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預防醫學教學TBL教學模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對象與方法
1.1教學對象選取我校2012級基礎和2012級臨床本科兩個班作為教學對象,其中2012級基礎作為實驗班,采用TBL教學方法;對照班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等,按照教學環節要求進行教學任務的完成。實驗組39人,對照組30人。兩個班的教學內容、課堂測驗試題相同。
1.2TBL教學設計
1.2.1準備階段首先,教師要設計TBL教學課程,依據教學大綱,確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掌握、熟悉、理解和了解內容),認真準備測試試題等。在授課前一周,教師告知學生要預習的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在課前根據問題充分預習教材,以小組討論、查閱資料、準備發言PPT等方式進行學習。期間,教師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引導其學習方向,可指導學生討論和發言稿的準備工作。
1.2.2實施階段每組學生代表在課堂上以演講方式講授課程內容,并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再由老師作簡單小結。老師應對學生有疑慮的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思考并與其一起找尋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問題和全面思考問題。同時,老師要補充學生遺漏的知識點,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學生討論和老師總結結束后,利用預先設計好的測試題對學生進行知識測評。測試內容是預習內容的要點,以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形式來考核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以保證學生能基本掌握課程內容的知識點。
1.2.3評估階段課程學習結束后,對學生的課堂測試試題進行評分,對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對兩組學生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從而評估教學效果。
1.3統計對于學生成績可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評分結果顯示,TBL組的課堂測試平均分為(9.36±0.62)分,而對照組的只有(8.05±0.83)分(總分10分)。采用t檢驗分析兩組成績發現二者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共發放調查問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100%。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通過初步的TBL教學改革,高達82.05%的學生認為他們對TBL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結合自身情況作出選擇,該調查問卷對今后的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結果見表1。
3討論
預防醫學是一門介于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學科,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不容忽視。傳統的預防醫學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比較陳舊,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融會貫通的講授式教學,以“填鴨式”的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機會進行討論,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對學習感到枯燥,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少主動思考問題,遇到問題選擇自己解決或放棄。t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核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從表1可看出,70%左右的學生認識到TBL教學模式與以往傳統的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同,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發揮主體作用,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可能與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有關,TBL教學法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為了小組的榮譽,組內成員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課前資料查閱、預習、小組討論、發言稿準備等方面的參與,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了大致了解,課堂上更能有的放矢的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更有信心,提高學習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同時,團隊協作方式使學生愿意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通過發揮團隊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另外,TBL教學實踐中巧妙設計討論環節,不僅可帶動課堂氛圍,還能引發學生學習、思考問題的興趣,使學生在討論中靈活運用知識,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結果也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71.79%),能促進課前預習(79.49%),促使他們查閱課外學習資源(69.23%),還能提高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58.97%),對其學習存在著積極的影響(76.92%)。TBL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學生成績16.3%。由此可看出,TBL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果。不過,TBL教學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TBL教學法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以團隊為基礎,學生在參與程度和貢獻等方面不盡相同,討論也很難保證人人參與,但成績方面則體現不出。而且,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TBL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教學資料,編訂教學問題,在課堂順利引導學生討論,對課程進行總結、補充。而對學生而言,課前預習、資料查閱、發言稿的制作等都需要學生參與。有個別學生認為TBL教學方式占用較多的課外時間,增加了學習負擔。這提示我們,學生從傳統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轉變中會面臨教學觀念上的挑戰,需一定的適應過程。教師精心的課程設計和準備工作,有利于減少學生的適應時間,這也必然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任何一方無法從教學觀念上很好的轉變,終將無法保障教學任務的完成。培育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等醫學教育的迫切需求。本次TBL教學初探在創新性方面有欠缺,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注重學生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開發。另外,在教育資源的使用方面,只有1/3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模式的應用會促進學校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前預習、資料查閱等方面都借助于計算機網絡,忽略了對學校教學資源的利用,這提醒我們應加強學校教學資源建設的同時,應做好宣傳工作,從而讓學校的教學資源能切實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從而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總之,目前TBL教學法在國內尚處于探索階段。本次預防醫學教學中引入TBL教學模式,結果表明,TBL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今后我們應進一步完善預防醫學教學體系,逐步優化TBL教學模式,使學生接受和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促進自主學習,成為一名終生的學習者。我們相信,TBL教學模式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完善和優化,必將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教師、學生教學觀念的轉變和對TBL教學模式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教學改革帶來的效益,將推動T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作者:郭彩霞 李艷博 牛丕業 田琳 孫志偉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 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與衛生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