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研究生心理素質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填寫問卷和訪談兩種方法。根據先前有關心理健康研究的結論,篩選出一些最具普遍意義的問題共40項形成調查問卷表。自1999年1月4日至28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同濟醫科大學等幾所醫學院校抽取300名研究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300份,收回289份,有效答卷277份,有效率為92•3%。統計結果采用SAS軟件6•0版本進行了分析處理。
二、調查結果
1•接受調查的研究生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各為58人、219人,分別占被調查者的20•9%和79•1%。
2•研究生對健康概念等6項問題的認識差別列于表2。結果表明不同類別、性別、學歷層次的研究生對第4項問題的認識有顯著性差異,而其余5項的認識沒有太大差異。
3.醫學研究生對心理健康內涵認識的統計結果見表3。對于本調查表列出的8項內容,被調查者對1,3,4,5,6等5項的認識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而對于2,7,8則有性別、學歷層次及類別的差異。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中,有32•2%的人認為“接受他人,與人善處”不重要。被調查的277名研究生中,有34•3%的人表示不贊同或不清楚智力正常及行為與年齡相吻合為心理健康的內涵。
4•研究生對心理異常行為的認識統計結果。對于調查表中列出的8項異常行為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其中對第1,3兩項的認識達到顯著性差異,有37•5%的研究生認可行為偏激或偏執,在訪談中,亦有部分研究生將偏激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
5•研究生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認識統計,對其中影響因素之一———多方面壓力來源的認識統計結果見表6。調查表明,生物遺傳因素及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兩項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大,但無顯著性差異。生活事件的刺激對女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并達到顯著性差異。絕大多數研究生非常贊同多方面的壓力會給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并認為壓力的根源主要來自學習科研及戀愛婚姻,經濟壓力排在第三位。這提示高層次人才面對著激烈競爭和知識不斷更新帶來的巨大壓力,已婚研究生因夫妻兩地分居和經濟上的困難而可能面臨夫妻感情的危機,未婚大齡研究生也因為讀書的清貧而為戀愛發愁。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所帶來的物質至上的世俗壓力。
6•研究生對心理健康的保持方法認識的分析。所列10項全選的僅占46•2%,其中最低的選項為求助于心理醫生,占46•2%,最高的選項為學習心理調節的知識與技能,即100%。第2,4,5,10項具有顯著性差異。女生,非應屆或定向委培生更傾向于確定力所能及的奮斗目標,更樂于向朋友傾訴,講心里話,并且不愿意盲目與人競爭;而男生則傾向于自我保健,自我娛樂,努力避免心境壓抑。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年輕氣盛,較少選擇“確定力所能及的奮斗目標”,但“一旦發現心理問題”,更愿意求助于心理醫生。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及討論
1•通過調查發現,醫學院校的研究生從主流上講,心理狀態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他們對于健康的概念、內涵、異常表現、影響因素及其保持方法的認識明顯高于社會其他人群。表現在絕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認識到在發展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潮中,心理健康應是一個合格的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這說明,經過長期系統的醫學教育,醫學研究生群體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接受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的模式,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樂意盡一切努力來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適應激烈的競爭。這對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積極的支持作用。
2•醫學研究生的心理狀態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或不良傾向,值得警惕和關注,并需要采取相應的心理教育和誘導措施。具體表現在:①自我認識不夠徹底,如對知識層次越高,心理問題越多的認同率偏低(67•9%),而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上講,越是知識層次高,越是站在社會發展的最前沿,承受著劇烈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越大,因而心理問題越容易發生。②認知上的先進與行動上的滯后相矛盾。如基本上所有研究生都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卻有32•2%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不愿意接受他人,不注重努力與人善處。這說明研究生在長期的讀書生活中,一方面不斷汲取知識與文化,另一方面卻忽視人際關系這一心理健康最基本內容的處理,既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過于強調個性發展而偏極端,以自我為中心,團隊精神不足。長期以來,在研究生中較普遍存在著恃才自傲的不良傾向,有些人甚至連導師都看不起。因此,調查者中,僅有47•7%的研究生認為行為偏激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僅有60•3%的研究生認為手淫、偷窺之類的異常性行為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某醫科大學一碩士研究生裝扮成女生竄至另一所高校女生澡堂偷窺。該生性格內向,長期的心理障礙因得不到疏導而發展成一種變態心理。該生受到批評教育后,居然有部分學生為之叫屈,認為這個碩士生裝扮成女生到女生澡堂偷窺這種表現只不過是性沖動的緩釋劑。這與青島醫學院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基本吻合。③超過1/4的研究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調查結果顯示71•2%的研究生認為自己心理健康,僅有0•2%的同學坦然承認自己心理不健康,28•6%的同學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清楚。