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黃性狀及藥理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二、鑒別
本品橫切面:根木栓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韌皮部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并含多數淀粉粒。根莖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有紅棕色物;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于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于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晶直徑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或多角形,直徑3~45μm,臍點星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
三、藥理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質所致,故瀉后又有便秘現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一)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1)瀉下作用:
作用表現:一般在服藥后6~10小時排出稀便。
瀉下有效成分:認為主要是番瀉甙類。
瀉下作用機理:番瀉甙在腸道細菌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黃酸蒽酮,大黃酸蒽酮可刺激大腸粘膜,使腸蠕動增加而瀉下。另外還可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酶,阻礙Na+轉運,(2)利膽、保肝
(3)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二)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止血作用:
特點:作用確切、見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兒茶素、沒食子酸。
止血作用機理: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傷局部的血管收縮
(2)降血脂:
大黃的活性物質白藜蘆醇能抑制膽固醇吸收;大黃中的兒茶素等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內皮致密性,限制有害脂質的進入,從而降低血液粘滯度,提高血漿滲透壓,這種稀釋血液的功能,可以減少脂質的沉積.由于大黃還能增加膽汁分泌,促進膽汁排泄,使膽固醇在腸內被還原成類固醇排出體外的數量增加。新晨
(三)抗感染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譜:
敏感的細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兒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血吸蟲及鉤端螺旋體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
抗菌作用機理:影響葉酸的酶系統;抑制細菌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生物氧化酶系統;誘生干擾素。
(2)抗炎、解熱作用
(3)免疫調節: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4)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國內外越來越多學者證明,大黃所含鞣質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