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護理門診研究現狀與熱點領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國內護理門診相關研究的現狀及開設護理門診的熱點領域。[方法]以“護理門診”“護士門診”“護理專家門診”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自建庫至2017年9月30日發表的護理門診相關文獻,并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納入研究的年份、發表期刊、文獻類型、研究內容、研究領域。[結果]共檢索到相關文獻384篇,文獻來源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為主(64.84%);文獻量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尤其2010年以后增加迅速;研究類型上,以臨床隨機對照研究(146篇,38.0%)和現況調查類研究(83篇,21.6%)為主;研究內容以各專科護理門診的設立、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各專科門診臨床實踐及效果評價為主;關鍵詞分析共得到4個護理門診熱點領域:糖尿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造口、孕產婦。[結論]我國護理門診的發展總體趨勢良好,但本研究的信息收集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國護理門診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仍需要進一步臨床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護理門診;文獻分析;研究熱點;慢性病;糖尿病;婦產科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及健康需求的多元化,人們渴望得到便利可及的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康復等健康服務與指導,護理工作的職責、功能及服務領域進一步擴大。因此,由在某個臨床護理領域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先進專業知識和高超臨床技能的護士主導的護理門診應運而生[1]。護理門診是拓寬護理范圍的一種重要方式,護士以其專有的知識和技能為病人提供健康評估、咨詢、指導、心理支持和護理干預等,滿足病人各方面的健康需求,也是護理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需求的結果。2010年,我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建設項目正式啟動[2],使得專科護理成為研究熱點,專科護理隊伍和護理門診的建立與研究也隨之大幅增加。護理門診是護理專業發展的一個全新領域,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且目前缺乏針對該領域的系統性的研究,故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探討和總結我國護理門診的研究現狀和開設護理門診的熱點領域,以期為我國護理門診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源和檢索方法
以“護理門診”“護士門診”“護理專科門診”為檢索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進行主題詞、題名或關鍵詞檢索,檢索時間為各庫建庫時間至2017年9月30日。將所有數據庫檢索獲得的文獻導入NoteExpress,篩查并剔除重復或不相關文獻。文獻的納入標準:研究的主題為護理門診或研究內容為護理專家開設護理門診的臨床實踐。排除標準:會議通知、征文通知、短篇報道及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
1.2文獻信息提取與統計分析
對篩查后的研究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并擬定信息提取表。提取指標:題目、第一作者、發表時間、發表期刊、文獻類型、專科類別、研究主題和關鍵詞等資料。依據信息提取表,詳細閱讀并提取各研究文獻相應信息。其中,若文獻研究主題欠明確或涉及多項研究主題時,以其主要研究內容進行歸類,每篇文獻僅歸類1次。最后利用Note-Express和Excel軟件對文獻信息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并采用醫學文獻王對納入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
2.1文獻篩查結果
各數據庫共檢索到相關文獻756篇,在閱讀摘要或全文的基礎上篩除與研究內容不相關的文獻71篇,排除重復文獻269篇和報道、征文及會議通知32篇,最終納入384篇護理門診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2.2時間分布
護理門診相關文獻始于1988年,該文獻初步提出了建立護理咨詢門診的設想[3]。之后,1997年發表于《中華護理雜志》的一篇文獻表明了護理咨詢門診的正式成立[4]。此后,關于護理門診的文獻量總體處于上升的態勢,尤其在2011年—2016年護理門診相關文獻量快速上升,這與2010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啟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建設項目的時間相吻合(見圖1),其中2017年護理門診相關文獻量略有下降,原因與文獻檢索的截止日期為2017年9月30日有關。此外,分析納入本研究的所有文獻發現,造口[5]、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6]、糖尿病[7]和產前護理[8]等專科護理門診的相關文獻分別起始于2003年、2006年、2008年和2008年,起步較早并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
2.3期刊分布和文獻類型
納入本研究的384篇文獻總體以護理類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來源居多,占文獻總數的64.84%,其中發表于《中華現代護理雜志》的護理門診文獻最多,共37篇,占9.64%;其次是《護理學報》《中國實用護理雜志》等,見表2。此外,分析文獻類型可見,本研究納入文獻中臨床隨機對照研究146篇(38.0%),主要涉及糖尿病、PICC、傷口/造口等專科護理門診的臨床實踐情況;現況調查類研究83篇(21.6%),主要了解某一專科護理門診的服務需求情況;綜述類41篇(10.7%),主要針對護理門診的產生、發展、現存問題進行闡述;經驗總結或護理體會29篇(7.6%),質性研究4篇(1.0%),Meta分析1篇(0.3%)及其他研究63篇(16.4%)。
2.4研究內容分析
