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腹超聲及螺旋CT對腎腺瘤的診斷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1例腎上腺腺瘤患者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總結腎上腺腺瘤在經腹壁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中的圖像表現,計算兩種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結果經腹超聲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82.92%、85.36%,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95.12%、100%,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經腹超聲(P<0.05),兩種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腹超聲顯示醛固酮瘤及庫欣氏瘤瘤體邊界平滑、明亮,瘤體周邊呈現高回聲,內部呈現均勻低回聲,對側腎上腺均出現萎縮;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腺瘤瘤體較大,包膜完整,對側腎上腺表現正常。腎上腺腺瘤CT平掃多表現為不規則類圓形軟組織均勻密度結節,CT值約26HU,動脈期呈明顯強化,靜脈期及延遲期呈持續強化。結論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診斷腎上腺腺瘤靈敏度均較高,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檢出率高于經腹聲。
【關鍵詞】經腹超聲;多層螺旋CT;腎上腺腺瘤;診斷價值
腎上腺腫瘤種類較多,按其性質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按是否影響內分泌功能可分為非功能性及功能性腫瘤。腎上腺是人體中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從解剖學位置來說,腎上腺位置與腎臟聯系緊密,當腎上腺發生腫瘤后,直接可引起患者相應部位發生激素分泌紊亂,如皮質醇癥、醛固酮癥等,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量水平[1-3]。目前臨床檢出、診斷腎上腺腫瘤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近年來隨著設備的不斷更新以及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層螺旋CT也多應用于診斷腎臟疾病,快速、分辨率高是其檢查的優勢所在,可直觀顯示腎臟的解剖結構以及形態學改變[4-5]。超聲檢查可反映腎臟病灶散射回聲情況,通過實時、多切面觀察病灶組織內部性質可明確腎臟腫瘤診斷。為此,本研究采用了多層螺旋CT掃描及超聲檢查對腎上腺腺瘤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探究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腎上腺腺瘤患者41例。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范圍18~73歲,平均年齡為(46.15±5.26)歲,患者均以常規體檢發現腎上腺腫塊入院就診。納入標準:(1)經病理活檢或手術確診為腎上腺腺瘤者。(2)臨床資料及影像學資料完整者;(3)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碘過敏、耦合劑過敏、幽閉恐懼癥者;(2)未行CT檢查或超聲檢查者;(3)妊娠期婦女或孕婦;(3)存在嚴重溝通障礙或精神疾病史者;(4)已行外科手術治療者。
1.2影像學檢查方法
1.2.1CT檢查:41例患者均于術前接受CT掃描檢查,增強掃描均為碘過敏實驗結果陰性者,設備采用西門子公司Sensation64排CT儀進行平掃及動態增強掃描。褪去患者金屬配飾及影響檢查的物品,更換檢查上衣,采取仰臥位,設置掃描范圍:胸12椎至第二腰椎。CT平掃掃描設置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螺距為1.0,層厚、層距5mm,準直器:3/5mm,視野512×512。平掃結束后使用高壓注射器向患者正中肘靜脈注射造影劑碘海醇,行增強掃描,碘海醇劑量:0.8ml/kg~1.5ml/kg,于造影劑注射完畢30s后開始進行掃描,分別延時1、2、3、4、5、7min掃描。
1.2.2超聲檢查:超聲儀器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患者檢查前需禁食8h,調整探頭頻率:2.5~5.0MHz,重復暴露全腹部,采用仰臥、左右前斜臥,涂抹耦合劑,探頭于患者雙側腎上腺區域進行作多方位、多角度掃查,連續掃查中需適當重度掃查區域,避免出現漏掃情況,探查發現腫塊后進行腫塊直徑測量,觀察腫塊邊界、外觀形態、內部回聲等情況。
1.3圖像分析
