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病學中影視作品與CBL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影視作品與CBL教學結合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效果。方法以臨床醫學5年制學生為研究對象,一組在精神分裂癥的授課中接受影視作品與cbl結合教學法,一組接受傳統授課教學,比較兩組學生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和期末考試中精神分裂癥內容的試題得分。結果實驗組的教學手段“注重啟發、創新,能調動學生情緒,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多媒體制作以及掛圖、實物等運用合理”項目和加分項目評分和期考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影視作品與CBL結合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
【關鍵詞】影視作品;CBL教學;精神病學;醫學教育;教學方法;應用
精神病學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但與其他臨床學科不同的是,精神疾病的診斷缺乏相應的體征或實驗室證據,主要依靠對精神癥狀的識別和綜合判斷[1]。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準確地識別錯綜復雜的精神癥狀一直是精神病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單憑定義描述很難對精神癥狀有具體的認識,老師上課具體舉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精神癥狀的理解,但在課堂上學完數十個精神癥狀后,學生依舊很容易混淆。精神病學的臨床教學同樣存在一定困難,首先從倫理和法律角度來說,患者或家屬要求保護個人隱私,拒絕對主管醫生以外的人袒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內心世界,二是從安全方面考慮,如果教學現場患者失控,比如: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的支配下,突然出現攻擊行為,這種情況下無法保證學生安全。因此必須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2-3]。為探討更生動有效的精神病學教學方法,我們設計了以典型病例為主角的影視作品與案例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結合的方式進行《精神分裂癥》的授課。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廣西醫科大學2014級五年制臨床專業1班51名學生為實驗組,13班53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性25名,女性26名,平均年齡為(21.2±1.3)歲,對照組中男性25名,女性28名,平均年齡為(21.5±1.2)歲。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時間為2017年9月。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實驗組在精神病學的《精神分裂癥》授課中采用影視作品與CBL結合的教學模式,對照組在同樣課程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影視作品與CBL結合教學法教學:(1)課前準備:授課前一周為實驗組學生提供《美麗心靈》影片資源,要求學生課前自行觀看。教師根據精神病學教學大綱明確相關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提出問題;(2)學生結合影片內容及問題課前預習教材或利用圖書館、網絡及檢索工具查閱相關資料,積極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所設定的問題,結合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深入討論,提出答案;(4)進行課堂交流,各小組推選代表發言闡述對每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及病例的治療方案;(5)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講解重點、難點,并就學生們爭論的焦點及疑難問題進行引導。
1.2.2效果評價授課結束后發放《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總體評價等予以評分;對期末考試中精神分裂癥課程內容的試題得分進行統計;對兩組學生課堂教學質量指標和考試相關成績進行比較。
1.2.3數據分析使用SPSS21.0軟件對兩組的評教指標和精神分裂癥考試得分進行比較分析,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如表1所示,實驗組學生在對教師評價中教學手段的“注重啟發、創新,能調動學生情緒,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多媒體制作以及掛圖、實物等運用合理”項目和加分項目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精神病學考試中精神分裂癥的得分較對照組平均高3.9分,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筆者曾對臨床本科學生精神病學教學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是影響精神病學教學效果的首要因素,而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始終被動學習,處于記憶-考試-遺忘的循環中,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4]。甘照宇等[5]對臨床醫學本科生的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精神病學的重要性,但73%的學生認為精神病學抽象、枯燥、不知從何學起;75%的學生認為應該多進行以案例為中心的教學。為此,我們設計了以典型案例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作為案例,與CBL結合進行教學,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目的[6-7]。幻覺、妄想是精神分裂癥的常見癥狀,也是精神病學中要求掌握的重點內容,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我們選取了《美麗心靈》作為教學影片,該片主人公是以美國數學家納什為原型,他是一名精神分裂癥患者,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影片中的精神病性癥狀經過教研室教師確認典型而令人印象深刻,適合作為教學影片;而且電影本身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可以幫助醫學生從觀眾角度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8-9]。本研究通過將《美麗心靈》影視作品向學生生動展示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典型癥狀,包括幻聽、幻視、被害妄想等,使這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轉換成清晰可見的視覺信息,讓學生印象深刻[10]。我們在課堂上播放了時長5分鐘的片段,學生能準確判斷出主人公當時的精神癥狀,并加深了對癥狀定義和臨床表現的掌握。進而影片與CBL教學結合,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結合課本理論知識與影片內容分析整合,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式等相關知識都有了深刻認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起,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懿等[11]將CBL教學方法應用于心境障礙的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精神病學考試成績中精神分裂癥得分較既往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有明顯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學生,肯定了影視作品與CBL教學結合的教學效果。同時電影向學生展示了主人公納什這一鮮活的人物形象,他雖然是一名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但也有五味雜陳的生活經歷和豐富的內心情感,作為一名科學家、丈夫和父親而存在;雖然經歷了反復住院和針對重癥患者的電休克治療和胰島素休克治療,但最終獲得諾貝爾獎,并與妻子相濡以沫。對于學生來說,患者不再是病房里呆滯的患者,而是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探索的真正意義的“人”;治療也不僅僅是打針吃藥,而應在了解患者內心需求的基礎上,整合心理、家庭關系、職業和人際關系等進行綜合干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12]。本教學方法將影視作品與CBL相結合,收到一定效果,但也有一些限制,如使學生課余耗時增加,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臨床綜合素質和能力,對師資和教學條件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普及仍需探索[13]。同時選擇影片需要慎重,一方面電影存在藝術加工,典型案例的選擇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現極端或過于片面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楊世昌,黃國平,杜愛玲,等.重視精神病學在臨床醫學課程設置中的地位[J].四川精神衛生,2018,31(1):70-72.
[2]丁靜華.精神病學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分析[J].大家健康,2017,10,(29):287.
[3]毛曉薇,畢曉瑩,張社卿.整合式教學在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神經精神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4):封3-4.
[4]張治坤,孫華,李晶,等.精神病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0):75-76.
[5]甘照宇,張明,程敏鋒.醫學生對精神病學教學現狀看法的初步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1):55-56.
[6]周旭輝,劉學軍,劉矩,等.PBL結合CBL教學模式在中西醫結合精神病學本科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信息,2017,30(2):2-4.
[7]杜蓮,郭學華,羅慶華.PBL與CBL教學法在精神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聯合應用[J].四川精神衛生,2016,29(3):273-276.
[8]姚灝,袁心崧,蔡亦蘊.電影教學法在精神病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1):40-43.
[10]張躍奇,張桂青.論心理電影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16,38(1):83-85.
[11]張懿,吳荔荔,江倩,等.以心境障礙為例探討案例教學在精神病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4):371-374.
[12]崔立謙,岑慧紅,余金龍,等.影視作品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4):561-563.
[13]王君玲,邵苗苗,胡書海,等.PBL、CBL與TBL整合式教學法在口腔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18-20.
作者:張治坤 郁繆宇 駱甜甜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衛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