在閱讀摘要及全文的基礎上,將各文獻研究內容歸類為:護理門診的設立、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各專科門診臨床實踐和效果評價研究,工作模式、內容及管理方式研究,經驗總結和體會及其他研究6類。其中,以各專科護理門診的實踐及效果評價研究最多,尤其是糖尿病、PICC、造口、孕產婦等專科;其次,研究較多的是護理門診設立、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大部分以開設護理門診的需求性調查、護理成效及病人滿意度、國內外發展現狀及展望等研究為主;第三,在經驗總結和體會方面,主要闡述護理門診建立并實施后的成效、不足與改進設想;最后,在工作模式、內容及管理方式研究方面,主要探討更為科學、合理、規范的診室布局、工作內容與流程、管理制度和措施等。
2.5研究領域分析
本研究根據健康狀態將納入文獻進行歸類、統計,目前我國護理門診相關研究以糖尿病、PICC、造口、婦產科護理等專科領域居多,其文獻數分別為131篇(34.11%)、69篇(17.97%)、43篇(11.20%)、32篇(8.33%),占總發文量的71.61%。此外,為進一步明確以上各熱點專科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本研究利用醫學文獻王和NoteExpress軟件將糖尿病、PICC、造口、婦產科護理等每個專科涉及的所有文獻均分別進行了關鍵詞提取及詞頻統計(見表2)。關鍵詞是標識文獻主題內容具有關鍵作用的詞,其出現頻次與相應內容受關注的程度呈正相關,可體現該專科領域的高頻研究內容。具體方法:由兩位研究者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手工整理出糖尿病、PICC、造口、婦產科等各個專科領域的所有關鍵詞,再剔除語義不明、指代不清或無實質意義的關鍵詞,如“影響”“專科”“原因”等;合并相同指代名詞或同義詞,如“護理門診”“護士門診”和“護理專家門診”“PICC”“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等,兩人意見出現分歧時請教導師再做判斷。經過兩輪除重、剔除、整合,最終每個專科領域均選取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代表該領域熱點研究內容,見表2。
3討論
3.1我國護理門診相關研究概況
分析文獻可知,一方面,我國護理門診發展總體上處于良好態勢;在時間分布上,雖然我國護理門診起步晚、早期發展緩慢,但近年來我國護理門診的設立與實踐不斷增多,相關研究的文獻量增長趨勢明顯,這與人們多元化健康需求增加和國家醫療政策改革密切相關。在期刊分布上,我國護理門診相關文獻發表以核心期刊為主,發表期刊質量總體較高,反映了我國護理人員對護理門診的認識和實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再者,從承擔者和服務范圍上看,最初我國護理門診以護理咨詢門診的形式設立,由經驗豐富、高年資的護士坐診,主要為老年疾病、造口、腫瘤等病人提供咨詢服務;而目前國內一些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相繼開設的糖尿病、PICC、造口/傷口等專科護理門診均由取得專科護士資格證書的護士或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承擔,坐診護士以其特有的知識和技能為病人提供更加細化、專業化的高級護理實踐服務,且服務范圍涉及健康促進、健康維持、健康問題的診斷和處理以及健康恢復等諸多方面,更加體現了整體護理的內涵。從研究內容看,我國護理門診的開設數量、涉及疾病種類、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工作模式的高效性、管理方法的科學性和坐診護士的專業性也在日益凸顯。但另一方面,我國護理門診的設立、實踐和發展依然受法律、財務、專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執業范圍、技術規范、薪酬機制、崗位角色、執業地點等,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于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同時需要國家完善和明確相應的法律法規,從而促進我國護理門診的良性發展[1]。
3.2我國護理門診相關文獻的研究領域分析
由文獻分析可見,我國護理門診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糖尿病、PICC、造口/傷口、孕產婦等專科及各專科領域熱點研究內容。
3.2.1糖尿病護理門診據統計,我國糖尿病病人正以每年新增120萬人的速度增加[9],為我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醫療負擔。同時,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使病人長期承受著疾病痛苦、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且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與病人自身的健康認知水平、日常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息息相關,病人亟須多方面的護理服務和心理支持,因此糖尿病護理門診應運而生,且具有重要意義。分析文獻可見,糖尿病護理門診開展健康教育是促進糖尿病病人健康恢復和生存質量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糖尿病護理門診工作內容中占比最多的部分,其具體內容涉及疾病認知、血糖控制、飲食指導、運動調節、心理護理、并發癥防護和處理等多個方面,為糖尿病病人提供延續性整體護理。汪必會[10]以500例2型糖尿病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250例病人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護理門診干預,結果顯示,該組病人的癥狀評分、血糖控制水平及各項生化指標和病人的抑郁、焦慮狀態均明顯改善。此外,糖尿病護理門診通過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回訪的方式,能夠提高病人糖尿病飲食、遵醫囑用藥和定期復查血糖等方面的依從性,同時有利于護士對病人進行疾病監測、早期預防和護理糖尿病相關并發癥。
