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3篇)范文

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3篇)

第一篇: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探討

摘要:

探討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選擇在該院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439例和該院內科護理工作人員43例為對象,觀察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評價護理質量,記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結果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知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服務態度與意識、溝通意識和應急意識與能力評分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比較差異非常明顯(t=5.186、5.323、4.978、5.004、4.806、4.517,P<0.01);實施風險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投訴率分別為2.63%和0.44%,與實施風險管理前的10.43%和3.79%比較差異明顯(χ2=9.471和4.582,P<0.01和<0.05);基礎護理、特或一級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維度護理質量評分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比較差異非常明顯(t=5.371、4.972、4.683、4.715、4.889、5.517,P<0.01)。結論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顯著改善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投訴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風險管理;內科護理;護理風險意識;護理風險事件;護理質量

內科住院患者一方面病情較為復雜,病程進展較快,稍有護理不當就可能引起病情惡化,出現各種風險事件;另外一方面內科住院病人多為慢性疾病患者,治療周期較長且伴有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緒,對護理的滿意度差,容易引發醫護患糾紛[1]。一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或護理糾紛,在影響患者的健康的同時也對醫療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護理風險是指可能會發生的護理危險,具有與護理行為相隨、難以預測及后果嚴重等特點[2]。探討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是廣大同仁共同關心的問題,一直是護理管理研究的熱點課題。該文特以43例內科護理工作人員和439例內科住院患者為對象,探討風險管理措施在內科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旨在為提高內科護理質量,為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該院內科護理人員43例和2013年2月—2015年6月在該院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439例為研究組對象。43例護理人員中,均為女性,年齡22~41歲,平均(31.64±5.33)歲;本科及以上的28例,大專及以下的25例;主管護師8例,護師11例,護士24例。病例資料從該院病例資料庫中抽取,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抽取211例,實施風險管理后(2014年1月—2015年6月)抽取228例。納入標準:①18≤年齡≤75歲;②住院時間≥5d;③完成該研究中相關調查項目。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者;②有嚴重意識功能障礙者;③有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匹配較好,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和疾病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進行常規護理管理,護理風險管理的措施概述為:①成立以護士長、科室組長和部分帶教老師為核心成員的內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負責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管理措施、制定和執行監督和效果評價;②通過文獻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分析內科護理風險發生的因素,通過分析認為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缺乏、專業知識不扎實、醫療設施安全隱患、護患溝通效果不良、管理制度執行度不高及工作流程不完善是護理風險發生的危險因素;③加強對護理人員醫療法律法規知識、職業技能、溝通技巧、應急能力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養,明確護理人員的職權;④在走廊、病床設置護欄,洗手間按裝扶手,病區設置醒目警示牌等;改善患者的住院環境,確保病室空氣新鮮,定期進行空氣消毒,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⑤加強用藥風險管理(如2名護士共同配藥,核實病情等)、完善交流機制增進護患溝通和加強基礎護理,完善工作流程管理,嚴防并發癥及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⑥制定護理風險應急預案,加強對已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的管理;⑦規范關鍵過程管理,做好重點時段護理風險管理,如規范節假日、夜間、午間、交接班時等特殊時段的護理工作;⑧建立并完善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確保相關措施嚴格執行。

1.3觀察指標①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風險管理小組設計問卷,問卷包括風險管理知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服務意識、溝通意識和應急意識與能力6個維度共70個項目,每個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計分,護理部與風險管理小組每月進行1次評價,年終計算綜合得分;②計量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投訴事件;③護理質量:風險管理小組根據護理部制定的內科護理質量考核病變,自擬護理質量評定表,包括基礎護理、特或一級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6個維度,由風險管理小組和護理部共同評價。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護理風險意識指標、護理質量指標以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計量資料比較t檢驗;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以計數資料用(%)表示,兩計數資料比較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評分比較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后,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明顯提高,風險管理知識、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行為、服務態度與意識、溝通意識和應急意識與能力實施風險管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2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比較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發生護理風險事件6起(違規操作、給藥問題、態度問題、護理文書書寫問題、跌倒、壓瘡各1例),發生率2.63%,1例投訴,投訴率0.44%;實施風險管理前發生護理風險事件22起(違規操作4例、給藥問題3例、態度問題4例、護理文書書寫問題6例、跌倒3例、壓瘡2例),發生率10.43%,投訴8例,投訴率3.79%,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71和4.582,P<0.01或<0.05)。

