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府2010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御營鎮是全市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單位。我鎮實行“四個一線工作法”,堅持在最基層一線搞活動,在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選擇全鎮觀念最落后、經濟最薄弱、村情最復雜、工作最難做的1個距離鎮最遠的村作為試驗區,搞綠化,調結構,創機制,以活動促工作,以工作實活動,收到良好成效。
決策在調研一線形成
為了制定符合鎮情、體現科學、明確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鎮黨委書記帶頭,全體班子成員深入我鎮轄區內的六個村莊進行蹲點調研,入農戶、進田間,與群眾座談、長聊,尋求群眾的發展觀、方法論,使活動方案反映群眾呼聲,凝聚群眾智慧。在調研中,我鎮深入剖析了地域最重要、工作最落后的華興村發展軟肋和機遇所在,決定作為全鎮學習實踐活動的實驗區,用一線的實際工作去實化活動,用經濟發展、村莊面貌變化來檢驗活動成效。本村的特點是:村情不穩,基礎落后,群眾致富門路少,但求富、求和愿望強烈;土地多、荒灘荒溝多,種植結構單一,自然環境較好;地勢低洼,有利用生態水網的客觀優勢;地下水咸苦,群眾耕作難、澆地難。針對這些特點,我鎮有的放矢地開展調研討論、聘請專家進行科學規劃論證,按科學發展觀要求,提出了“轉變發展方式,實行對接縣城互動、經濟社會統籌、生態與發展協調”的科學發展理念,確定了“建設水網+路網+林網三網水乳交融的生態體系,發展林果+高新育苗+觀光農業三業互為一體的特色產業,打造林鄉+果鄉+水鄉的御營生態后花園”的科學發展思路,力求華興村率先整體突破,建成我鎮科學發展的示范區。
活動在工作一線展開
我鎮不照本宣科為活動而活動,而是在全面安排落實規定動作的同時,扎實做好自選動作,把華興村變樣突破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舞臺載體。
一是集中學習培訓與集中推進生態水網、路網、林網會戰相結合。抓住春季有利時機,開展“邊學邊干,雙進一線”活動,除8名人員在鎮機關處理日常事務外,其他干部到工地一線與農村全體黨員、“兩委“干部、群眾一塊參加挖河、修路、植樹“千人大會戰”,利用勞動間隙、晚上時間,舉辦“理論培訓半小時”,由鎮領導、輔導員授課,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規定篇目、領導講話和會議精神,確保每天集中培訓學習時間不少于4小時。外接黃水河,做到貫通環繞,活水常流,再現“小橋流水”的水鄉美景;規劃了林帶林網5000畝,已栽樹木4.6萬株,做到路路有樹、渠渠有綠,森林覆蓋。我鎮黨委書記:“勞動中學習,學習中勞動真好,勞動有勁,學習記得牢,我勞動了兩周半,筆記寫了一大本”。
二是解放思想與謀劃林果、高新育苗和旅游觀光農業特色產業相結合。解放思想的“總閥門”怎么打開?鎮村干部在熱烈討論中形成共識:不能講大話空話,應圍繞調優產業結構、幫民增收致富做文章。走進試驗站“攀高親”,尋計問策,深化合作,聘請專家規劃產業布局,培訓農業高新技術。我鎮鎮政府積極搭橋,引進溫室雞蛋公司到村考察環境、水文和土壤特點,開展村企聯姻。公司提供資金、技術,在華興村合作共建低糖果脯項目水果原料基地,與農戶簽訂合同訂單,確保農民一畝地收入不低于1500公斤小麥收益。我鎮免費給群眾提供果苗。同時放開思想,不搞強迫命令,群眾愿栽,干部服務,以一帶十,示范推動。華興村建起蘋果草莓兼作種植基地1100畝正在緊張栽種。每畝純收益5.5萬元。利用這一典型現身說法,改變農民群眾保守思想,計劃新上育苗基地500畝。走出去,引進來,到外地參觀考察,引進新觀念和投資者,新建一批水鄉景觀、水上娛樂項目、休閑設施,發展農業觀光、休閑采摘等鄉村旅游業,吸引城里人來休閑娛樂。
三是調查研究與助推科學發展相結合。圍繞華興村脫貧致富、環境整治、干群和諧、糾紛化解、民生困難幫扶等專題,集中開展了“入戶下訪問一策”活動,實化調查研究內容。下訪調研干部做到了“五個一”,即:每人繪制一份村莊草圖,標注聯系戶位置;準備一本民情記錄本,記錄戶情和意見建議;發放學習實踐活動明白紙,讓群眾明白活動內容;送上一張聯心卡,密切干群關系;撰寫一篇有價值的調研報告,吃透村情民意。新晨
作風在勞動一線轉變
作風建設是學習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群眾最容易看得見、感受到。作風怎么改?該鎮不搞空對空說教,而是把全鎮95%以上干部放在華興等6個村挖河、開路、植樹工地第一線,開展“角色換位,當一個月村民”活動,與村民同吃、同勞動、同解難,在“三同”中拉近距離,增進感情,轉變作風。同時,用植樹造林的內在質量、外在形象來檢驗工作作風實不實、細不細、嚴不嚴。黨員干部每人栽樹至少100株,挖坑、栽植、澆水全過程操作,劃分區域,標上名字,負責到底,三個月后驗收,用樹木成活率來考核干部。群眾形象地說:“今年栽的樹手搖60度不倒,暴風刮不歪,是作風建設林、科學發展林。”
機制在實踐一線創新
我鎮在工作實踐一線創新各種體制機制,并貫穿活動全過程。一是在植樹造林模式上,總結出了一套新辦法,即:先挖河引水,再修路整地,最后植樹造林,做到水通、路平、樹活。明確產權,保成活率,不栽無主之樹,不造無權之林。在土地使用上,改變以往拍賣“四荒”裸地模式,采取村統一收回,統一整理,統一植樹后向社會公開競標拍賣林地新作法,地隨林走,林權到戶,以林養財。我鎮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推進過程當成解決問題、改善民生的過程,已初步解決群眾民生問題10多項,深受群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