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科病房優質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實行責任護士負責制實行護士分層分級管理及責任護士負責制,責任到人。①確定各護理小組人員組成,病區護士分為二大組,組長分別由臨床經驗豐富、實際工作能力強的高年資本科護師或已具備中級職稱的主管護師擔任,組員4名由低年資護士擔任,各護理小組實行組長、組員配對負責制。當責任護士不在班時應把所分管病人情況向本組其他護士交代清楚,以保證每位病人每天都有護士負責。②病區有固定的護士擔任責任護士,對包干病人實施連續、全程的優質護理服務。責任護士不擔任病區翻班任務,責任護士負責所包干病人的常規治療護理,醫囑核對及執行,做好病情觀察,書寫所管病人的表格式護理記錄。③責任護士根據每個病人的疾病階段及特點實施不同的優質護理服務內容。每個床位病人有自己固定的責任護士,該責任護士對病人的住院治療過程全面負責,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護理,保證整體護理的措施落實到位,為病人提供連續的、全程的護理服務。
1.2優質護理活動小組展開方式各責任小組根據本組病人的不同疾病階段對病人進行評估分組,1名病人每天可以參加2個或3個不同的優質護理活動小組。責任組長負責本組工作及疑難問題的解決,督促指導組員工作,負責評價本組各活動小組完成情況,每周隨醫生大查房1次或2次,以更好地掌握病人病情,根據病人病情變化情況修正組內病人的分組。責任護士完成組內病人每天常規治療護理工作后,分組落實各優質護理活動小組具體內容,始終與病人在一起,組織、參與、指導、幫助各組病人落實每天的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內容,每個活動小組活動時間為0.5h~1.0h,并做到每月有目標,每周有計劃,每天有安排。護士長每月對各責任小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定期組織2個責任小組工作質量互查,護理部每月檢查1次并反饋。對住院病人每隔3個月發放1次病人滿意度調查,并根據存在問題以及病人需求調整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具體內容。
1.3病區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形式夯實突出有專科特色的基礎護理服務內容,把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責任護士通過基礎護理組、技能訓練組、康復訓練組、健康教育組、工娛興趣組等活動小組形式,督促、協助病人做好每天的晨晚個人衛生料理,幫助病人培養訓練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培養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如鋪床、疊被、洗衣、整理床邊柜)及簡單的康復訓練、手工制作(如做操、讀報、疊紙、拼圖、沙畫、插花等);通過有益的工娛樂興趣活動(如音樂、書法、繪畫、棋牌、計算機等)培養病人回歸社會的信心;通過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使病人更容易接受、了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
1.4觀察指標對實施優質護理前后病區護理質量合格率、病人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進行比較。
1.5統計學方法將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建立Excel數據庫,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病人在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方面的異常,往往表現生活懶散、情感平淡、接觸被動、意志減退、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對疾病缺乏自知力,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差,精神癥狀常反復發作,加上許多社會因素,如缺少家庭看護、住房緊張等也使一些精神癥狀緩解處于康復期的病人不得不長期住院,處于封閉式管理狀態。病人的活動范圍大多數局限于病區內,傳統的護理模式由于護士不能經常與病人接觸,缺少溝通,因而不能隨時掌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變化,對病人的健康教育也缺乏個體化,從而使病區的護理工作質量不高。
2.2護患關系更為融洽病區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后,護士與病人接觸溝通時間較以前明顯增多,護士對病人的病情進展、治療效果、心理狀況、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康復技能等情況了解更多、更詳細,對病人實施的基礎護理更有針對性,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個體需求、興趣愛好等開展的康復訓練、健康宣教更加貼切,更為個性化,使病人更加容易接受。通過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的開展也使得護士與病人之間產生了更多的互動,從而使護患關系更融洽。錢娟等的研究也發現,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以增加護患之間的互動和彼此的信任感。
2.3病區護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優質護理服務提倡“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基礎護理為其根本,人文關懷為其靈魂,專業護理為其方向,是弘揚南丁格爾護理精神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報道顯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完善責任制護理可增強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密切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經調查本病區護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與開展優質護理活動前比較均有了明顯提高。
2.4病人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病區護士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時對病人所實施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更具體、更個性化。通過護士所開展的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也使病人對自身疾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時的異常表現、疾病發作可能帶來的危害性、不能堅持規范遵醫囑服藥的后果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應對措施等都從原來的所知甚少、抗拒服藥而逐漸得到轉變,能夠做到接受醫生、護士的治療,按醫囑主動服藥。在病區的發藥過程中發現病人的藏藥行為明顯減少,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明顯提高,對藥物治療重要性認識明顯改善,住院病人逃跑發生率明顯降低,病人的治療依從性較以往明顯提高。
2.5護士工作價值感提升精神科臨床護士不再感覺整天面對精神殘障疾病的工作索然無味、煩燥、沒有價值感。每天護士在與病人進行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時感受到的是護士自身價值的體現,看到病人在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后情緒的穩定,對疾病知識了解的增多,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逐漸養成,完成手工制品后的喜悅等都使護士的工作成就感明顯提升。
2.6形成了較符合精神專科特點的護理工作模式根據精神病人的專科特點,實行活動小組形式的優質護理服務有助于責任護士更好地為精神病人實行專科特色的護理,使大部分處于精神癥狀穩定狀態的康復期病人在住院治療過程中能夠得到真正所需的護理,既豐富了病人的住院生活,提高了住院生活質量,又增進了病人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密切了醫護患關系,提升了醫院滿意度,提高了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提升了精神科臨床護士工作價值感。
總之,在精神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模式可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增強護士服務意識及工作責任心,有效保證了病人治療、護理、康復、健康指導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拉近了護患間的關系,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護理工作模式。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小組活動的持續、健康、深入開展,將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體現護理專業良好的職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作者:張秀青單位:上海市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