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干預護理模式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在口腔科青少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該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55例青少年(年齡12~18歲)患者設為對照組,采用口腔科常規的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管理;將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該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58例青少年患者設為觀察組,采用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監督與指導。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返院復查率、家庭口腔護理行為實施情況督促表得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干預模式能改善口腔科青少年患者的口腔護理行為,提高患者依從性,優化治療效果。
[關鍵詞]家庭干預;口腔護理;青少年
口腔疾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尤其對處在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青少年來說,口腔健康尤為重要[1]。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而口腔疾病會給患者帶來許多不利之處,如口腔疼痛、咀嚼困難、張嘴受限,從而影響青少年的性格及學習成績[2],因此口腔健康深受各位家長的重視。由于口腔疾病治療效果與青少年患者在家中的日常行為及其對醫囑的依從性相關,故尋找最佳的護理模式對青少年患者進行更好的宣教及督導成為口腔疾病治療成功的關鍵。本文探討了家庭干預模式在口腔科青少年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增加青少年患者依從性、提高臨床療效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將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58例青少年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齡12~18歲,平均16.2歲;齲齒26例,牙菌斑10例,牙石8例,牙本質敏感8例,牙齒不潔白2例,牙齦出血和口臭各1例。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55例青少年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齡13~17歲,平均15.6歲;齲齒20例,牙本質敏感11例,牙菌斑10例,牙石9例,牙齒不潔白4例,牙齦出血1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口腔疾病診斷、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12~18歲;(2)接受完整的口腔治療;(3)患者及其父母均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父母均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標準:(1)嚴重身心疾病及精神障礙者;(2)唇腭裂畸形者;(3)不需要返院復查者。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口腔科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向患者介紹日常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注意事項,要求家長進行監督,囑患者定期返院復查等。觀察組采用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監督與指導。首次就診時要求家長填寫全家人的口腔健康調查表,包括全家人每天刷牙次數、每次刷牙時間、刷牙方式、牙刷牙膏類型、飲食習慣等。護士根據患者及家人的口腔護理習慣制定針對性的家庭干預方案。在患者就診結束后,由口腔科護士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的口腔行為進行監督。具體隨訪方式:就診后前1個月內每周1次電話隨訪,就診1個月后每月1次電話隨訪。具體干預方案:(1)發放宣傳冊。普及口腔健康的基本知識。通過發放宣傳冊的方式向患者及家長介紹口腔疾病的基本分類、發病原因、并發癥、相關預防措施等相關知識,方便患者及家人都能了解口腔疾病的本質。將青少年患者家長納為重點宣教對象,使其全家人都能充分認識口腔問題的嚴重性,為后期家長監督就診患者,并為患者樹立榜樣做準備。(2)行為干預。通過門診宣傳欄播放口腔疾病治療后正確的口腔護理視頻。讓患者及家長在候診大廳里通過視頻學習正確口腔治療過程中口腔護理的關鍵點,使其回家后可按照視頻的內容更好地進行口腔護理。(3)飲食干預。在維持營養均衡的原則下,盡量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辛辣等食物。護士可通過電話推薦相關飲食菜單。如患有齲齒者,禁食花生、甜食類食物,宜選雞蛋、瘦肉類等食物。(4)心理干預。患者就診前后,需詳細向其講解口腔疾病的治療前景及治療效果,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通過舉例,讓患者充分認識口腔疾病的危害,使其能自覺遵從醫囑,定期返院治療。(5)建立醫院及家庭雙重監督模式。除門診護士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監督患者在家中的口腔護理習慣外,患者家長需充分配合護士對患者進行嚴格要求,并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1.2.2觀察指標記錄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癥狀明顯好轉;一般:癥狀有所好轉;無效:癥狀無好轉)、返院復查率(遵醫囑定期返院治療的患者占總患者數百分比)、就診后患者的口腔護理正確性(由本科室自制口腔護理行為督查表,包括選用柔軟的刷毛并定期更換牙刷,每天早晚各刷牙2次,要求每次刷牙時間大于3min,采用上下式的刷牙方式,每餐后必須用清水漱口5項基本要求)。在患者返院復查時由門診護士進行打分,每項1分,總分0~5分)。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84.48%)明顯高于對照組(6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84,P<0.05),見表1。
