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并發高血壓的精神病基礎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包括生活、心理、安全、用藥護理及物理療法幾個方面,具體如下。
1.1.1生活護理(1)飲食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適合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飲食,并發高血壓患者更應注重低鹽飲食,忌咸菜、腌制食品等。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老年患者可能會出現拒絕飲食,無法自主進食等情況,需要護理人員精心護理,協助患者進食或完全喂食。要留心觀察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行為,督促患者飲食均衡,避免挑食等不良習慣。注意有無因牙齒問題而導致進食困難的患者,及時給予對癥治療。(2)睡眠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多出現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早醒。由于神經系統紊亂,部分患者夜間異常興奮,也有部分患者異常抑郁或焦慮,均可導致失眠。對夜間興奮、吵鬧擾民的患者加以勸阻,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失眠嚴重的可遵醫囑給予藥物幫助睡覺,以保證患者擁有足夠的睡眠。(3)行為方面: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神經系統障礙,可出現更衣、如廁、上下樓梯等行為缺如,護理人員應勤助老年患者更換衣服、勤擦洗,保持身體干凈,促進皮膚代謝。如廁障礙者需要隨身照顧,以免大小便污染衣服,避免隨地大小便的現象。老年患者視力減弱,應時刻關注其走路,尤其在上下樓梯,需要隨時攙扶。尤其注意高血壓嚴重患者,避免意外摔倒的發生。
1.1.2心理護理老年精神病并發高血壓患者與其他老年患者一樣,甚至由于他們自身精神病的困擾,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家庭、社會、疾病等壓力使得老年患者更易產生焦慮或抑郁,喪偶等相關重大事件無一不刺激著情緒的變化,這對于病情進展是一種惡性因素。護理人員應充分關注老年患者的言情舉表,及時加以開導、關心以及鼓勵,可調動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開展大型座談會,彼此打開心扉進行交流,從而緩解老年患者的孤獨感;解釋治療的有效性,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絕望。做到不嘲笑、不責罵患者,寬容對待每位老年患者,爭取獲得其信任。對于躁動難制服的患者,必要時采取行動,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其在心理上獲取一定的撫慰。
1.1.3物理療法當患者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為受到某種外界因素影響,利用物理方法(如電波、超聲波或某種更先進的儀器)對老年精神病并發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對于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可以選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以期快速控制癥狀。
1.1.4安全護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因精神問題使其反應能力減弱、記憶力衰退、視力下降,行走時容易發生摔倒、碰撞等意外。另外,老年患者的骨頭脆弱易折,發生意外后容易骨折,尤其并發高血壓的患者,多伴存心、腦血管疾病,一旦外界刺激,血管易破裂,搶救不及時將嚴重影響生命安全。護理人員應做防跌倒、防墜床等醒目標識,老年患者的鞋底應防滑,褲腳不宜過長,病房地磚應防滑或加防滑墊,病房及走廊應減少設施物品,保持路道通暢。衛生間應設置救護鈴。同時,告知家屬也應注意患者的出入安全。對于老年精神病患者要時刻關注情緒變化,尤其是思維受幻覺、妄想支配且內容不暴露的患者,應嚴防意外的發生。對有自傷、自殺、傷人傾向的患者應重點監護,同時關注有嚴重抑郁情緒的患者。
1.1.5用藥護理老年精神病患者應遵醫囑給予抗精神藥物;另外,并發高血壓患者,應結合降壓藥物治療,護理人員須嚴格遵醫囑發藥,并保證患者無漏服、誤服、延服藥物等現象的發生。由于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神志不很清晰,須監督服藥,確保用藥準確,以便醫生更好地掌握病情,準確增減藥物劑量。同時,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遵醫服藥對病情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重視,利于更好的治療。
1.2觀察指標
1.2.1焦慮自評量表(SAS)主要反映的是有焦慮傾向者的主觀感受,分為4級:1級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級表示有時有,3級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級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判斷標準:50分為分界值,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其以上為重度焦慮。
1.2.2事故發生率與血壓平均值記錄發生跌倒、墜床等意外的患者例數,計算其占總例數的百分比;監測患者血壓,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平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
1.2.3滿意率采取本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分析,主要從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責任心、專業素質、患者焦慮改善度及舒適度等方面來評價,總分為100分,60分為分界值,小于60分為“差”,60~70分為“中”,70~80分為“良”,大于或等于80分為“優”,滿意率計算為評“優”和“良”總例數與患者總例數的比值。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SAS檢測結果比較進行綜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檢測結果顯示,輕度焦慮41例、中度焦慮8例、重度焦慮1例;對照組患者中,輕度焦慮17例、中度焦慮23例、重度焦慮10例;觀察組中、重度焦慮患者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而輕度焦慮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事故發生率和血壓均值比較觀察組10例患者發生事故,發生率為20.0%;收縮壓均值為(142.0±10.2)mmHg,舒張壓均值為(89.0±6.3)mmHg。對照組42例患者發生事故,發生率為84.0%;收縮壓均值為(150.0±12.4)mmHg,舒張壓均值為(91.0±7.6)mmHg。觀察組患者事故發生率和收縮壓均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舒張壓均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滿意率調查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優”“良”“中”“差”分別有36、10、3、1例,滿意率為92.00%;對照組患者評“優”“良”“中”“差”分別有19、10、15、6例,滿意率為58.00%;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老年化問題越來越突出。據相關報道,我國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仍處于不斷上升階段,各種疾病的患病率也逐漸提高,尤其是老年精神病。老年精神病患者有著以下特點:(1)神經衰弱,老年患者常有記憶力減退、反應力遲鈍、性格孤僻、好生疑、精神狀態不佳等癥狀。(2)行為能力減弱,老年患者生活能力大大降低,直至失去自我照顧能力,需要依賴他人的協助甚至完全性幫助才能夠維持生活。(3)機體功能減弱,服用抗精神藥物和高血壓藥物后,其耐藥性差,藥物不良反應明顯,出現頭暈、眼花,胃腸功能紊亂等。(4)免疫力下降,身體素質的弱化,使得老年患者抵抗力嚴重衰退,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襲,成為易感人群。因此,需要對老年患者引起重視,對于有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療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老年精神病并發高血壓患者,更需受到重視。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一種慢性病,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或僅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其不是單獨性的疾病,常常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和腎病的高危因素。如果患者得不到恰當的治療,會發展為腦卒中、腎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飲食不均衡、作息不規律,或是藥物等均會導致血壓的升高。有研究表明,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高血壓成為了重大的隱患。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主要還是以藥物降壓為主,另外,加強飲食護理,控制體質量,堅定信心也很重要。雖然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理想的控制需要嚴格的自我要求,單純的高血壓并不可怕,其引發的心、腦、腎及血管的病變更令人擔憂。當然,對于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來說,降壓治療是相當困難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記憶力以及遵醫行為差,加上性格古怪、難以掌控,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一種考驗,也增加了對醫護工作者的要求。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精神病并發高血壓患者,傳統的治療效果不佳,采用多方面綜合治療及護理,獲得了良好的療效,也取得了較好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張云白單位:江蘇省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