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工程下家庭農場設施規劃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試圖運用工業工程思想對高橋溝村太公寺家庭農場的規劃設計、運營進行研究和實踐分析,探討家庭農場在貧困山區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案,以建設自然和諧、生態、循環、持續發展的山區家庭農場為目的,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探索貧困山區脫貧新路,為山區家庭農場的規劃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家庭農場;綠色;規劃
1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精準扶貧的大力推行,伴隨著對農業的深層次開發與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交叉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生態休閑旅游農業。太公寺家庭農場規劃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順勢而生。漢中勉縣高橋溝村屬山區貧困村,但是其地理位置相對優越,在此建設生態休閑旅游家庭農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農業發展新方式
農業和農村、農民正在發生著深刻而重大的變化。發展正在進入新常態,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一日千里,日新月異。與此同時,農業的內涵更加豐富,功能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顯現端倪。農業在食物供給、原料保障和新增就業等功能不斷強化的同時,鄉村的旅游休閑功能日益凸顯。鄉村休閑旅游是農業價值鏈的延伸與拓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農場不僅具有傳統農業生產性功能,還具有為人們提供旅游、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當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更多渴望多樣化的旅游生活,加之交通便捷,城市間一日經濟圈的形成,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尤其希望能在自然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在一些水果蔬菜成熟的季節,去往鄉村體驗農事,呼吸新鮮空氣等活動滿足了城市人們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實現了人與自然的接觸,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去往鄉村旅游慢慢變成熱點,于是農業與旅游業交叉的新型產業——休閑旅游家庭農場應運而生,可以實現農民多元收入。當前,陜西漢中平原地區發展休閑農業方興未艾,像城固桔園、漢臺葡萄園等。但是其山區家庭農場發展滯后,規劃理論并沒有跟上建設的步伐,已有的鄉村旅游設計理論并不完全適用于山區家庭農場的規劃發展。高橋溝村位于陜西漢中勉縣阜川鎮西南大山,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基礎設施條件差,地理環境因素制約,屬于典型的山區貧困村。當下對于貧困地區,各界熱議的關鍵詞無疑是“精準扶貧”。國家強調要科學謀劃好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勉縣阜川鎮高橋溝村根據本村實際情況提出到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的攻堅計劃。
3農業設施規劃
當前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一是靠科學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像種子改良、灌溉技術和化肥農藥的合理利用等;二是靠田間的科學管理,如依據季節變化耕種、施肥。工業的發展已經進入4.0時代,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始于泰勒科學管理的工業工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工業工程方法在服務業等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生產與工業生成有很大的不同,卻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大膽借鑒工業工程管理的經驗,結合農業生產的特性,探索工業工程思想方法在農業生產的具體應用。農業設施規劃與設計主要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將農業系統的各種設施在給定的區域范圍內,進行最優的規劃與設計,以求最佳的布置方案,使農業系統投入運行與使用后能達到最小的消耗和最大的產出。農業物流系統分析主要是以農產品生產系統物料的流動過程為分析對象,研究生產系統的平面設計,物流流動網絡的分布、運輸線路分析、物流改善與管理,以求物流系統最佳設計與運行效益。
4太公寺家庭農場自然條件分析
太公寺家庭農場因太公寺而得名。太公寺歷史悠久,相傳最初為明代萬歷年間修建,后經幾毀幾建,有史料記載太公寺于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復建,規模較大,有泥塑神像十一尊,木雕神像三尊,期間敬香者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祈福天下太平,民眾安康。中不幸又被毀,2015年當地民眾自愿投勞投資再次興建,神殿莊嚴肅穆,靈威靜雅。廟頂正座子牙樓,左右二龍凌空欲飛,吉祥如意,四角安放鎮寶獸,寓意守護神廟天長地久,護佑人民幸福太平。太公寺家農場準備建于勉縣阜川鎮高橋溝村,其距離勉縣縣中心30多公里,開車不到半個小時,著名茶葉產區,茶葉葉質細嫩且品位高。高橋溝村建設家庭農場,整體環境質量好。茂密的森林,秀美的山川,亮麗的河水、溪流,遍地野花,隨處可見的奇石,其景色特色鮮明,形成較豐富的景觀資源,為項目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旅游市場潛力較大。物產豐富,村內各組水泥路全覆蓋,茶園道路逐步完善,較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為項目建設提供了便利。結合文獻研究、實地考察和訪談所掌握的各項當地實際情況,運用SWOT綜合分析太公寺家庭農場的各項內外建設條件和環境,將太公寺家庭農場的綜合分析總結。
