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如皋市中醫院手術室100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全部接受常規手術室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進一步接受基于人性化護理理念的人性化護理。結果:實驗組手術期間護患糾紛率為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P<0.05);人文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滿意度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P<0.05);護理后實驗組HAMD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能有效降低護理人員發生護理差錯與護理糾紛發生率,提升患者心理水平,最終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
0引言
手術室護理的操作得當與否直接影響了手術進行的順利程度,是手術能否成功、病人術后成效高低很重要的影響因子。如果手術室護理不當,影響了手術成效,將會給手術過程造成阻礙,同時增加護患糾紛風險,給患者帶來不好的體驗,也不利于為醫院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1-2]。對于手術室的臨床護理工作而言,不能僅僅趨于簡單、機械的護理二字,更多的是要考慮如何讓護理變得越來越科學合理且人性化[3];人性化護理的核心是聚焦患者本身應當受到的尊重和滿足的強化,強調在護理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主動性的提升,通過關懷、服務和奉獻來促成自我價值的實現[4]。自2020年3月起,如皋市中醫院推行人性化護理服務,收到了來自患者和家屬的優良反饋,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是選自如皋市中醫院手術室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的120例手術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把所有觀察對象即手術患者分成了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患者。在實驗組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整組觀察對象的平均年齡為(44.51±9.12)歲;在對照組中,有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36例,該組的平均年齡為(46.80±8.2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按照常規的手術室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則是在采取常規護理的前提下,進一步對其開展人性化護理。
1.2.1術前人性化護理
在實施手術前,指定護理人員進行術前訪視。對于手術室護理來說,實施術前訪視能夠讓患者及其親屬對手術治療的基本情況和患者即將身處的手術環境有所了解,對于手術期應該注意的一些重點要素有初步的把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是給予手術患者恰當的尊重和信心,讓患者能夠提高對手術的接受能力,帶著信心、安全感去平和地面對手術,從而為醫護人員成功實施手術奠定一個良性基礎。
1.2.2術中人性化護理
術中準備階段,由負責術前訪視的護士繼續負責,將手術患者從所在病房接至手術室,陪同其進手術室的過程中,注意保持輕松的表情和狀態,讓患者產生被親友陪伴的輕松感受,減小心理負擔。隨后,要妥善安排好患者家屬的等待工作,減少他們的焦慮感。在把患者從手術室送至手術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用平和的語言簡要向其介紹手術室的整體設置情況,增強患者對手術室環境的適應度,進一步緩解患者心中對手術的懼怕感,從而更加信任手術室醫護人員,更加配合手術的開展。在將患者送入手術間后,要將患者人格尊嚴放在重要位置,注意盡可能地減少患者身體暴露的部分,按照手術要求幫助患者擺放體位,附上允許使用的約束帶以及軟枕等輔助工具,讓患者獲得舒適、保暖的同時,將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盡可能地降到最低。對于需要導尿的患者,要從減少不適出發,保證在麻醉生效后用熟練的技術手法對其進行插管。在實施手術過程中,要堅持用穩輕準的原則,盡可能地減輕器械碰撞聲效所帶來的聽覺刺激,并且配合儀器持續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神志的變化情況,嚴格貫徹好查對制度,讓手術更加安全有保障。對于巡回護士而言,要注意在實施局麻手術時,多對患者輸出正向的語言支持,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設,待手術結束后提示患者,囑咐患者靜心休養,同時要和病房護士規范做好交接工作。總的來說,在患者面前盡量卸掉“醫患”隔閡,讓患者將自己當成親人和守護者,構建一個良性的互信關系。
1.2.3術后人性化護理
在手術結束后,要經常深入病房探訪患者,掌握其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和心理變化情況以及有關的意見建議,及時做好家屬陪護指導,鼓勵其更加積極地配合康復治療,將醫護人員人性化護理工作的持續性傳導給患者及家屬,使其身心更加愉悅,滿意度也會相應提升。
1.3觀察指標
(1)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期間發生的護患糾紛事件做統計和對比。(2)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進行統計和對比。(3)對患者在手術室期間的抑郁狀況進行評判。在這方面,決定借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來進行[5]。1.4統計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統計分析工具是SPSS22.0,當P<0.05時,差異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期間護患糾紛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手術期間護患糾紛率為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比較有顯著統計學差異性(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性(P<0.05),如表2所示。2.3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護理前的HAMD評分中,兩組的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但護理后實驗組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對于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而言,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手術過程以及手術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為此,在臨床研究中需要重點考慮對患者的關心照顧和服務,通過這個切入點,進一步穩固術后效果,確保良性預后[6]。在醫學技術和護理學科日益發展的當下,護理實踐要求護士不僅僅是在器械操作上配合好手術的實施,更加要注重在與患者的接觸中展現出人性化的服務方式,多關心關懷患者,盡量減小患者的恐懼感和焦慮心理,避免血壓驟升、心率加速等不良癥狀的出現[7]。因此,手術室護士要充分履行好人性化護理的主體責任,將人性化的護理理念貫徹到服務病患的全過程中,切實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效果。對于人性化護理而言,其核心是“人本位”服務思想,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心理學、倫理學、美學、康復質量、預防保健等多方面綜合素質基礎,從而滿足患者由內到外的訴求和需要[8]。對于人性化護理這種新型護理模式而言,目標導向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升患者就醫時的舒適度,將人文關懷和照顧融入護理中[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期間護患糾紛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這表明,在手術室實施人性化護理后,手術護理糾紛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都有顯著提升。除此之外,結果還顯示:護理前的HAMD評分中,兩組的比較無顯著差異性;但護理后實驗組的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實施人性化護理為患者從感官上降低了手術前后的焦慮感,較好地優化了患者的心理狀況,為后續身體機能的恢復產生了良好的助益。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有助于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為患者創造一個更加良性的心理建設,有利于患者身體康復,值得推廣。
作者:陸穎 單位:如皋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