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震救災醫院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在四川省安縣搶救地震傷員的護理工作,分析了野戰條件下,護理的組織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相關的護理管理工作,并提出在本次抗震救災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應在今后發生類似情況時引起大家重視。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震后,第四軍醫大學立即組織了七支抗震救災醫療隊,分別奔赴四川安縣、綿陽及江油,迅速展開施救任務。我院三支醫療隊組成的野戰醫院駐扎在安縣中學操場,完成了大量傷員的救治及轉運工作。截止2008年6月10日,共救治傷員2655例,危重傷員442例,實施手術773臺,無一例死亡,無一例發生嚴重并發癥,無差錯、事故的發生。
現將此次野戰醫院的護理工作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1出發前準備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當地震波沖擊到西安后,我院就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并連夜召集野戰醫療隊成員作參戰前動員,所有醫療隊隊員全部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做好入川救災準備。做到快速反應,積極準備,火速集結。
1.1赴川醫療隊護理人員選拔抽組3支赴川醫療隊護理人員時,在人員構成上充分考慮年齡、專業、技術等因素,在年齡上以青年為主,以中年為輔;在專業上,每組必須配置創傷外科、重癥監護、手術室、兒科、婦產科的護士,做到不同專業的護士均衡
配置;在選拔每個隊員時主要從專業知識是否扎實、技術水平是否嫻熟、身體素質是否過關、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能否快速反應等方面去考察護士。3支醫療隊的護理人員共30人,分別來自全院十余個科室,其中,軍人護士26人,聘用護士4人;護士長15人,護士15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5人,護師12人,護士2人。
1.2醫用物資準備針對地震災害的特點備齊各類醫用物資,醫療物資裝箱后要統一標識,并建立攜帶醫療物資的檔案,在出發前仔細檢查攜帶的物資種類和數目。
2野戰醫院的展開
本次抗震救災中,野戰醫院共展開遠程會診車1輛,X線檢查車2輛,手術車2輛,生化檢驗帳篷1個,清創帳篷1個,病房帳篷5個,分別為搶救1室、搶救2室、重癥室、觀察1室、觀察2室。共施行手術773臺次,包括顱腦、剖腹探查、四肢骨折內固定、清創等;救治傷員2655例,年齡8個月~108歲,損傷部位:顱腦136例,頜面58例,頸部38例,胸部113例,腹部108例,腰椎180例,骨盆部65例,脊柱70例,肢體1288例,軟組織542例,其他57例(急性闌尾炎、膽囊炎、發熱、虛脫),其中,90%均為復合傷。
3組織與管理
3.1醫療物資管理(1)醫療物資運達目的地后,物資卸車時應由護理組長根據用途負責歸類并確定擺放的位置,大件物品從器械、敷料開始,到小件物品的輸液吊籃、砂輪等,做到物品放置清楚,取用順手,節省時間。(2)對使用攜帶的一次性紙箱醫療物資應注意防潮(或使用塑料箱),可放置在帳篷的中央,在多雨情況下開展工作時可以減少浪費。(3)按照醫療物資的檔案和統一編號進行使用登記。(4)在野戰條件下物資補充有困難時,可以考慮就地取材、完善救護條件和物資不足的缺陷,做到及時供應保障救護工作的正常進行。搶救室內的治療臺,是幾個課桌鋪著中單拼成的;供套用的是放輸液器的無菌袋子;捆扎箱子用的繩子,我們用來做成吊籃;飲料瓶做成男女傷員用的小便器及盛裝廢棄的醫療銳器,如各種穿刺針頭及注射針頭等。
3.2護理人力資源管理
3.2.1建立護理質控中心組在到災區目的地的24h內,迅速將15名護士長組織起來,部署護理救治任務,并從中挑選4~5名高年資護士長組成戰地護理質量監控中心組,針對不斷變化的災情和傷員的情況,商討、應對隨時出現的突發情況,解決工作中出現的質量缺陷等問題。
3.2.2分工到組,責任到人護理工作由一名總護士長全面負責,對護士按崗位不同分為傷員分檢組、手術組、搶救組、重癥組、觀察組,各組由一名高年資護士長負責,統一在總護士長的指揮及調配下,迅速展開傷情分檢、手術、緊急救護、重癥護理、傷情平穩轉歸等五大部分,各組護士相對固定于相對應的病房,每個病房安置7~8名傷員。
