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護理教學模式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構造與培養醫學護理與職業教育新型關系向職能型培養目標的轉變
對于學校教學培養而言,目前是以統一教學目標進行單一模式培養為主流。是屬于教學→考試→證書過程體系,沒有體現出真正含義的職業化教育培養和終身職業教育體系。而今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文化指數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追求和享有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與服務日漸增強。因此需要各類各層次的護理來適應社會與人群。醫學護理這一較為特色的社會化專業,對其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及人才觀,順利地就業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為此,在實施職業生涯教育中,培養選擇該職業的主動性和優勢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相符性,培養學生感興趣忠于此職業的認知度。將自我的主動性能動性融入其學業之中。確定多種形式類別的培養目標,如病床護理、康復護理、重癥護理、特種護理、家庭護理、老年護理、嬰幼兒護理、心理護理、常規護理等等,依社會需求而定。
2職業化教學模式的建立應符合形勢發展的需求
2.1確定全方位護理概念,擺脫傳統的醫院護理觀念的束縛
人們普遍認識,護士存在于醫院,服務于患者,即醫院護理。現今社會發展的需求提出護理職業應是伴隨人的一生各時期、各階段、各要求的不同,使之產生不同的護理行為,故它是多樣性、多層次、多方位化的職業。由此,醫學院校在實施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先形成統一明確的重新認識觀,將立體宏觀護理觀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加強宣傳,讓學生普遍認同和接受新概念,增強職業意識和吸引力,積極投入到這一職業的主動選擇行列之中。
2.2建立完善相應的教育培養機制
進行職業化終身教育,使學員對此職業有著長效認識和持恒的期盼,而非當今護理行業中流行的吃年齡飯而后顧中年之后再擇業的擔憂。建立可以進行“終身需要終身培訓”的教學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貫穿于職業生涯規化始終。引導學生從所學專業出發,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努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建立和完善從“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學位”互相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學歷證書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培訓相融通的課程體系與培養體系。需要崗位需求與能力培養相一致,兼顧職業人和社會人的培養需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如發展職業繼續教育,做好職后培訓,整合各形式教育與職教的聯系。
2.3制定相應課程教學體系
打造較高水平師資團隊有針對性、專業性、實用性的課程設計以確保目標培養的現實。課程教學體系應形成動態模式,將專科護理、護理流程、急救護理等在臨床教學過程采用模擬教學,不斷的調整、填充與更新。時時體現出區域性、層次性、個性差異性、不同需求性、實用性,盡可能縮小其培養的產品與市場需求的差距。構建一支較高水平的可以勝任的教師團隊,實施教學任務。目前,教師偏理論型,具有“雙師型“能力和資格的較少。具有醫院、社會工作經歷和經驗的教師更少。故應轉換思路,重新培養和構建一支職業化教育程度較高的教師團隊。考慮到編制和學校吸引力的問題,選一些醫院、社區、基層醫務人員合作,采取相對穩定的聘任制來組建。
2.4建立職業化的實訓實習培養模式
學校應根據培養目標建立各類護理模擬基地與場所。有針對性有特色地進行實訓,減少理倫型實驗課教學內容。根據培養目標不同(學生依自我實際狀況而選定)制定出相應的學習培養計劃。更為合理地選送至對應的醫院、科室去有針對性實效性地完成實習過程。建立實習保障和考核機制,確保培養的學生都為合格產品,真正適應社會護理工作。
3緊跟形勢發展不斷強化改革,促進醫學護理教學模式的重建與科學
盡管依靠上述模式開展并做好工作,目前還有許多困難,諸如設備設施及經費的不足,專任教師素質的培養和調整,學校管理形式的深層改革,崗位設置的合理安排,編外人員的安置問題,實訓基地建設等等。需相關專業人員方向明確、思路清晰,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建立并形成一種科學的動態的職業化教學模式,完全能符合和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
作者:高士杰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