5太公寺家庭農場規劃設計
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指導,堅持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以山地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為基礎,結合勉縣旅游發展戰略,農場依托太公寺周邊生態環境,以天然林為休閑場所,以農產品和旅游產品目標市場為導向,滿足人們休閑、娛樂、養生、食用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注重季相變化,結合現代農業休閑觀光理念,創造“春賞花、夏避暑、秋食果、冬逍遙”,四季有景可賞,創造優美、舒適而恬靜的綠色環境。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優化農產品物流系統,打造輻射全縣的極具特色風情的生態休閑家庭農場,使其成為當地知名的精品鄉村旅游農場。太公寺家庭農場的規劃采用生態可持續的循環經濟模式,建立高效的搬運物流系統,充分挖掘山區農業、林業資源,形成各功能區有機和諧的結構,提高家庭農場產業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高橋溝農業產業化升級,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山區環境下農業和農村可利用的資源很多,有限的規劃區域內與無限的規劃區域外聯動開發。太公寺家庭農場設施規劃主要是生產設施規劃,它是家庭農場的重要部分,是生產中不可缺少的設施。系統布置設計SLP法是以產品、產量、作業路線等因素為基礎展開工廠布置的,其中產品、產量是主要因素,布置實施的基礎主要是物流線路和物流強度。在家庭農場中,家庭農場的各作業單位作業量反映了物流強度不同,農產品在存儲、運輸和裝卸等物流作用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也決定了物流作業線路的不同。
由此,農產品及產量、物流線路和物流強度同樣是影響家庭農場布局的重要因素,以農產品類別和物流作業量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為基礎,家庭農場的布局應用SLP法是可行的。系統布置設計(SLP)方法在具體應用中,注意把握好物流量分析。2。繪制太公寺家庭農場平面布置可行方案。在農場設施布置的基礎上,集立體農業、循環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四位一體,實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挖掘當地民間竹制品手工藝、臘肉作坊工藝、特色米皮、菜豆腐加工技藝、土房建筑技術等寶貴的歷史民俗文化遺產,把民俗作為貫穿整個太公寺家庭農場運營的特色。走集約化農場的工業化管理模式,建立產、銷、加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鏈條。對農場周邊的農民按照工業生產模式集約化管理,建設基于集約化經營工業化農業的新樣板。具體運作與管理模式選擇“農場+村委會+農戶”。高橋溝村委會主要發揮引導性的組織作用,通過與農戶充分協商,農戶與農場建立松散型用工關系和合作關系,為農場提供勞動力保障及擴大再生產資源。實現農場、農戶經營主體的聯合,形成新型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并實現共贏,為未來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奠定基礎。
6結論
結合當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貧困山區實施精準扶貧,發展太公寺家庭農場順應了當今發展的主流,對于高橋溝村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以太公寺家庭農場規劃設計為例,對山區家庭農場規劃設計理論進行實踐,在對太公寺家庭農場建設地及周邊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山區家庭農場規劃與運營方案,研究能夠密切聯系實際問題,所提方案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為山區家庭農場規劃提供有益的借鑒。
綜上,太公寺家庭農場具備良好效益,其規劃建設是可行的,發展前景樂觀。SLP是一種工業工程系統規劃布置的科學技術方法,將工業工程理論、農業產業化理論和規模經營理論等多學科理論的融合應用,將系統規劃布置方法引入到太公寺家庭農場規劃布局的研究中,是促進山區家庭農場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家庭農場規劃布局的新理念和新嘗試。運用SLP方法對家庭農場規劃布局的探索,是需要長期研究并通過具體應用實踐不斷完善的課題,研究有待成熟。
[參考文獻]
[1]玉罕景,楊麗昆,王瑞仙,王惠瓊,吉丹妮.家庭農場的建設發展前景[J].農業工程技術,2017(08).
[2]肖娥芳.農戶家庭農場經營風險認知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商業研究,2017(03).
[3]姚曉勇.宜興家庭農場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02).
[4]肖娥芳.家庭農場的效率:內涵、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7(01).
[5]王正,邢路生.創意農業旅游項目的設計探索——衡水小樹林家庭農場規劃與設計解析[J].裝飾,2016(12).
[6]盧嵐,王敬.工業工程在農業生產管理中應用初探[J].工業工程,2004(05).
作者:郭潤平1,2 單位:1.西安工程大學,2.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