嚴格把關,一般來講貯存時間應少于30d,水泥溫度低于35℃;
(4)施工過程中隨時對溫度進行管理,達標后方可投入使用,可以采用骨料噴淋冷水、制冷機制冷水、搭設骨料涼篷等方式,剛進場的高溫水泥可以采用分倉隔離的方式;
(5)水泥的初凝時間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影響較大,一般來講,初凝時間需保證1.5h,終凝時間不遲于10h。當混凝土施工性能達到20℃•h可酌情縮短初凝時間,但是也應保證1h;
(6)水泥的含堿量問題,要達到外加劑與水泥良好的相容性效果,其堿含量應低于0.60%;當使用環境無堿集料反應時其應低于1.0%。
1.2粗集料
(1)潔凈、耐久、堅硬質地的粗集料較好,如碎卵石、碎石、卵石等;
(2)集料的吸水性應受到嚴格的控制,其會影響到混凝土施工的強度、性能和耐久性,通常,應保證吸水率低于3%;
(3)粗集料中分級為2-3的級數比較適合,同時注意,應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摻配;
(4)粗集料中的含泥狀態同樣重要,可以根據材料的生產狀況和來源狀況對各種狀態粘土的含量進行適當調控。以C60混凝土為例,其中應包含含泥量少于3.5%的細集料,包含含泥量少于l.0%的粗集料。
1.3天然砂
(1)質地潔凈、耐久、堅硬的河砂最佳;
(2)生產機制砂的母巖,吸水率低、密度高且質地較為潔凈和堅硬。用此種材料生成的混凝土質量高,能夠滿足工程施工對性能的要求。干燥狀態下的集料為了滿足耐久性,對水灰比要求較高,因此,應對石粉含量嚴格把關,一般規定含粉量不大于2.0%。
1.4外加劑
(1)道路施工中的混凝土,高效減水劑或普通減水性便可,低濃度型β一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高效減水劑或糖鈣類普通減水劑則不是很適合。若是工程中包含傳力桿或鋼筋,為了達到鋼筋防銹標準,應保證外加劑中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的含量;
(2)水泥與緩凝劑(減水劑)的適應性需要在允許最高施工溫度條件下進行檢測。若是不能適應應及時更換水泥或緩凝劑(減水劑);若是適應性不良,可以對水泥和外加劑的可溶硫酸鹽含量及總堿含量進行分析;
(3)道路施工過程中引氣劑必需與減水劑搭配使用,切忌單獨使用。同時引氣劑有以下功能為宜:如能夠明顯降低表面張力、分散性好、泡沫穩定等;
(4)外加劑含量在6%以下效果最佳。
2混凝土拌和均勻性及運輸控制
2.1攪拌設備及生產能力
(1)路面施工工程必須使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水泥混凝土,在使用大型全自動計量攪拌樓的情況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用雙臥軸強制式攪拌機;
(2)為了達到粗集料摻礦物摻合料和分級計量目標,應將足夠的水泥筒倉及集料倉來配備攪拌樓。為了達到攤鋪施工連續性的施工要求,需要根據攤鋪能力要求來對攪拌樓的生產能力進行確定。攤鋪速度Vt最高不超過3.0m/min,最低不低于0.75m/min,一般為(1-2)m/min,這樣能夠防止過振造成離析及棍凝土密實不足狀況的發生;
(3)攪拌機的數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為2-4臺,同時,為了使攪拌工藝參數與攪拌機的臺數之間的差異縮小,應盡量統一出料容量與攪拌機型號。
2.2攪拌工藝參數
(1)含水量的均勻穩定是重要的參數之一,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可以預先將各種集料進行濕潤,使含水量穩定在飽和面干狀態,表面干燥且沒有明顯滴水析漏時,能夠保持有效水灰比穩定和單位用水量;
(2)投料順序:投料順序有講究,一般是按照粗集料、細集料、水泥的順序,當使用摻合料時,理應與水泥一塊投放。經過5秒的攪拌后,隨著攪拌進行均勻的加水,所有的水應在15秒內加完,直到攪拌均勻方可結束;
(3)根據對流混合次數和攪拌葉片行程來確定攪拌時間,當投入全部的材料后,應保證至少35s的純攪拌時間,且總攪拌時間至少為60s;
(4)當混凝土需要摻加外加劑時,攪拌時間需要結合外加劑類型進行適當的延長。摻引氣劑混凝土大約延長10%的攪拌時間;摻緩凝減水劑與減水劑的混凝土大約延長20%的攪拌時間;
