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市衛生事業發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加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全新的符合市場經濟需求的衛生管理運行機制,建立一支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的公共衛生隊伍,積極推進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和改造、高句麗遺跡榮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的契機,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統領。圍繞“生態立市、工業富市、綠色強市、文化興市”發展戰略。
二、主要任務和目標
(一)衛生發展的主要任務
提高我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及醫療救治能力。不時對衛生人員進行定期、定時培訓,通過對衛生機構、衛生隊伍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調整和改善。加大對衛生人才的引進和使用力度,提高衛生隊伍的專業素質。改進衛生投入機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引進資金參與我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衛生機構的裝備和設施水平。改革衛生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衛生行政管理系統,加強衛生管理和服務。結合我市衛生基礎設施水平低、條件差的特點,加強衛生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
(二)公共衛生發展的目標
1通過對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及應急體系的建設。
2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達到全省一流縣級疾控中心水平。具有預警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3市直衛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本科以上學歷達到60%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專科以上學歷達到70%建立一支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的公共衛生隊伍,具有隨時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4提高衛生機構裝備、設施水平。作為救治主體的市醫院裝備核磁共振、透析儀等先進設備。醫療設備爭創全省縣級一流水平。
5建立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反應迅速。爭取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6建立一個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衛生行政管理體系。
7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樓房化。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及應急體系建設。
1將醫療機構按二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療機構、中心鄉鎮衛生院、一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個體診所分類明確設置規范和職能。規劃發展,防止無序競爭。
2拓寬籌資渠道。重點提高市醫院的醫療救治水平,切實承擔起全市范圍內的疑難、危重患者的救治、對全市基層醫療機構業務進行指導、接受基層轉診病人、進行臨床科研帶教及參與緊急救援等任務。完善市醫院污染病區設施建設,提高污染病區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承擔起全市各類污染病救治工作。
3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依托市級綜合醫院及各鄉鎮衛生院建設全市緊急醫療救治體系,強化市醫院及各鄉鎮衛生院的急診科建設,依托市醫院在衛生院建立5個中心醫療急救站,各急救站負責轄區的醫療急救、院前急救和病員轉運工作。市成立120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擔負全市日常醫療急救指揮調度任務,統籌調配使用全市醫療急救資源。目前我縣醫療機構設置已基本到位,不宜再增設新的機構,今后重點在于加強各機構的內涵建設。年,全市各醫療機構的業務用房均符合醫療機構基本規范,重點科室用房全部做到布局合理、設計規范、流程科學、面積達標。各單位的手術室、急診室、婦產科、檢驗科系列慣例設備進行更新、填平補齊,使之能順利開展相應業務,達到各單科建設規范。鄉鎮衛生院以上單位均擁有慣例檢驗及生化檢驗設備、B超機、心電圖機、200mA以上X光機、自動洗胃機、心電監護儀、多功能搶救床、婦科及普外科慣例檢查和手術器械、急診急救相關輔助設施等,各設備均處于功能狀態。
(二)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市防控機構主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防所和婦幼保健院。
1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建設百級凈化實驗室及P2實驗室;配備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各一臺,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驗室檢測能力。
2通過培訓、學習等多種方式。市建成一個具有較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能力、現場專業處置能力、實驗室基本檢測能力的疾病預防控制隊伍。
3建設平安規范的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
4達到《婦幼保健所建設標準》指導提高全市助產技術水平,從而切實保證母嬰平安項目在市順利實施。
5把重大污染病防治放在突出位置上。又要做好日常的免疫、預防、宣傳、教育、監測、救治工作。
6對我市居民。要廣泛開展衛生科普知識宣傳,大力宣傳有關各種污染病的知識,增加自我維護意識,使人們能夠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污染病的發病率。
7建立縣、鄉、村三級網絡系統。
(三)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
1添置衛生監督設備。一是現場執法工(用)具包括車輛、調查取證工具、現場監測設備、通訊工具等;二是辦公自動化設備。
2對現有衛生監督人員采取脫產學習、短期培訓、省市進修、自修等途徑。全部達到專科以上學歷。
3查處執法單位的違法違紀行為。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四)優化和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優勢共享。
有鄉鎮衛生院17所,市現有11個鄉鎮。其中不在鄉鎮政府所在地的衛生院有六所。十一五期間,除外衛生院,將其余五所衛生院分別合并到當地政府所在地衛生院,人員合理分流,保管局部服務功能及少數業務人員,以方便群眾就醫和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血栓病院業務樓建設,力爭完成衛生院新業務樓建設。
(五)全市范圍內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設有專人。合作醫療的各項管理制度健全,政策宣傳到位,群眾參與面廣,合作醫療資金來源渠道疏通,運行規范,各合作醫療定點機構服務周到參保農民患大病后報銷手續簡便、保證有力,真正能夠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六)要進一步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尤為顯著。缺乏高學歷、高水平的人才,市衛生隊伍學歷、職稱結構不合理。存在青黃不接現象。
圍繞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三個環節。一是配合教育等有關部門,把加強衛生人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采取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等有效手段,加強管理型人才培養,加強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加快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人才培養,加強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人才培養。二是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堅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規范,不拘一格的培養、選拔、任用人才,把符合衛生工作需要的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人才吸引到隊伍中來,改善衛生隊伍的人才結構。三是重視人才的生長,為他發明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靠政策、靠事業、靠感情發揮人才的作用。
(七)加強衛生管理和服務。
1加強管理。一些醫療衛生機構存在一些問題,與規章制度不健全、執行規章制度不嚴、約束工作人員不力有直接關系。一是要協助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并監督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包括醫療質量評估制度、合理用藥監督制度、信息公開公示制度、群眾評議評價制度、財務經費管理制度、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等,規范服務行為。二是要開展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對那些管理混亂、有章不循、服務質量低下、醫患矛盾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醫療衛生單位,要及時調整領導班子,以利于工作的有效開展。
2進一步改革衛生行政管理體制。要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動身。加強宏觀管理,搞好職能定位,做到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缺位。合理調整現有的公共衛生機構人員,調整現有的管理方式方法,解決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問題。強化服務意識,切實為基層單位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