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生職業素養提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性教學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得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開放式學習態勢作為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綜合探究活動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2]。
2研究性教學在實踐教學中開展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根據學生自愿,把學生組織成興趣小組,讓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查閱文獻,選定自己所感興趣的方向進行立題研究,教師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創造適合的外部條件,以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
2.1指導科研思路學生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思維往往是發散的,這種發散性思維具有一定的想象性、直覺性、靈感性,還包含了逆向思維和側向思維等非邏輯思維。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既能鼓勵學生的主動思維,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欲望和對學術的好奇心,又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原則,及時觀察并指出學生思維的矛盾性以避免學生走彎路。
2.2培養思維方法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具有嚴謹性和邏輯性特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就需要在學習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符合職業特點要求,在學習階段注意提高職業素養,培養實用性人才為教學理念。教師一方面要能抓住學生思想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將之放大,另一方面運用教師的知識沉淀以及經驗和智慧,給學生一些點撥和啟迪,這種指導要點到即止,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2.3提高心理素質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探索精神、協作意識、科學態度、創新能力以及思想品質的培育,挖掘學生的智力潛力和科學探索途徑,把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能力素質培養作為第一目標,才能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掌握獵取知識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夠終身受用。
3研究性教學的收獲
通過在醫學生中開展研究性教學,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主動探究、分工協作等切身經歷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鍛煉了實踐能力,提高了職業素養。比較顯著的收獲是以下幾點。
3.1提高協作能力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自主性,科研小組內部人員也常常有意見分歧,還需要團隊成員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有明顯的提高,學會了互相尊重、互相欣賞,能夠做到自我調節,合理的應用人力和物力資源。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讓學生間建立更深入的互利關系[3]。
3.2歷練科學思維通過大量的查閱文獻并不是要禁錮學生的思想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而是要啟迪學生迅速高效的走上科研道路,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啟發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去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善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4]。這里沒有標準答案,研究有成功就有失敗,無論成功與失敗,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都會有知識的提高、經驗的積累和心理素質的磨練,這些都是可貴的收獲。
3.3提升職業素養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主要包括社交技能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自尊心和責任心、統籌和安排能力等等,并能開拓學生思路,使學生具有勇于進取、孜孜求學的精神,這些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無疑都是提升了學生職業素養,使學生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優勢。
4結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的學習,教師指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注意研究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開放的學習導致學生的學習途徑、學習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必然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而推動學生主動的關心社會、體驗人生,并能主動積累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研究性學習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