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干預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新生兒科761例在院患兒,日齡在出生后30min~28d,其中足月兒719例,早產兒42例,病種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貧血,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兒咽下綜合征、新生兒維生素K1缺乏、新生兒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低血糖等,住院天數在2~9d,平均住院天數在5~6d。
1.2干預方法
1.2.1加強組織領導在醫院院感科的帶領下,由科主任、護士長及高年資的醫師、護師建立院感監控小組,負責醫院感染工作的監督、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手衛生依從性的檢查等,每月配合院感科對病區內病室、治療室的空氣、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化學消毒劑、暖箱滅菌用水、濕化液等進行細菌培養,檢測是否在標準范圍之內,及時發現隱患,嚴格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1.3病室環境的管理
1.3.1新生兒病房區域劃分符合標準保證安靜、安全,在病房入口處設有緩沖間,配備有非手觸式的洗手設施,進入病房醫護人員要更換潔凈工作服,洗手,戴帽子、口罩。
1.3.2完善洗手設施科室各病房均安裝洗手裝置,并將水龍頭全部改裝為非手觸式,同時洗手池旁設有干手設施,使用一次性紙巾,,洗手液代替固體肥皂,患兒每床均備有手消毒液,為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提供有力的條件。
1.3.3對感染患兒嚴格采取隔離措施病區內在走廊盡頭設有隔離病房,發現有特殊感染的新生兒立即給予隔離,尤其對于多重耐藥菌感染,嚴格做好相應的隔離措施。
1.3.4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30min。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d,每次1h。衛生保潔人員也要定期進行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及考核,使其能準確配置、使用消毒液,同時提高其風險意識,病房使用的地巾、布巾嚴格做到一用一換一消毒。環境溫度控制在足月兒22~26ºС,早產兒24~28ºС,濕度保持在60~65%,在保溫箱內的新生兒要根據日齡及體重,調節好箱溫,嚴密觀察體溫變化。
1.4醫療護理操作管理
1.4.1嚴格各項無菌操作,做好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嚴格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消毒。新生兒專用尿布、包被、毛巾、保溫箱內物體表面等用具加強消毒滅菌工作。各類醫用器械都設有專人進行分管,診療、護理患兒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除做好日常消毒、終末消毒外,加強保養,并及時登記。
1.4.2暖箱﹙藍光箱﹚消毒每日用清水擦拭,特別是操作窗口,如有污染隨時擦拭,必要時使用500mg/L消毒液擦拭,患兒出暖箱或連續使用7d后要對暖箱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對機箱的加熱器、排風口每周清潔消毒1次。儲水槽定期消毒,24h更換無菌滅菌用水。
1.4.3加強基礎護理由于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每日早晚各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黏膜,同時新生兒寶寶臍部是一個細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如果護理不當,寶寶很容易感染,導致發炎,嚴重時還會引起菌血癥和敗血癥,臍部護理的關鍵是清潔和保持干燥,每日用75%的酒精擦拭臍部兩次,如遇到臍部感染時,給予外涂百多邦。
1.5強化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的管理
1.5.1政策支持護士長是科室管理成員之一,按照醫院院感科制定的手衛生管理相關制度制定本科室工作制度并加強手衛生培訓,強化控制意識。
1.5.2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手衛生對于預防和控制醫院是最重要、簡便、經濟和有效的方法,醫務人員的雙手在操作中是致醫院感染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根據科室的現狀及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同時帶動科室質控人員對科室員工進行標準洗手方法操作示范,講解手衛生醫院感染的重要性,內容包括六部洗手法、手衛生的指征等[2],按照計劃定期進行考核,考核成績與當月質控分值掛鉤,通過各項活動使醫護人員形成規范的手衛生意識,大大提高了手衛生的依從性。醫務人員或家長如患有感染性疾病,避免和患兒接觸,更換工作崗位或陪侍人員,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1.6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按照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制度和使用原則,對新生兒盡量使用一種抗菌藥物,減少聯合用藥,并要考慮藥物對新生兒肝腎的不良反應,進行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3]。
2結果
2.1醫院感染率醫院重視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及多項管理辦法進行干預,取得明顯效果??剖以?014年新生兒院感發生率控制在1%以內,明顯低于我國8%的標準。入院后感染發生時間最短4d,最長9d,感染部位以口腔、上呼吸道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蘭氏陽性菌為主,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
2.2醫院感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根據患兒出生體重、胎齡、經口鼻腔吸痰、使用無創正壓通氣系統、陪侍人員2人以上等內容,科室內特別制定了風險評估表,對于存有高風險因素的患兒加強干預,在出院前再次進行評估,是否發生感染。據統計,1~5月份在陪侍人超過3人的環境下,有2名患兒出現發熱、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科室采取了減少陪侍人員、加強病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進行循環風空氣消毒等措施進行干預,有效控制院感發生。
3討論
新生兒是醫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同時也給予大力支持。科室通過加強對醫護人員的院感知識培訓使其增強院感防范意識、新生兒病室的環境管理,醫療護理操作的各環節控制、儀器設備的消毒,加強手衛生工作等方面的干預,同時配合院感科開展目標性監測,定期對新生兒暖箱、氧氣濕化水、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等項目進行細菌培養,及時發現醫院感染隱患,及時分析改進,大大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確保新生兒感染控制在較低的范圍內,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對維護患兒生命健康,減少住院天數和降低醫療費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胡敏 單位:太航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