2.3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實施風險管理后,基礎護理、特或一級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維度評分明顯提高,與實施風險管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其對醫療服務質量的需求也隨之提高,醫療護理工作人員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逐漸加大,對于比較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內科病房,相關醫護人員所承擔的風險更為突出[3-4]。一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如果處理不妥,極容易引發護患糾紛,影響醫療機構的聲譽,同時對醫療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也有不利的影響[5]。因而,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對護理風險事件進行有效的預防、控制與管理,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是目前護理管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課題。護理風險是指可能會發生的護理危險,護理風險管理是指管理層通過有組織、有系統地對患者、護理工作人員及探視者可能產生的傷害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分析潛在護理風險因素,針對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進行處理的過程,包括風險識別、分析、處理和控制四個環節[6]。有研究顯示:“產生護理風險的原因通常包括患者本身因素、疾病自然轉歸因素、現有技術設備及人員認知的局限性、醫療設備等多方面,具有與護理行為相隨、難以預測、難以防范及后果嚴重等幾方面的特點”[7-8]。該研究分析結果認為,內科病房發生護理風險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缺乏、專業知識不扎實、醫療設施安全隱患、護患溝通效果不良、管理制度執行度不高及工作流程不完善等因素有關,針對這些相關因素,我們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業務素養及醫療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優化環境管理、加強基礎護理管理、制定護理風險應急預案、規范關鍵過程管理,做好重點時段護理風險管理并建立并完善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該組觀察結果顯示,內科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顯著改善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和投訴率,提高護理質量。其原因是:①護理風險管理針對護理風險事件的危險因素對護士展開培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務素養及識別風險的能力,增強了對護理風險事件的應急能力,從而降低了護理風險的發生率;②風險管理措施強調增進護患交流,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后能及時處理,盡可能提供患者所需要的幫助,降低了投訴率;③風險管理措施強調加強基礎護理,規范過程管理,加強全面管理和注重重點管理,在相應的鼓勵、約束機制的作用下,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花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03-1204.

[2]仲潔明,李為春,陳玨.呼吸內科住院患者夜間護理風險的分析與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168-169.

[3]陳春麗,楊婉娜,張麗明.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545-547.

[4]易靜,汪丹,葉秋麗.風險管理對醫院門診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821-1823.

[5]劉憶光,邵淑芳.護理風險干預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3,27(5):1525-1526.

[6]吳正奇,李歡.風險事件危險因素調查評估及防范監測量表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0):3289-3290.

[7]李迎春.內科護理風險因素調查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59-60.

[8]翟英芬,韓艷茹.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0):70.

作者:邢強強 單位:即墨市人民醫院

 

第二篇:兒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分析

摘要:

分析在兒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統計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該院兒科收治患兒共188例,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對所有患兒進行分組,其中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患兒共9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組采用風險管理方式,首先搭建起患兒風險預防,并相應建立風險管理各環節,通過患兒護理滿意度以及患兒恢復情況判定兩組護理方式效果。結果: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低于干預組,其中干預組為95.45%,對照組為84.09%。結論:在兒內科護理中建立風險管理更有利于提升護理效果,風險管理護理方式可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少患兒痛苦,提升患兒家屬滿意度,因此,將風險管理應用于兒內科護理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風險管理;兒內科護理;臨床應用效果

兒內科護理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護理,兒內科護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溝通,很難全面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因此為兒內科護理提升一定護理難度。加之,患兒生病,家長更加擔心,對于兒科醫護人員要求也相應較高[1]。與其他科室護理相比,兒內科護理風險更高,一時疏忽將會使得患兒出現意外狀況,故應在兒內科護理中建立相關風險管理,從風險預防著手,時刻檢查醫療器械存在的安全隱患,盡量做好相關預防工作,防止患兒在護理治療中出現意外狀況。此外還應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相應風險管理,以預防為首,管理為主,更加提升護理效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基于此,本文研究以本院兒內科88例患兒為例,分為兩組,運用不同護理方式,探究不同護理方式應用效果。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統計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兒科收治患兒共188例,其中男101例,女87例,年齡11個月至8歲,平均(4.4±3.1)歲。將所有患兒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探究不同護理方式下護理效果,所有患兒年齡,病程,性別均無較大差別可進行對比。

1.2方法本次研究遵從所有家屬,并在家長同意下實施,94例患兒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按照護士以及醫生要求進行護理,如日常清潔,點滴注射等等.94例干預組患兒實施風險管理護理方式,首先制定風險管理機制,擬定患兒住院時間,安排1d內護理內容,護理除了常規清潔以及點滴注射外,建立患兒風險防范意識,當患兒出現意外時,采用緊急管理措施,為患兒爭取更多搶救時間,并對患兒體溫,心跳等實時監控。

