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聯合中藥療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采用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對其術后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將術后完全腸外營養應用于對照組臨床,觀察組采用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對兩組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惡心嘔吐、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白蛋白比對照組稍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此外,兩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的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其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早期腸內營養;中藥療法;腹腔鏡結直腸癌;術后恢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體為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1∶19,年齡20~85歲,平均年齡(61.42±2.34)歲;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0∶20,年齡21~86歲,平均年齡(62.16±2.24)歲。經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可知,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較高。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術后完全腸外營養支持,在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采用全合一腸外營養制劑靜脈注射,22~28kcal/(kg•d)為總熱量指標,熱氮比為100~130∶1,糖脂比為1~1.3∶1,根據患者體重予以其總熱量,應用時間為7d[1]。觀察組:給予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具體內容為:①營養支持方法:術后第2天,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的情況下,將腸內營養液(百普力)與100mL/24h健脾通腑中藥液菌素均勻泵入,10~20mL/h,并根據胃腸功能恢復及耐受情況適當調整輸注速度,將腸外營養補給量逐步減少,3天后改為腸內營養;②中藥療法:給予患者健脾通腑中藥加味,其由15g白術、茯苓,20g黨參,30g大腹皮、萊菔子,5g大黃、甘草組成,加水煎制100mL,于早晚兩次服用[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包括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惡心嘔吐、腹脹、白蛋白、住院天數、住院費用。
1.4統計學研究
本研究選擇SPSS20.0統計分析數據,在分析之后,如果P<0.05,那么就表示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分別采用t、X2對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x±s)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檢驗以及處理。
2結果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惡心嘔吐、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白蛋白比對照組稍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的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3討論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操作比較復雜,術后腸功能的恢復直接關系到整體治療效果,當前臨床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還存在著一些并發癥,其將直接影響手術預后效果。因此,為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給予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十分有必要,以此使患者腸道功能得到良好恢復,促進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3]。臨床研究表明,對腹腔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采用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十分顯著,有助于保證患者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惡心嘔吐、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白蛋白比對照組稍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此外,兩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將早期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療法應用于腹腔結直腸癌患者手術中能取得良好療效,其能縮短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包括惡心頭痛、腹脹等;還能夠提高白蛋白水平,減少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因此,其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牛文博,李志穎,周超熙,等.腸癌手術中行早期腸內營養對患者術后營養狀態的提高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5):857~861
2許桃梅.探討結直腸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胃腸功能恢復的相關影響[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6):181
3周軍,楊斌,張育超,等.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快速康復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3(13):1253~1256
作者:李東亮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