3.2.2.1分檢組安排一名責任心強的高年資護士配合醫生,對所有入院前的傷員給予檢查、分類,填寫傷票后分別送往相應的帳篷。
3.2.2.2手術組手術組固定3人,其工作由手術室一名護士長負責,對手術車和手術清創室的工作及班次進行統一安排,實行24h彈性工作制度。
3.2.2.3搶救組根據工作能力選拔一名技術全面的護士長負責搶救室的工作安排,搶救室是所有急危重傷員的必經之地,要求搶救組的護士應技術嫻熟,反應靈敏,能熟練掌握各種醫療儀器的操作方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實施各項搶救措施。該組每個班次安排3名護士上班。
3.2.2.4重癥組該室的工作由一名高年資護士長負責,重癥室的傷員大部分都是手術后病情危重者,入選該組的護士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認真細心的工作態度,能隨時隨地對病情做到嚴密觀察和及時處理。該組每個班次安排1~2名護士上班。
3.2.2.5觀察組該組由一名護士長負責,入住傷員多為經過搶救治療后傷情穩定或輕傷患者,經過短期的進一步治療,可以向后方轉送或作出院處理。該組每個班次白天安排1名護士上班,晚上傷員的治療全部結束以后,可以安排1名護士監管2個病房。
3.3規章制度管理地震災區工作與平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因時、因地制定并建立符合地震災區特點的規章制度。
3.3.1護理文書簡單化根據地震中受傷傷員的特點,制定簡單、能突出重點的項目,每完成一項治療和護理,只需要在對應項目上打勾即可,可以節省出時間,全力救護傷員。
3.3.2各種操作標準化應制定出地震發生后救治傷員的多種搶救預案,根據傷員的傷情選擇救治方案,使戰地病歷、醫囑、病情交接統一,可以使每一班次的醫、護人員快速熟悉傷員及傷情,防止發生差錯,同時也可簡化手續,為救治贏取時間。
3.3.3工作程序制度化了解災區的環境特點,建立符合災情現場的規章制度,使護士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亂,疏而不漏。
3.3.4工作時間彈性化由于護理人員少,傷員多,救治任務重,每天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都超出了10個小時,有時需要大批量搶救傷員時,上、下夜班的護士要全部參加病房搶救,連續數日幾乎無法安排正常的上下夜班休息,為了解決護士們的休息問題,我們利用大批傷員被運送到來前的空檔時間或在傷員病情平穩時段安排大家輪換休息;為了解決護士人手不足,我們就從志愿者當中挑選一批高素質人員、給予簡單護理知識培訓后上崗作為護理員使用。新晨
3.3.5救護訓練預案化戰地救護人員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救護工作的保證。由于戰地工作突出一個“急”字,因此要注重加強應急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平時要制定出周密的急救護理訓練預案,注重鍛煉在特殊環境條件下救護傷員的能力,在傷員多、時間急、任務重的情況下磨練隊員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超負荷作業的頑強拼搏精神,提高護理隊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戰時的高應急、高強度的戰地救護能力。
3.3.6平時訓練全能化(1)重視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隊員的業務水平是做好衛勤保障的基礎,理論與實踐良好的結合,才能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在訓練中要堅持以理論為先導,重點突出戰地救護技術的訓練。平時,應多關注一些外科創傷和復合傷的特點和救護原則,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2)平戰結合,訓練體能:戰地救護工作是緊張而又繁忙的,超負荷的工作量要求我們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強壯的體魄。因此,在掌握全面護理技能的同時,加強體能訓練,在短時間內為部隊培養出一支一專多能的戰地護理救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