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務型社區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根據市委組織部《市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構建服務型社區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街區實際,現制定初步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精神為統攬,以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為目標,弘揚中華民初傳統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建立志愿服務平臺,為居民群眾提供各種民生志愿服務,進一步健全完善廣泛覆蓋的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體系,不斷推動社區向服務型轉化,努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街區打下良好基礎。
二、基本原則
積極倡導志愿服務精神,大力弘揚助人為樂美德,努力營造“互幫互助,志愿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以服務群眾為目的,充分體現“自愿、無償、利民”的原則;堅持無償性與公益性相結合,組織性與業余性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志愿服務與服務需求相銜接,充分體現“量力而行、務求實效”的原則;堅持志愿服務與實現個人發展相統一充分體現“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為發展公益事業、完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三、工作措施
(一)依托有利資源,對受助群體進行摸底調查。依托社區資源,動員社區干部廣泛收集轄區內需要幫扶的群體(即受助群體)的信息。一是對前來辦事的群眾進行問詢,并實時記錄。二是發動各社區干部、居民組長,深入轄區進行調查。對受助群體進行詳細登記,并根據受助群體需求的不同,進行科學分類。
(二)多方協調,發揮街道橋梁紐帶作用。街道將受助群體的普遍需求整理上報,協調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服務團隊進入轄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做好服務團隊與社區間的溝通工作,做到社區調查中出現新的需求,第一時間上報,以便上級主管部門根據新需求,制定新的幫扶計劃。
(三)細化工作,參與制定進社區幫扶計劃。充分調查受助群體日常工作及休息時間,指導各社區制定幫扶日程表,并將具體幫扶計劃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經批準后,協調各服務團隊根據幫扶計劃開展活動。
(四)加強管理,樹立形象,做好各項志愿服務的記錄、統計、上報工作。各社區服務站要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管理,做到活動經常開展、隊伍不斷壯大。積極踐行“自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宗旨,熱心服務,樹立志愿者良好形象,在各類服務團隊進入轄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做好文字及影像記錄,需要聯系媒體時,及時協調聯系,確保活動順利開展,達到預期服務效果和社會影響。
(五)廣泛宣傳,動員轄區更多團體及愛心人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每個社區設立“愛心接待站”。負責登記轄區各類愛心團體、愛心人士信息及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種類,做好各方銜接、溝通工作,保證這些社會愛心人士的服務切實送到受助群眾家中。
四、相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各社區要把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構建服務型社區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擺上議事日程,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切實抓緊抓好,推動志愿服務機制化、常態化。
(二)協調配合。各社區要做好對本轄區內各類弱勢群體人員的登記工作,配合街道工作,協助各類志愿服務團體做好與受助群體的對接、聯絡工作,并及時向街道上報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情況。
(三)廣泛動員。各社區要充分挖掘社區現有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加入志愿者行列,(例如組織離退休老干部成立社區衛生監督隊、治安巡邏隊),向居民普及志愿服務知識,大力宣傳志愿服務行動的進展情況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形成輿論強勢,使志愿服務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和生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