3.2.2PICC護理門診自德國醫生Forssman在1929年首次應用PICC技術至今已有88年的歷史,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需要長期化療的腫瘤病人。PICC技術一方面具有適用范圍廣、留置時間長、減少反復穿刺外周靜脈、確保營養或藥物及時輸注等優點,但另一方面,PICC置管后可出現導管血流感染、導管異位、導管堵塞、脫管、機械性靜脈炎、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有研究表明,病人因以上并發癥而致提前拔管的比例可高達32.8%~40.7%,嚴重影響導管留置時間及輸液安全。有文獻報道,88.8%的PICC置管病人擔心出院后的導管護理[11]。目前,我國各級醫院開設的PICC專科護理門診日益增多,其服務范圍也逐漸擴大化、規范化,涉及PICC導管選擇、置管操作、導管維護、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病人的管理等各個方面,致力于為PICC置管病人提供便捷而強大的支持系統。李靜等[12]通過調研1700例病房PICC置管病人和2800例PICC專科護理門診的PICC置管病人發現,后者整體的認知程度、置管依從性、復診率、導管留置時間和病人滿意度均明顯提升,而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則顯著降低,說明PICC專科護理門診能有效保障PICC置管的日常維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障安全輸液。任道瓊[13]的調查結果也顯示,PICC專科護理門診能夠滿足病人延續護理服務的需求,使PICC置管護理更加規范化,且大大地提高了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另外,隨著臨床實踐的發展,PICC專科護理門診的研究越來趨向于探索更加科學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包括組織領導與人員配置、工作范圍與職責、管理制度、PICC網絡信息建設等,不斷促進PICC專科護理門診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柯杏[14]指出PICC護理門診的建立及規范化管理措施可以為PICC置管病人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度。3.2.3造口護理門診造口也稱“人工肛門”,是指通過手術方式永久性地改變腸道或泌尿道排泄物的輸出途徑,主要用于腸癌、膀胱癌病人。我國每年因各種原因行造口手術治療的病人達10萬人以上,該類病人由于正常排泄途徑改變、排泄隨意控制障礙及隨身攜帶引流袋,給其生活、生理、心理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同時造口術后管理需要病人自身具備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如護理不當,并發癥發生率可高達16.3%~53.8%[15],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尤其是出院又無法得到專業指導和護理的病人。有統計數據顯示,造口病人術后1個月造口自我護理能力較強者不足20%[16]。而目前由造口治療師(enterostomaltherapist,ET)承擔的造口護理門診可以使造口護理服務由院內延伸到院外,為造口病人提供專業化、延續性護理服務,服務范圍包括:造口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造口袋的選擇與更換,造口周圍皮膚管理,日常飲食及運動鍛煉指導,異味的處理,周圍皮膚炎、造口狹窄、出血、脫垂等并發癥的處理,負性情緒的宣泄與疏導,門診隨訪等。此外,造口護理門診還通過組建微信群、組織聯誼會等方式,為病人創造相互交流、接觸、分享和鼓勵的空間。龐施蓮等[17]研究顯示,造口護理門診能有效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質量,這與胡流芳[18]的研究結果一致。
3.2.4婦產科相關護理門診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本研究將納入文獻中的婦產科專科護理門診、產科護理門診、產前護理門診、產前檢查護理門診、母嬰護理門診、助產士護理門診等統一歸類為婦產科相關護理門診范疇。我國婦產科相關護理門診涉及的專科領域較多,且服務對象不僅是健康孕產婦,也包括伴有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妊娠疾病的孕產婦。分析文獻可見,婦產科相關護理門診服務范圍廣泛,主要以提供咨詢指導、健康宣教及護理干預為主,具體內容涵蓋孕前咨詢、孕期營養指導、體重管理、產前檢查、分娩方式宣教、妊娠疾病預防和護理、生活指導、產褥期護理、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心理疏導等,為孕產婦提供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的個性化健康指導,旨在提高孕產婦健康認知行為水平,合理調整飲食和鍛煉,減輕或避免妊娠癥狀,促進良好的分娩結局,順利渡過整個妊娠周期。劉慧[19]將100例孕產婦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采取傳統教育指導和產前護理門診的綜合指導,結果顯示實驗組在體重管理、自然分娩率、產前檢查配合及健康行為依從性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李文芳[20]對260例孕產婦進行對照研究也表明,接受產前護理門診的觀察組在體重增重正常例數和自然分娩率方面均明顯高于接受傳統產前檢查的對照組,而在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和剖宮產率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
4小結
本研究系統分析了我國護理門診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初步分析了我國護理門診研究聚焦最多的糖尿病、PICC、造口及婦產科護理門診。此外,我國護理門診的發展趨于專科細分化,如腦卒中護理門診、腹膜透析護理門診、吞咽障礙護理門診、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門診等,滿足病人多元化的疾病服務需求,同時也體現了明顯的專業特點。國內三級甲等醫院相繼開設了更為專業及細化的護理門診,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改善、恢復、維持和促進病人健康,并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另一方面,護理門診為專科護士提供了發揮專科優勢的平臺,凸顯了專科護士工作角色的特異性、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利于推動護理學科專業化發展。總之,護理門診作為一種高級護理實踐模式,其不僅可滿足病人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同時也擴展了護理工作的深度與廣度,提升了護理專業化水平和護士自身價值感,達到了護患雙贏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國護理門診依然處于探索階段,護理門診規范、科學的工作與管理模式及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均尚不完善,加之本研究的信息收集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我國護理門診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依然需要進一步臨床實踐與探索。
作者:郭亞茹 陳偶英 羅丹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