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縣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兩年來我鎮十大專項整治實際,制定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推動我鎮安全生產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切實減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較大事故,堅決根絕重特大事故,為實現“五年新跨越”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二、主要任務
推動有關部門和企業單位堅持以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務必把安全生產擺到重要位置,切實解決思想認知不足、安全發展理念不牢和工作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及管理制度,健全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推進安全生產由企業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加強管理轉變、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法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加強基礎建設,不斷強化監管合力及執法力度,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重點分2個專題和10個行業領域深入推動實施。
(一)學習宣傳貫徹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專題。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為重點,帶動全鎮干部職工、企業負責人和社會公眾,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增強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通過深入系統宣傳貫徹、集中開展學習教育、宣傳中央制作的電視專題片、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防范安全風險、加強安全監管干部隊伍建設,實現三個工作目標:一是學深悟透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自覺對標對表推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做到“兩個維護”。二是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底線紅線,把安全生產貫穿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管理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三是堅決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堅持“三個必須”原則要求,堅持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鎮鄉安全生產監管保障,切實做到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黨建辦、外宣辦、文教辦、司法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全鎮各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負責,以下均需要各相關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負責,不再列出)
(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專題。一是提高企業安全管理能力。強化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的第一責任人法定責任,持續開展“五個一”活動和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十個一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建立健全安全技術團隊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配備標準;加強安全考核,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將相關工作開展情況納入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管理;2021年底前各重點行業領域企業通過自身培養和市場化機制全部建立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團隊。二是推動企業定期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針對高危工藝、設備、物品、場所和崗位等,按照《省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通用指南》(贛安辦字〔2016〕55號)要求,科學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程序和方法,加強動態分級管理,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實現可防可控,2021年底前各類企業建立完善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三是建立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立健全以風險辨識管控為基礎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規范分級分類排查治理標準,對辨識的風險進行認真評估,明確風險等級、風險類型,采取相應監測和管控措施,建立“一圖、一牌、三清單”,同時依托省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明確“查什么怎么查”“做什么怎么做”,實現事故隱患閉環管理,2021年底前建立企業“一張網”信息化管理系統,做到自查自改自報,實現動態分析、全過程記錄和評價,防止漏管失控。四是督促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嚴格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保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堅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用足用好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支持安全技術設備設施改造等有關財稅政策,重點用于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推進各重點行業領域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充分發揮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安責險。五是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創建。分行業領域明確3年建設任務,突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日常化、顯性化,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實現安全生產現場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規范化。凡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或者沒有達到所在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化最低等級要求的,一律不得生產經營建設。六是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承諾公告、舉報獎勵和教育培訓等制度,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自覺接受監督。七是嚴格執行“一報告雙簽字”制度。企業要嚴格按照《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履職報告與檢查暫行辦法》要求,突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點,按照分級屬地和分類分級監管原則,報告主體責任履職情況。八是加強監管督促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推進全鎮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監管執法,將監督檢查對象分為重點監督檢查單位和一般監督檢查單位。