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不清楚就是心理障礙的表現之一。因此28•8%的同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本結果與全國其他同類調查結果相當,且有逐年發展趨勢。這種種不良現象或傾向的41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1期存在必將極大影響醫學研究生隊伍整體素質,其危害不容忽視。某醫科大學自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已有5名研究生在校期間患精神病,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也進一步回答了醫科研究生要不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3•研究生認為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較多集中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其中以學習科研、婚姻戀愛為主。這更加明確地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新一代研究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于從工作單位重新走進教室的研究生來說,以前長期從事學習和科研以外的工作,脫離書本太久,因此,學習與科研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更有部分已婚或“準婚”研究生長期兩地分居,學習生活中伴隨著夫妻或戀愛關系在情感方面的饑渴,再加上研究生待遇過低,無力負擔家庭開支而抑郁負疚。諸如此類的心理負擔又反過來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科研與工作,可引發出一系列心理障礙問題。多年來,在研究生中既有男生做“陳世美”,也有女生作第三者插足別人已有的婚姻戀愛關系。某校一名碩士生因為在家的妻子行為不檢點而深受刺激,專找低年級的女生,騙取其感情后拋棄,反復如此不能自拔。因此,如何減輕研究生的壓力、改善研究生的學習條件、提高研究生待遇,在婚姻戀愛方面加強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等諸如此類方面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實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4•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體系仍然趨于保守、封閉。這表現在研究生認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時,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不愿意擴大人際交往來舒緩,更不愿求助于心理醫生進行咨詢。這說明現代高級知識分子仍有部分人自恃清高,未能突破某些陳舊的傳統觀念,坦然面對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這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有明顯差距。據有關資料顯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學生在發現有心理問題時,都會找心理醫生或家人傾訴,避免自我淤積,并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方法加以糾正,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因此,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真正從認識和行動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可喜的是,91•2%入學前為應屆生的研究生在調查中表示,在發現心理問題時,愿意首先求助于心理醫生進行專門的咨詢。這說明研究生中,那些年齡稍輕的較之年齡稍大的,其思想體系的開放性明顯提高。
5•市場經濟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觀念呼喚對醫學研究生進行心育。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心理素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所必備的。對于醫學研究生來講,今后的工作服務對象是人,是患者這樣特殊的人。只有自身心理素質良好,才能以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撫慰病人,更好地救死扶傷。對醫學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正常實現心理功能和全面提高心理水平。這不僅是科教興國和文明建設的需要,更是強國富民的需要。作為醫學研究生,至少要學習和掌握下述六個方面的心理知識:①認識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②促進心理健康正常發展,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④開發自己的心理潛能及特長,⑤培養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⑥養成良好的心理衛生習慣。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應當在全國高校開設心理課程和心理學專題講座,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應當加強對教師心理知識的再教育與培訓,以便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使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與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齊頭并進;應當盡快完善心理咨詢機構網絡,形成社區、家庭、學校全方位的教育服務體系。
在發達國家,心理診所遍及大街小巷,特別是大學校園,心理咨詢組織更是十分普及。大學生接受心理咨詢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而目前國內,一方面心理咨詢人員與機構奇缺,另一方面研究生有心理問題往往羞于啟齒。只有盡快扭轉這種局面,才可能更好地培養研究生強烈的進取意識,自制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培養和健全研究生開放的人格,自我開放,悅納他人;完善健全研究生的心理狀態,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況,并能隨著外界的變化不斷調整心理結構,不斷建立新的平衡心理,使醫學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真正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合格的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