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醫院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建立護理人力資源庫
護理人力資源庫由2~5年工作經驗的護士組成。自然災害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致科室護理工作量短期急劇增加,護理部應根據患者增減動態調整護士數,使之達到床護比1∶0.4的要求。并加大后勤保障力度,除危重癥患者外出檢查外,做到一般事務護士不出科,做到以患者為中心,保障患者安全。
2科室管理
2.1建立健全的科內護理安全管理組織科內建立由護士長和1~2名經驗豐富年資較高的護士組成的護理安全管理小組,負責督促護士嚴格執行醫院相關管理制度及護理核心制度、個人職責和崗位職責。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督促護理風險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改進措施。做到依法依規執業,實習生進修生專人帶教,嚴禁無證上崗。
2.2護士分層次培訓,多途徑提升護士綜合素質培訓內容包括:法律法規、制度職責,危險因素啟示錄,急救技能、護理理論及技術規范,新進物品器械使用方法、性能、適用范圍、故障識別,新到藥品適應證、毒副作用,新引進技術等內容。分層次培訓主要以逐級負責為主,即副主任護師負責主管護師培訓,主管護師負責護師培訓,依次類推,護士長定期考核。還可利用護理查房、護理會診、案例分析等形式,對護理疑難問題,急、危、重癥病例,死亡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提高護士的綜合分析能力、判斷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2.3工作模式
2.3.1采用APN排班及夜間雙班制保障醫囑執行雙人核對的有效落實,護士長根據護士能級與患者護理難易程度對應分配護理人員工作,有變異因素及時調整。
2.3.2護士執行床邊工作制即每位護士負責6~8個患者所需的治療護理、病情觀察、健康教育等工作;促進護患溝通,增進護患間感情,有利于患者的依從性培養。改變功能制護理中所有的護士都負責,患者卻找不到真正關心他的人。這樣的工作模式更有利于護理管理者發現問題時查找責任人,改進力度得到加強,護理質量更優。
2.3.3加強重點環節和薄弱時段管理夜班、節假日,實習生、進修生、新入科人員在崗時,有帶病工作、家庭突遇變故人員在崗時,存在護理力量薄弱、人員經驗缺乏、心理不穩定、體力下降等不利因素,護士長應做到心中有數,給予必要的提醒和監管。遇突發事件患者劇增時,利用科內人力資源調整上班人數,使之與工作量相適應,必要時上報護理部取得醫院護理人力資源庫資源的支持。
2.3.4警鐘常鳴,適時干預常進行科內不良事件、新聞事件等的討論分析,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在危重患者多、護理薄弱時段和進行高風險操作前(如:輸血、搶救、侵入性操作),管理人員及時預警,提醒護士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指出存在的突出危險因素及應對辦法。護士遭遇家庭變故及情緒劇烈變動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必要的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與支持,減輕其心理負擔,提示其保持清醒頭腦,全心投入工作。及時的預警讓護士提高安全意識,適時的干預有效地規避風險從而達到護理安全。
2.4患者的管理患者身份確認是杜絕發錯藥、輸錯液等不良事件發生的根本保障。因此,強調治療護理必須通過詢問式、反問式,核對床頭卡、手腕帶及待接液體與前一瓶液體的患者信息,選擇其中兩種以上方法進行患者身份確認,要求清醒患者用反問式核查,昏迷患者必須核準手腕帶內容。重點患者管理[6],對列入重點管理的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及床頭標識,嚴格交接,防止自傷、自殘、自殺、走失、傷人、脫管等的發生。生活不能自理者注意防范壓瘡、墜積性肺炎、下肢靜脈栓塞、關節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縮等并發癥。同時加強護患溝通,努力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對情緒激動不配合治療護理者安排科內權威人員解釋與處置,盡可能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患者及家屬。對仍有糾紛傾向的患者及家屬除耐心做好知情告知及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外,應注意取得患者或家屬簽字。必要時逐級上報,取得多方支持,多管齊下消除患者的疑慮。
2.5環境及物品管理保持護理工作環境布局合理、固定、規范,藥品物品分類放置并做好標識;容易致傷的物品、器械要妥善安放;損壞的物品及器械及時維修;科室物資按基數配置,使用后及時補充,尤其是急救物品使用后應及時補充完善;同時要加強相關科室之間的協作,做好物資配送和環境的維護工作。
3護士自我管理
激勵護士主動通過不同方式學習法制、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斷提升個人核心能力[7],培養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要及時請教,不能因為面子問題而置患者的安危于不顧,更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同時加強自我心理調控能力,不能因為個人或患者不配合等因素而帶情緒工作。此外,還應加強醫德修養,學會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珍惜和愛護生命,工作做到“四心”、“四輕”“、四勤”。
4小結
護理安全管理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個體犯錯總是有其背后的根源,而根源存在于醫療系統缺陷中[5],如何識別和有效規避危險因素是達到護理安全的前提。首先,醫院層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組織,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有效的監管是重要保障。其次,科室要做好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強化護士的風險意識,提高護士的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是關鍵,要讓護士知曉其身處什么環境,進行什么操作,服務什么樣的患者,可能出現什么狀況,并能進行有效的應對。再次,護士長根據護理工作量、重點時段、患者病情及護理人員經驗和能力等及時發出預警和給予必要干預,使各種風險消滅于萌芽狀態,進而確保護理安全。
作者:黃慧英單位:廣西馬山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