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論地震知識解釋地面房屋破壞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面建筑形式多樣,功能不一,大小不均,總之是為滿足人類種種需要由人類自己建造或改造的建筑體。本文著重討論采礦活動與房屋建筑破壞之間關系,其余,也可以此為參考借鑒。
關鍵詞:爆破地震;解釋;破壞
在地質災害調查過程中,經常遇到由于采礦活動形成采空區,導致地面開裂、地面塌陷等,地面房屋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嚴重時發生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毋庸置疑房屋破壞很明顯是受采礦活動直接影響,也得到礦山開采方認可和相應賠償。還有一種情形是:地面未發生開裂、地面塌陷,井下又沒有形成采空區,只有主巷道通過,且離地面垂距大(200~400m),巷道沒有直接從房屋之下通過的情形下,地面房屋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圖1)這種情況,礦方是不會給與賠償的;請相關專業人員鑒定,得出結論:房屋破壞與采礦活動無關。這樣人們就會提出一個問題:房屋出現開裂與采礦活動究竟有沒有關關系?筆者引入地震學的一般知識來分析、解答。通俗的講,地震就是地殼的振動,分為人工地震和自然地震,其區別是震源來源不同、深度不同、波長不同、傳播頻率不同、傳播速度不同、地震強度不同,其余均相同。有地震,就會產生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分為體波[縱波(P)、橫波(S波)]和面波兩種,面波是由體波相互干涉在地表衍生的次生波,能量大、破壞性較大。面波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橫向的剪切,其中剪切運動對建筑物的破壞最為強烈。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房屋受損是墻體開裂,有的卻是屋頂與墻體之間開裂,而墻體、屋頂完好,這些受損發生在井下多次爆破之后,是多次破壞累加后的結果。首先,僅僅墻體開裂的情形,往往是房屋基礎為普通漿砌毛石基礎,且基礎不十分結實,當井下發生爆炸后,產生的地震體波能量衰減大,對房屋破壞小,面波在地面傳播并直接作用于房屋基礎上,如果是上下振動波,由于振動過程中各質點到達波峰(谷)的時間不一致,致房屋的一部分往上抬升,另一部分下降,就會產生剪切作用,如此往復,在墻體上形成剪切裂縫(圖2);如果是近于平行于地面的剪切,房屋墻體就會產生水平錯動。
其次,墻體完好,房屋基礎完好,但在屋頂與墻體接觸部位發生開裂(圖3),這種情形都發生在房屋基礎堅實,鋼筋混凝土整體澆注的圈梁結構房屋基礎,當井下發生爆炸后形成的面波中同時有上下振動和水平剪切,波長大于房屋基礎尺寸,房屋相當于一個質點整體運動,水平剪切能量不致房屋基礎發生拉裂,因此在墻體上不會形成拉裂裂隙,這時只有垂直振動作用于整棟房屋,整棟房屋基本上由三個部分構成:堅實的基礎、墻體、屋頂,基礎與墻體、墻體與屋頂之間自然形成結構面,墻體與屋頂是相對薄弱的一個面,當一波垂直振動波來襲時,先是基礎對墻體瞬時強烈擠壓,將力傳遞給墻體,墻體強烈瞬時對屋頂擠壓,其結果是在結構面之間的材料壓碎,后是擠壓瞬時消失,這時由于速度快,在回復過程中,屋頂受空氣阻力回復滯后,在墻體和屋頂結構面之間產生拉伸脫節,如此往復,形成了屋頂與墻體之間產生了裂縫。因此,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不能只看地面變形與否(實際上地面變形也是發生的,只不過浮土掩蓋或規模很小,不容易發現而已)來判斷房屋損壞與礦山開采關聯和不關聯,一旦有采礦活動,就會對地面建筑物有影響,要使房屋不受影響或受影響小,在井下爆破過程中,根據巖層巖性、構造發育程度、爆破點離居民區距離等,先計算出適合礦山安全用(炸)藥量,杜絕進行大當量的爆破。
參考文獻
[1]楊迪,張夢凡,許果.爆破地震波波長對建筑物基礎的影響[J].今日湖北旬刊,2015,(5).
[2]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
作者:陳波 單位:貴州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