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方式與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78例,采用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39例。其中,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急性胰腺炎護理模式,實驗組實施針對性加強護理模式,對比2組患者治療參數及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住院時長及治療費用明顯優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64.10%),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31%)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針對性加強護理模式能夠緩解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相關癥狀,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重癥急性胰腺炎;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一種急腹癥,臨床中該病發病極快、致死率較高,據美國臨床醫學研究發現,急性胰腺炎臨床死亡率超過20%,部分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更高[1]。重癥急性胰腺炎致病原因尚不明確,與患者膽管原發疾病、大量飲酒及暴食具有密切聯系。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7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其中,男性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患者43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最小年齡34周歲,最大年齡81周歲,中位年齡(48.7±11.5)周歲。急性胰腺炎病程時間最短6小時,最長36小時,中位病程時間(17.6±8.1)小時。采用抽簽法將7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分為實驗組(n=39)與參照組(n=39)。對比分析2組患者年齡、性別、急性胰腺炎病程時間、治療方式等資料,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有可比性。
1.2方法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入院后均禁止飲食和飲水,并針對患者實際情況減輕其消化大壓力,給予患者抗生素及胰腺消化液抑制治療,對于部分呼吸窘迫癥狀嚴重的患者可實施呼吸機護理模式[2]。參照組采用急性胰腺炎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包括患者脈搏、血壓、呼吸、心率等等,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協助醫師予以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實施針對性護理模式,針對患者心理及情緒予以干預,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急,且病情較重,大多數患者均處于無助與焦慮狀態,導致臨床治療依從性不足[3]。護理人員應講解疾病實際情況與治療措施,酌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心理疏導。另外,因患者呼吸窘迫,多需采取呼吸機治療,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呼吸道護理工作,定時為患者吸痰,可采用藥物霧化形式稀釋患者痰液,從而提升患者呼吸道功能,避免肺不張及感染問題。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對比分析7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實驗組與參照組住院時長及治療費用數據行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臨床治療效果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性較高(P<0.05),研究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治療參數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相關參數,兩者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住院時長及治療費用明顯優于參照組(見表1)。
2.2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臨床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效果情況(見表2),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31%)明顯高于參照組(64.10%)。
3討論
臨床中重癥急性胰腺炎呼吸窘迫并發癥發生幾率較高,為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應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對患者心理及呼吸道實施護理干預,從而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另外,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往往需要禁食治療,在此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營養補充,通過靜脈滴注方式增強患者營養攝入,進而提升患者體力,有助于后續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綜上所述,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治療及護理難度較大,通過針對性治療模式能夠轉變患者心理及情緒,進而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使其積極配合醫師及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從而提升患者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丹.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4):205-206.
[2]王亞芹,郝建玲,陳佳云,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一例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2):56-58.
[3]楊建宇.1例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護理[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2).
作者:鞏娜 單位:棗莊礦業集團滕南醫院重癥監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