加快建立全鎮重點和一般監督檢查單位名錄庫,重點監督檢查單位由鎮、村兩級實行全覆蓋檢查,一般監督檢查單位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檢查。嚴格落實《省安委會關于印發省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若干規定的通知》(贛安〔2018〕28號)要求,突出對生產經營單位的重點車間、重點部位、重點事項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違法行為要100%查處,形成對違法違規震懾高壓態勢,督促企業夯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項目辦、工業招商辦、財政所、土地城建辦、交通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煙花爆竹引線廠安全整治。一是強化煙花爆竹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及時制定并上報《履職報告》,完善企業標準化建設和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全面建設智能監控風險預警系統,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二是嚴格煙花爆竹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企業安全生產許可,提升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條件,積極推動落后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整頓退出,2021年底實現企業大幅減少,企業保留在5家左右。三是深化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安全整治。整治企業轉包分包、“三超一改”、帶藥維修、滿庫容生產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查經營單位經營超標、違禁、非法產品,杜絕超量儲存、超范圍儲存行為,對照《煙花爆竹零售店(點)安全技術規范》,關閉一批不符合安全條件的零售店(點)。四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鼓勵企業研發本質安全性環保藥劑,結合新修訂標準契機,進一步提高煙花爆竹安全環保性能,2022年底,煙花爆竹生產涉藥關鍵工序基本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全面淘汰“假大空”煙花和稀炮爆竹產品。五是保持“打非”高壓態勢。加強區域聯動,聯合執法,嚴厲查處煙花爆竹非法生產、經營、燃放、運輸和儲存行為。(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工業招商辦、派出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非煤礦山安全整治。一是嚴格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企業安全生產許可,進一步淘汰落后、推廣先進技術、裝備,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引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退出,深入推進整頓關閉,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二是及時宣貫非煤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推進非煤礦山企業不斷完善風險管控等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實施精細化管理,從嚴從實從細落實各項安全防范責任和措施,嚴防露天礦山(排土場)坍塌、爆破、高處墜落、車輛傷害等事故,嚴厲打擊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并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一是全面開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宣貫工作,并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方案,推動各項制度措施落地見效。二是完善和落實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分級分類排查治理安全風險和隱患,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完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三是積極推廣應用泄漏檢測、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方法。(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項目辦、工業招商辦、派出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消防安全整治。一是開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大型商業綜合體、石油化工企業、“九小”場所及老舊社區等重點行業領域消防安全綜合整治,集中解決突出風險隱患。二是推進重點行業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商務、宗教、文物等重點行業部門建立完善行業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3年整治目標任務,推動本系統單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三是不斷夯實火災防控基礎,加強消防站點、力量、裝備、水源和通信等保障建設。四是提高消防信息化防控水平,積極推廣應用消防安全物聯網監測、消防大數據分析研判等信息技術,推動建設基層消防網格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社會火災動態、精準防控。五是著力提升群眾消防安全素質,持續針對一線重點人群,開展以“實操實訓”為基本內容的消防技能培訓,針對社會公眾廣泛宣傳消防安全常識,增強群眾消防安全意識。(責任單位:專職消防隊牽頭,黨建辦、外宣辦、綜治辦、項目辦、文教辦、工業招商辦、派出所、民政所、司法所、財政所、社保所、土地城建辦、交通辦、農辦、衛健辦、應急管理所、民宗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道路運輸安全整治。一是深入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治理,鞏固提升鎮、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效果,加快臨水臨崖、連續長陡下坡、急彎陡坡等隱患路段和危橋改造整治,推進團霧多發路段科學管控,深化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推進實施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全面清理整治農村“馬路市場”。二是依法加強對老舊客車和臥鋪客車的重點監管,推動公交車安裝駕駛區隔離設施,進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車車身結構強度、座椅安裝強度,增強車輛高速行駛穩定性、抗傾覆性和防爆胎能力;提高重載貨車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加強對貨車輔助制動裝置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治超信息監管系統,嚴格落實治超“一超四罰”措施,深化“百噸王”專項整治,2022年基本消除貨車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等違法違規突出問題。三是加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重點整治常壓液體危險貨物不合規罐車、非法夾帶運輸等違法違規行為,2020年實施統一的旅客乘坐客運車輛禁止攜帶和限制攜帶物品目錄清單。四是督促運輸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運輸車輛和駕駛人動態監管,督促客運車輛司乘人員規范使用安全帶,嚴格旅游客運安全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對存在重大隱患的運輸企業實施掛牌督辦,持續深化“高危風險企業”“終生禁駕人員”等曝光行動。五是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嚴查嚴處客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動態監控裝置應裝未裝、人為關閉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清查“黑服務區”“黑站點”“黑企業”“黑車”。