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干校鋼結構制造技術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建設情況
1.創建專兼結合的鋼結構專業教學隊伍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即校內專業帶頭人與企業專業帶頭人;4名專業骨干教師即2名校內骨干教師與2名企業骨干教師。通過建設,所有的授課教師均需達到雙師素質,即同時具有教師系列職稱與工程系列職稱。校內、企業專業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能勝任鋼結構制作與安裝和鋼結構識圖兩門核心課程的講授能力,并參與這兩門課程的骨干校建設任務。企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還需要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師資培訓,從真正意義上成為該專業的核心力量。
2.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涵蓋了校內、校外、崗位實習三個方面的基地建設。在建設過程中,筆者所在學院結合學校搬遷計劃,充分考慮原有的實訓設備、實訓基地,增補就業單位要求的實訓設備,擴建新的校外實訓基地,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本專業的實訓工作。
3.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人才質量的培養規格通過3年的任務學習,企業實訓等環節,力求使鋼結構畢業生的就業率超過98%。同時,使全體畢業生都具有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即“雙證書”,為鋼結構公司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二、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的改革方案與改革思路
1.校企合作創建學院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之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是“一個依托、三個對接”,即:充分發揮船舶工程技術中心的依托作用,整合、調動校企雙方各種資源,通過加強與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合作,使教學過程與船舶建造過程對接、教學內容與造船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對接、學生身份與造船企業職工身份對接,建設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教學內容與鋼結構行業的職業技能標準對接以兩門核心課程鋼結構制作與安裝和鋼結構識圖為主,帶動鋼結構CAD/CAM、鋼結構施工及鋼規范設計等其他專業課,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針對鋼結構企業的生產實際,以實施真實的鋼產品制造“工作任務”為主要教學模式。根據鋼結構行業職業技能標準,以實際產品的加工為教學載體,通過教師的示范性指導,學生分組圍繞各個工作任務經過討論、實踐、總結的學習過程,以集體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最后,根據完成情況進行學生學習情況評價。
3.通過頂崗實習實現學生身份與鋼結構企業職工身份對接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學生,前五個學期需要在校完成多門課程的學習和多項實訓任務;在第六學期,將走向工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進行全面的企業實踐,從一名學生過渡到企業員工。因此,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要以企業為主,學院在企業聘任1名負責人和2名兼職教師,負責學生思想教育與專業技能訓練。
三、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建設的組織、管理與資金保障
首先,學院組織各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學習教育部、省、市下發的相關專業建設文件,領會素質教育精神,充分認識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建設的必要性,精心組織專業建設,精密安排,為專業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其次,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嚴格執行學院骨干校建設的有關管理規定,認真履行骨干校建設項目各級項目負責制度,并將每個項目落實到人,嚴格把握整個骨干校建設進度,為專業建設提供了管理保障。最后,學院啟動骨干校建設專項資金,用于鋼結構制造技術專業建設,包括核心課程建設、專業帶頭人的培養、骨干教師的培養、專兼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為專業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四、預期效果
鋼結構技術專業建設達到區域內高職教育領域同類專業的領先水平,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形成“工學結合”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和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為區域內各職業院校提供借鑒和參考,對區域內高職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有示范引領作用;本專業實訓基地將成為適合進行校內生產性實習的實訓基地,每年可完成90名專業學生實訓教學任務,完成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150人;畢業生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達98%,當年就業率超過98%;學生可以利用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并與企業員工一起進行各類橫向科研工作,推動鋼結構產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包套圖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