(5)若混凝土需要摻加磨細礦渣或摻粉煤灰,其攪拌時間需比普通混凝土多20%-50%;同時,混凝土雙摻外加劑,其攪拌時間要比摻外加劑混凝土多約20%。
2.3拌合物均勻性控制
(1)粗集料的含量變異性的分析需要根據攤鋪完成后拌和物中粗集料含量、運輸車卸料、攪拌機出料等情況進行分析。上述指標能夠反映出道路混凝土水灰比的變化。其中,攤鋪現場中差異性應控制在1.0%以內,攪拌機出料口拌和物中砂漿差異性應控制在0.8%以內.只要確定了砂漿表觀密度及粗集料含量兩者的變異性,混凝土組成的變異性便確定下來了。
2.4裝卸料與運輸控制
(1)運載車輛根據攪拌樓生產能力和攪拌機出料容量來確定,需要裝載3-5盤混合料運載車輛,其載重量宜為10-20t;
(2)自卸汽車適宜運輸混凝土混合料?;炷吝\輸車在運輸距離較遠且混合料坍落度大于90mm的情況下較為適用。
(3)盡量將運輸車輛的行駛速度控制在10一30km/h范圍內。允許最大的運輸距離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要求,當施工時采用三輥軸機組時,盡量小于15km;當使用滑模攤鋪時,最優的距離為20km。
3混合料施工控制
(1)為了使滑膜鋪筑時的料位高度更加精確,需要對松方控制板進料位置的基石進行及時檢查。振動倉的料位高度須嚴格進行控制,盡量保持在規定的松鋪系數規格以上且保證水平布置于路面標高以上的插入式振動棒能夠全部埋入;
(2)攤鋪速度也是重要指標之一,不同施工性能的混凝土混合料振動密實成型要求也有所區別,操作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同時,應當注意,攤鋪作業講究連續性和均衡性,盡量避免出現間歇式攤鋪、隨意停機等料或追趕等情況。
(3)振動密實作業也有一定的要求,盡量將混凝土拌合物的布料連續長度控制在10m以上,這種條件下作業質量較高。在使用內部振動式振搗機間歇式振搗作業時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嚴格控制移動距離,通常根據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來制定,盡量在600mm以下,1.5倍以內,震動時間嚴格把關,控制在15s以上,30s以下,避免過振和欠振;
(4)梁式振搗機振搗適合鋪筑厚度較薄的情況。同時,也可應利用平板振動器振搗,當拌合物不再下沉且沒有氣泡并能夠出漿時,便可以停止此處的振搗工作了,時間要適度。
4小結
要想保證混凝土質量,需要關注混合料鋪筑施工控制、混凝土運輸控制及拌和均勻性、原材料控制等環節。在施工過程中,當水發生變化時,通常會影響組成參數,參數會隨之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同時,力學、混凝土物理及施工性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施工人員需引起足夠的重視,盡量做到嚴格控制,狠抓施工操作和施工工藝的質量關,在變異性降低的同時,施工質量會隨之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會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1]傅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實施與應用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楊立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研究[J].交通世界,2017(7).
[3]安江波.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斷措施[J].交通世界,2017(8).
[4]孫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0).
[5]柴海峰.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病害誘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北方交通,2017(3).
作者:任文峰 單位:華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