(責任單位:交通辦牽頭,城管辦、專職消防隊、工業招商辦、農辦、應急管理所、土地城建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交通運輸(鐵路、郵政)安全整治。一是開展鐵路沿線環境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落實鐵路沿線環境安全治理各方責任,依法查處違規行為;開展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托運、違規承運危險貨物行為,整治危險貨物儲存場所;開展公鐵水并行交匯地段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防護設施設置與管理,全面推進公跨鐵立交橋固定資產移交,嚴厲打擊危及鐵路運營安全的機動車違章駕駛行為。二是加強寄遞渠道安全整治,升級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位一體”防控模式,堅決將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禁止寄遞物品堵截在寄遞渠道之外;強化寄遞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加強作業安全、消防安全、車輛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深化寄遞安全綜合治理,健全聯合監管機制和應急管理機制,嚴格落實部門監管、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三個責任”。三是加強綜合交通樞紐管理,健全綜合交通樞紐安全監管協調溝通工作機制,強化運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設施設備維修及更新改造,提升設施設備運行可靠性。(責任單位:交通辦、綜治辦牽頭,農辦、工業招商辦、土地城建辦、應急管理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城市建設安全整治。一是加強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結合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續推進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工作,開展城市安全查漏補缺和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二是開展城市公共設施安全專項體檢,查找城市公共設施安全隱患和突出短板,著力解決城市高空廣告牌、占道桿線、道路路面坍塌、城市危險橋梁、城鎮燃氣設施設備、城市供水安全等影響城市建設安全隱患,按照“拆除一批、整治一批、維修升級改造一批、處罰曝光一批”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三是對全鎮的易澇點(包括河流)進行了全面的整治,安排人員對河流排水管網定期排查疏通,并對窖井蓋、泵站、雨水箅進行維護,建立了排查治理臺賬記錄。四是供電安全方面開展了作業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析、控制,并按省公司要求開展了線路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并對整治行動中查出的安全隱患建立了安全隱患治理臺賬,做到隱患清零。明確現場施工工作負責人、工作監護人、工作人員的安全職責。五是落實安全隱患整改責任。整改整治實施清單化管理,確保責任明晰、措施落地、閉環管理、整改到位。加強部門協同落實、聯合執法,整改整治全覆蓋、穿透式。五是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對城區的基礎設施的摸底調查,理清基礎情況,研究制定加強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市政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指導意見,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建立信息管理臺帳,完善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安全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六是按照燃氣工程技術標準,健全燃氣行業管理和事故防范長效機制,指導城區管道煤氣和罐裝煤氣企業制定城鎮燃氣事故應急預案和管道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七是加強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安全和應急管理,加強城市供水、供氣、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市容環境治理等監督管理。八是對鎮城通信網絡線路運行安全,并要求鎮聯通、移動、電信公司分別制定下發了安全整治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并對鎮城通信網絡線路運行安全進行了風險辨識和整改,建立隱患治理臺賬。(責任單位:城管辦、土地城建辦牽頭,項目辦、文教辦、工業招商辦、派出所、應急管理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建筑施工安全整治。一是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建設、勘察、監理、施工(總承包、各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責任,提升施工單位安全管理能力。二是落實部門和行業安全監管責任,明確不同類別建設工程項目監管主體,創新監管模式,推進線上隱患排查和履職報告制度。三是嚴肅查處施工安全事故,完善事故查處機制,完善事故責任人員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和安全生產誠信“黑名單”。四是狠抓重點領域風險防控,督促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強化對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監管。切實采取措施預防高處墜落事故。五是提升施工安全治理能力,嚴格執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現場施工與安全管理,推動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實施。六是嚴厲打擊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各類非法違法建設行為的查處力度;嚴格參建單位與從業人員資質資格管理。發揮查處典型案例的威懾作用。(責任單位:土地城建辦牽頭,項目辦、應急管理所、交通辦、水管站、工業招商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特種設備安全整治。一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按照《省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試行)》,科學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程序和方法,加強風險的動態分級管理,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實現可防可控。二是落實部門和行業安全監管責任,加強監管督促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同時強化證后監管,對特種設備生產單位開展證后抽查,對自我聲明承諾方式直接換證、有投訴舉報和質量問題的生產單位開展重點監督抽查。三是開展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辨識的風險進行認真評估,明確風險等級、風險類型,采取相應監測和管控措施,建立“一圖、一牌、三清單”,全面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現安全隱患閉環管理。四是開展特種設備薄弱環節專項整治。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完善隱患治理臺賬;集中整治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機構不落實、安全責任不落實、安全規章制度不落實、雙重預防機制不健全、定期檢驗不到位、作業人員無證上崗、設備未經注冊非法使用等問題。(責任單位:應急管理所牽頭,項目辦、土地城建辦、工業招商辦、文教辦、民政所、衛健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燃氣安全整治。一是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結合燃氣行業特點,對燃氣場站設施和管網開展安全隱患排查。二是督促燃氣企業認真貫徹執行《市燃氣管理條例》和燃氣安全技術規范(規程、標準)強制性條款,進一步制定完善用戶安全用氣規則。要通過安全檢查、安全服務,消除燃氣安全隱患。三是督促餐飲企業落實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基本安全要求并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進一步深入開展餐飲場所燃氣使用安全專項整治,對酒店、飯店、火鍋店、燒烤店、小吃店、大排檔等各類餐飲場所燃氣使用情況開展全面排查。四是加大對瓶裝燃氣經營市場監管,治理瓶裝液化氣流動經營、跨區域經營、無證經營以及液化氣鋼瓶違規充裝、使用等行為,確保餐飲場所使用燃氣安全。五是大力推動燃氣使用安全管理和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向社會普及燃氣安全使用常識,增強用戶安全使用燃氣意識。(責任單位:土地城建辦牽頭、應急管理所、城管辦、交通辦、各相關村及其他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以上實施方案由相關部門具體制定,其他有關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由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各相關村要結合實際制定細化實化實施方案。