1.3護理效果評判護理效果主要依據患兒家長滿意度及患兒恢復時間,將體質相似,病癥相似患兒之間進行對比,查看患兒恢復時間。在住院期間患兒護理治療后患兒其病情完全痊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狀況可將護理判定為顯效,患兒病情減輕,相對比住院前明顯改善,可將護理判定為有效,患兒住院前后無明顯差異,且相關癥狀加深可將患兒判定為無效。1.4統計學處理本次臨床研究,運用SPSS軟件,將所有數據填寫至SPSS軟件之中,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整理其所得結果,最后運用χ2檢驗,P<0.05說明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進行評判,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低于干預組,干預組護理顯著為42例,對比對照組患兒護理顯著38例,有著明顯優質,與此同時,干預組患兒護理有效為49例,對照組為47例,護理無效干預組為3例,對照組為9例,其中干預組有效率為96.80%,對照組有效率為90.42%,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在醫學中,主要是指在實際護理中,通過對護理環節,護理過程的管理,實施管控整個治療期間患兒護理進程,通過風險預防,風險管理,降低患兒出現意外事故機率,這種方式也是近些年常用的護理方式,通過對整體護理過程的監控,以便于更好保障患兒生命健康,減少患兒痛苦,縮短患兒住院時間。由于兒內科護理具有一定特殊性質,兒內科護理中存在一定風險因素,其中包括患兒自身因素,社會發展因素,護理管理制度因素,醫護人員故在護理中更應注重相關風險的防范[2]。患兒自身因素其中包括患兒對于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因此在護理中出現接觸相關醫療器械從而出現受傷現象;社會發展因素其中包括當前家庭過于寵溺孩子,一旦醫護治療護理出現偏差,較為容易誘發醫患糾紛乃至事故的發生;護理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個別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相關工作也尚未按照規范實施,使得護理中存在較多問題,影響患兒恢復。進行相關風險管理,首先醫護人員應向患兒家屬宣教疾病護理常規以及相關疾病注意事項,希望家屬盡量配合工作,如在規定時間內禁食、禁飲等行為,為更好保障患兒恢復健康,家屬應積極配合治療[3]。其次,醫護人員也應適當與家長進行溝通,在溝通中告知患兒用藥情況以及患兒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盡量取得家長信賴。再次,風險管理中,為更好服務于患兒,醫護人員也應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水準,提高自身護理水平,在制定患兒病歷時認真填寫,充分籌劃護理過程的各個環節,以便于保證護理設定科學性與有效性。風險管理具有良好治療意義,在本次治療中,分為兩組進行治療,其中干預組實施風險管理,并取得了良好護理效果,兩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干預組96.80%,對照組90.42%,因此,風險管理可在兒內科進行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宋嬌英,龐澤勝,李粼,等.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132-133.

[2]廖秀梅.護理警示標識在醫院小兒腹瀉風險管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2:1846-1847.

[3]楊素娟,周黎華,李梅.護理標識應用于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9:135-136.

作者:王瑤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

 

第三篇: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內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間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120例患者為觀察組,另選該內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間未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120例患者為對照組,對兩組的護理服務質量、護患糾紛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予以觀察對比。結果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護理、護理文書、理論知識、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7%,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7%,護理滿意度為95.0%,與對照組的14.2%、13.3%、82.5%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內科護理中施行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顯著增強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及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選用與推廣的護理管理模式。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內科護理;應用效果

內科護理涉及內容非常多,并且內科患者疾病一般均是慢性病,在長期的病痛折磨下,患者身心均受到了嚴重摧殘,極大的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1]。加之患者經常伴有各種不良情緒,治療態度較差,導致護患糾紛時常發生。為此,護理管理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視。護理風險管理就是科學評估護理風險,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解決措施,盡量減少護理風險的管理模式。該研究通過對該院內科護理工作的調查,探析護理風險管理的施行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該院內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間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120例患者為觀察組,另選該院內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間未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120例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70例,女50例;年齡25~78歲,平均(55.4±9.6)歲;疾病類型:心血管疾病45例,腦血管疾病30例,呼吸系統疾病20例,糖尿病20例,其他5例。對照組中,男71例,女49例;年齡26~78歲,平均(55.1±9.7)歲;疾病類型:心血管疾病40例,腦血管疾病32例,呼吸系統疾病22例,糖尿病21例,其他5例。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知,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30名護理人員均為內科女性護士,年齡22~46歲,平均(32.5±4.6)歲;學歷水平:大專15名,本科15名。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風險因素評估對近些年來該院內科護理中出現的意外事故予以統計,經分析可知,內科護理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為: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專業知識匱乏;護患溝通不到位;醫療設施安全性較差;工作流程不完成,等等。