2.22組返院復查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返院復查率[98.28%(57/58)]明顯高于對照組[83.64%(46/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3,P<0.05)。
2.32組口腔護理正確性比較
觀察組口腔護理正確性得分為4~5分,平均(4.3±0.3)分;對照組得分為2~5分,平均(3.7±0.5)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2,P<0.05)。
3討論
3.1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可更好地改善青少年患者日常口腔護理行為
口腔疾病是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有關口腔健康的各種知識不斷被人們所熟知,因此家長們對口腔疾病產生的不良影響也越來越重視,口腔科就診的青少年患者也不斷增多。相關研究表明,青少年患者口腔疾病的形成與其在家中的日常口腔衛生行為直接有關[3]。同時,兒童及青少年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主要依賴家庭中父母的生活方式[4-5]。因此,家長是青少年口腔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家庭干預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環節。本研究中,傳統的對照組在治療結束后僅對患者進行口頭教育,作用不明顯。而觀察組采用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在青少年就診結束后進行持續性的護理干預,以宣傳冊宣教方法,將宣教內容不斷形象化,并將宣教對象擴展為患者及家長,使他們均能更好地認識口腔健康、理解口腔疾病的危害。便于患者全家共同學習正確的口腔護理方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因此,觀察組青少年患者的口腔護理正確性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丁靜等[6]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家庭干預有利于患者履行正確的口腔護理行為。
3.2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可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患者口腔治療效果
青少年口腔疾病的治療效果與其就診后在家中的口腔衛生行為息息相關[7]。因此,本研究觀察組采用行為干預與飲食干預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監督。門診宣傳欄不斷播放口腔疾病治療后正確的口腔護理視頻。生動形象地向患者介紹口腔疾病治療后正確的刷牙方法及口腔護理注意事項,以及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相比傳統組,患者能更好地掌握口腔護理的重點。使其在首次治療回到家中能更好地改正以往錯誤的行為,并更好地執行醫囑要求。除此之外,觀察組護士定期通過電話對患者及家長口腔護理情況進行隨訪[8]。采用這種方法,與患者家長組成醫院及家庭雙重監督模式,能更好地對患者就診后的行為進行管理與約束。因此,觀察組青少年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VANDERPOL等[9]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家庭干預對青少年口腔治療效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3家庭干預護理模式可提高青少年患者返院復查率
大多數口腔門診青少年患者的治療時間長,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地返院復查[10]。而患有口腔疾病的青少年患者由于個人或外界因素往往容易出現不按預約時間進行返院復查的情況。因此,青少年患者返院復查率與其本人及父母的治療觀念、醫患溝通的程度,以及患者父母長期有效的配合密切相關[11]。鄧秀華等[12]研究指出,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時可以借助模型、多媒體演示等,幫助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其次還需注意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的時間、治療過程中需復查的次數及所有的費用等,讓患者在治療時有心理準備,避免治療后引發醫患和護患矛盾。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傳的基礎上,注重對青少年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青少年患者返院復查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陳真[13]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家庭干預能有效保障口腔疾病后期持續治療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道華,賴璟妍,程麗君,等.重慶市萬州區兒童口腔行為與家庭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225-227.
[2]任小華,韓紅娟,吳浩.四川省青少年錯頜畸形與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的關系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8):1169-1172.
[3]徐志榮,王麗,楊玉森,等.昆明市官渡區兒童,青少年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5):9-12.
[4]高成萍,崔俊燕,許曉,等.家庭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影響的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5,7(3):276-277.
作者:鄧慧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六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