由本院1名資深放射科診斷醫生及1名臨床主治醫生對41例患者的CT檢查及超聲檢查圖像進行聯合分析,觀察并總結腫塊圖像表現、邊界師傅哦模糊、出血、脂質成分、強化特征等影像學特征,并以最終達成的一致性結果為最終診斷結論。對比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采用(χ-±s)表示,計數數據采用率或構成比描述,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41例患者臨床資料情況
經整理41例患者的手術資料可知,發病部位:左腎26例(%),右腎15例(%),41例患者均為單發病灶,直徑<3cm者有36例(%),直徑≥3cm的有5例(%);病灶與正常腎上腺相連接,疾病類型:腎上腺醛固酮瘤20例,腎上腺庫欣氏瘤14例,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腺瘤7例。
2.2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比較
經腹超聲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82.92%、85.36%,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95.12%、100%,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經腹超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腎上腺腺瘤經腹超聲及CT檢查圖像表現
經腹超聲中,醛固酮瘤及庫欣氏瘤瘤體較小,直徑約0.89~1.36cm,外觀呈現圓形或類圓形,邊界平滑、明亮,瘤體周邊呈現高回聲,內部呈現均勻低回聲,對側腎上腺均出現萎縮;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腺瘤瘤體較大,包膜完整,對側腎上腺表現正常。CT平掃中,腎上腺體部可見不規則類圓形軟組織均勻密度結節(見圖1),邊緣清晰,CT值8~34HU,平均CT值約26HU,32例患者對側腎上腺輕中度萎縮,平均瘤體直徑(2.31±0.65)cm,多數患者于正常腎上腺相連,增強掃描后,動脈期呈明顯強化(見圖2),靜脈期及延遲期呈持續強化(見圖3、4),CT值均<35HU。
3討論
腎上腺屬于腹膜后器官,其解剖位置位于雙側腎臟的內上方,其中右腎上腺呈現類三角形,左腎上腺呈現半月形,處于主動脈外側。從解剖與生理學的角度中,腎上腺分為皮質及髓質,其中皮質則又細分為球狀帶、束狀帶及網狀帶,分別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及性激素,腎上腺不同部位發生腫瘤后將直接引起激素分泌紊亂,導致患者出現軀體肥胖、滿月臉、四肢疼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于上述因素,早期明確檢出并診斷腎上腺腺瘤對保障患者正常生命健康意義重大[6-12]。本組研究中,腎上腺腺瘤類型主要為腎上腺醛固酮瘤、腎上腺庫欣氏瘤及無功能性腎上腺皮質腺瘤,采用了經腹壁超聲及CT檢查對其進行了對照研究,主要總結了其不同影像學圖像表現及診斷效能。超聲是臨床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經腹壁超聲操作者在向探頭及待檢部位涂抹耦合劑后,即可根據臨床需要進行臟器掃描。王蓓[13]、王晶晶[14]等學者文獻報道,超聲檢查腎上腺腫瘤需要具備空腹條件,前期工作較多,對于腹部脹氣或便秘者,需要提前24小時服用輕瀉或消脹藥物,排空腸容物及氣體,避免腸容物及氣體影響病灶散射回聲,事實上這也是經腹壁超聲容易出現漏診及誤診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組研究中,經腹超聲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82.92%、85.36%,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診斷靈敏度及檢出率分別為95.12%、100%,其中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經腹超聲(P<0.05),表明相對于CT檢查,經腹壁超聲檢查仍然存在一定漏診率。CT掃描相對于超聲檢查來說,其最大的掃描優勢在于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對有密度改變的細微病變也可以有效、直觀顯示,螺旋CT隨著機器性能提高,薄層容積連續掃描及觀察強化模式可正確評估病變情況,同時能清晰體現病灶的與毗鄰結構關系[15-17]。腎上腺腺瘤CT平掃多表現為不規則類圓形軟組織均勻密度結節,CT值大約為26HU,即使增強后CT值也均低于35HU,其增強掃描強化特征為動脈期呈明顯強化,靜脈期及延遲期呈持續強化。通常CT平掃無法進行瘤體性質評估,因腎上腺轉移瘤也會破壞腎上腺的正常形態,同時出現壓迫移位現象,極易出現誤診,而腎上腺轉移瘤CT值多>35HU且伴有不規則厚環狀強化,通過觀察三期增強強化特征即可降低誤診率[18-20]。另一方面,筆者提示超聲檢查過程中應注意探頭檢查力度,若患者疑為嗜鉻細胞瘤,加壓檢查后可能會引起兒茶酚胺分泌而導致患者血壓驟然升高。綜上所述,經腹超聲及多層螺旋CT診斷腎上腺腺瘤靈敏度均較高,多層螺旋CT對腎上腺腺瘤的檢出率高于經腹聲。
作者:來炳巖 魏錦輝 徐華 單位:陜西省中醫醫院B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