1.2.2重視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在內科護理中,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內容主要有:①加強對醫療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使護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責與權利,從而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②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提高護理人員的基本及專項護理技能,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此外,有效拓展護理人員的專業基礎知識,使護理人員可以對疾病的發展方向予以預測,從而提出有效的應對對策[2]。③加強護理人員溝通技巧的培訓,更好地應用服務語言,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權與隱私,和患者展開有效的溝通,從而全面了解患者的訴求,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④增強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可以快速冷靜,進而給予正確的護理干預。

1.2.3強化護理工作流程管理在強化護理工作流程管理中,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①完善工作流程。比如,在用藥風險管理中,要求2名護理人員一起配藥,在發藥之前,對患者病情及用藥匹配性予以核實,并且查看藥品的保質期與規格,從而保證用藥合理、安全,以免發生用藥錯誤的現象[3]。②構建完善的溝通機制。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增加護患之間的溝通,以此更好地協調護理服務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③重視常見病與特殊病的護理指導。落實針對性疾病風險控制,針對風險評估中識別的高危因素予以針對性預防,比如,對于感染、動靜脈內痿、壓瘡等常見并發癥而言,可以定期予以檢查、口腔及身體清潔、按摩、變換體位等,防止并發癥的發生[4]。

1.2.4改進就醫環境及時改造陳舊的醫療設施,如病床護欄、衛生間安全扶手、走廊安全扶手等,并且對病房進行清潔,保證病房干燥、整潔,以此提高患者就醫的舒適性與安全性[5]。

1.2.5強化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積極和患者溝通,并且保持態度和藹、親切,針對患者的抑郁、抵觸等不良情緒,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從而使患者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加快患者康復。

1.2.6健全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監督工作小組,制定風險事件獎懲制度與考核方法,對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予以監督,從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對2組護理服務質量、護患糾紛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探討護理風險管理的施行效果。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標準:按照該院內科護理部制定的考核標準,對科室護理人員予以質量考評,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護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護理、護理文書、理論知識、患者滿意度、專科護理這7個項目,每個項目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護理服務質量越高[6]。風險事件主要包括輸液反應、給藥錯誤、跌傷、財物丟失。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判定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不滿意為<60分,滿意為60~85分,十分滿意為>85分[7]。

1.4統計方法在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輸入兩組患者的觀察數據,用n(%)表示護患糾紛發生率、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并進行χ2檢驗,用(x±s)表示基礎護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護理、護理文書、理論知識、患者滿意度、專科護理評分,并進行t檢驗,P<0.0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護理服務質量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護理、護理文書、理論知識、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觀察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7%(2/120),對照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4.2%(17/1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860,P<0.05)。

2.3對比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觀察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7%,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4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護理風險指的就是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服務的時候,由不安全因素致使患者出現殘疾或者死亡的幾率,護理風險具有不確定、水平高、后果嚴重等特點[8]。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可以通過識別、評價與處理護理服務操作、配合、處置等潛在醫療風險,有效降低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率,進而最大限度的減小風險事件帶來的損失。醫院內科疾病種類非常多,患者發病突然、快速、進展快,為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時候,需要對其風險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從而全面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所以,在醫院內科護理中,一定要重視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以此盡量減少護患糾紛與護理風險的發生,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安全、危重患者護理、護理文書、理論知識、患者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7%,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7%,護理滿意度為95.0%,相較于對照組的14.2%、13.3%、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資料[9-10]的研究結果非常相似,充分說明了護理風險管理的施行價值。總而言之,在內科護理中施行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顯著增強護理質量,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及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選用與推廣的護理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2,33(5):906-908.

[2]劉悅.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78-79.

[3]李小梅,黃利娥,林寶娟,等.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83-84.

[4]趙健秋.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0(4):363-364.

[5]魚富麗,鄭榮心,許栗曉媛,等.中西醫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C]//2015臨床急重癥經驗交流高峰論壇論文集.2015:704.

[6]張素蘭.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12(18):80-81.

[7]何麗霞.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1(10):260-261.

[8]代紅娟.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分析[J].醫藥與保健,2015,15(7):159-160.

[9]范丹.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12):286-287.

[10]張新芳.110例患者內科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9(17):4-5.

作者:高文華 單位:西山煤礦總公司職工總醫院西銘分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手机在线|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日本在线观看www| 亚洲专区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与黑人| 冬月枫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西西人体44rt大胆高清日韩|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777奇米影视视频在线播放| 奇米色在线视频| 两根手指就抖成这样了朝俞| 182tv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精品调教CHINESEGAY| 国产三级国产经典国产av| 黄色网址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69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91蜜桃传媒一二三区| 天天躁狠狠躁夜躁2021|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特级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冈本视频老版app下载安装进入口| 色先锋影音资源|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在线观看免费av网站| freeⅹxx69性欧美按摩| 学渣坐在学长的棒棒上写作业作文 |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xxxxwwww中国| 国产精品毛片完整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