三、整治步驟
從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2020年4月至5月)。對標對表中央及省、市三年專項整治要求,結合前兩年全鎮十大專項整治情況及安全生產事故特點,制定印發全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12個子方案;通過動員部署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濃厚整治氛圍。各相關村、各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要結合實際制定整治方案,廣泛動員部署,推動貫徹落實,并于6月13日前將整治方案及動員部署階段工作情況報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推進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鎮‘三年行動’工作推進辦”)。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各相關村、各有關部門要深入分析本地區、本行業領域發生事故的主客觀原因,對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和重點單位場所、關鍵環節安全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排查治理,建立問題隱患和制度措施“兩個清單”,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整改要求,堅持邊查邊改、立查立改,加快推進實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相關村、各行業領域請分別于2020年9月底、12月底前將階段整治情況報送至鎮“三年行動”工作推進辦。
(三)集中攻堅(2021年)。各相關村、各有關部門要集中精力、突出重點,采取現場推進會、“開小灶”、推廣有關地方和標桿企業的經驗等措施,加大專項整治攻堅力度,著力解決一批重點難點問題,補足體制機制、標準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短板,落實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動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各相關村、各行業領域每季度末將階段整治情況報送至鎮“三年行動”工作推進辦。
(四)鞏固提升(2022年)。各相關村、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梳理前期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安全生產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深挖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規標準、政策措施層面需要建立健全、補充完善的具體制度,逐項推動落實。總結全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著力將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全生產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轉化為法規制度,健全長效機制,形成一套較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各相關村、各行業領域每季度末將階段整治情況報送至鎮“三年行動”工作推進辦。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相關村、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做好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重要性,強化領導責任,勇于擔當作為,層層抓好組織實施,絕不能只重發展不顧安全,更不能將其視為無關痛癢的事,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鎮級層面明確由鎮安委會負責全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領導工作,并成立鎮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推進組及其辦公室,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惠任領導小組組長;辦公室設在應急管理所,建立聯絡員制度,聯絡員由各成員單位相關科室負責同志擔任,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和協調。各相關村、各部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協調推動本鎮區、本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
(二)強化保障能力。強化鎮財政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經費保障,優化支出結構,向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防控、事故隱患消除工作傾斜。應急管理所建立安全風險監測監控機構,加快推進“互聯網+安全監管”建設,全面推廣應用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和執法手冊APP。在高危行業領域全面實施安責險制度,推動保險機構落實事故預防技術規范,切實發揮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檢查執法。實施分級分類精準化執法、差異化管理,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強化監管執法和跟蹤問效,以“三項制度”為抓手,深入開展“四不兩直”明查暗訪、交叉檢查,對重點問題、重大隱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徹底解決。持續推進省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應用,提高安全監管執法標準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組建全鎮安全生產專家庫,組織專家開展精準指導服務和集中會議,幫助企業解決安全生產難題。督促企業自查自糾,按照“一報告雙簽字”原則,報送企業主體責任履職報告;對企業主動發現、自覺報告的問題隱患,重點實行跟蹤指導服務。充分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企業職工舉報重大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考核問責。各相關村要加強對本轄區及其有關部門安全整治工作的監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系統安全整治工作的監督,鎮“三年行動”工作推進辦要加強對地方和有關行業領域落實情況的監督,按照“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一年一總結”要求,有序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要建立和落實與紀檢監察部門安全生產違法違紀問題線索移交查辦工作機制,對整治工作不負責、不作為,分工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重大問題隱患懸而不決,逾期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堅決問責。對因整治工作失職瀆職,造成事故發生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嚴肅追究法律責任。鎮安委會將把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納入應急管理年度綜合考核及安全生產督要內容,切實推動各項整治措施落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