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強農惠農情況督查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確保中央和省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根據《2011年全省糾風工作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經研究,決定對部分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檢查、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務求實效的原則,通過檢查,全面掌握強農惠農政策執行情況,解決強農惠農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查處強農惠農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違紀違規行為,規范和完善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機制,保障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
二、檢查內容
重點檢查2009年以來種糧農民補貼資金落實情況、良種補貼資金落實情況、高效農業補貼資金落實情況、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落實情況、社會救助資金落實情況、新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落實情況、職教助學金落實情況、農村河道整治補貼資金落實情況、省脫貧攻堅財政獎補資金落實情況、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落實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增加農民負擔、損害農民利益的其它問題。
(一)區農委負責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1.種糧農民補貼資金落實情況
(1)種糧農民補貼資金是否按規定時間通過“一折通”全部發放兌付到戶,有無鄉(鎮)、村干部收回農民“一折通”存折代領補貼或抵扣其他收費項目等違規違紀問題;
(2)糧食(水稻)直補、農資綜合直補面積是否實行公示,鄉(鎮)、村有無虛報戶頭、虛報補貼面積騙取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3)區統計表、鄉鎮統計表、補貼面積到戶公示清冊等檔案資料是否規范;
(4)補貼資金是否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糧食(水稻)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工作經費是否按規定安排使用,有無擠占、挪用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2.良種補貼資金落實情況
(1)農作物良種補貼面積是否落實到戶,實行公示,鄉鎮、村有無虛報補貼面積等違規違紀問題;
(2)補貼資金是否按規定時間發放兌付到戶,有無收回農民“一折通”存折代領補貼或抵扣其他費用等違規違紀問題;
(3)補貼資金是否納入糧食風險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財政資金撥付、地方配套工作經費落實等是否規范及時,有無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4)是否按要求做好中國農民補貼網與“一折通”平臺對接工作,相關信息是否一致。
3.高效農業補貼資金落實情況
(1)項目補貼資金是否按標準發放到位,有無擠占、挪用、克扣高效農業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行為;
(2)高效農業項目建設質量情況、項目完成情況。
4、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落實情況
(1)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是否公開透明,購機審批把關是否嚴格,購機程序是否規范;
(2)執行補貼政策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按要求對購機對象進行公示;
(3)農機管理單位是否存在擅自抬高農機具銷售價格、倒賣補貼農機、套取補貼資金、亂收費、搭車收費等違規違紀問題;
(4)農機管理單位是否嚴格執行補貼機具經銷商由申報企業自主推薦的制度,農民自主選擇經銷商和補貼機具,農民自主與經銷商商定價格等規定;
(5)農機管理單位申報的補貼農機銷售報表是否真實,補貼資金結算是否及時。
(二)區衛生局負責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落實情況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是否按規定配套到位,有無配套不到位、虛假配套、挪用、擠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2.定點醫療機構是否存在超比例用藥、濫用抗生素、超范圍開展醫療服務、不在新農合報銷范圍內而給予報銷的行為;
3.參合醫療機構藥品、診療項目收費是否符合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有無亂加價、亂收費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紀問題。
(三)區教育局負責的職教助學金落實情況
1.職教助學金是否按規定配套到位,有無資金配套不到位、虛假配套、挪用、擠占職教助學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2.職教助學金是否按規定標準足額發放,有無少發或多發、有無以發放實物代替或沖抵學費、餐費等違規違紀問題;
3.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是否完備,是否存在雙重學籍重復享受、將綜合高中學生列入中等職業教育助學范圍,虛報人數騙取補貼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四)區民政局負責的社會救助資金落實情況
1.城鄉低保資金落實情況
(1)統計報表是否按時準確上報,低保檔案是否按三級檔案管理模式要求,一戶一檔;
(2)是否嚴格按照戶主本人申請、村(居)委會調查公示、鄉鎮(街道)核實、區審批程序辦理低保,做到按戶施保、應保盡保,有無拆戶保、合戶保、人情保等違規違紀行為;
(3)是否實行動態管理,定期抽查保障對象,及時辦理停發、減發或增發保障金業務,是否按三級分類施保,設立不同保障標準;
(4)是否設立低保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是否按照城鄉低保資金配套比例足額安排預算資金;
(5)城鄉低保資金是否全部采用“一折通”發放,有無鄉鎮(街道)、村(居)干部收回“一折通”存折代領或私分低保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2.救災專項資金管理和救災物資采購、發放落實情況
(1)救災專項資金是否設立專戶管理,有無挪用、克扣、貪污、冒領救災專項資金等違紀違法行為;
(2)救災專項資金和物資是否按照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的發放程序及時發放;
(3)救災物資采購是否經集體研究、公開招投標;
(4)春荒采購報表、花名冊是否準確詳實。
3.五保供養、關愛工程資金落實情況
(1)五保供養經費是否從村級三項經費中分列出來,納入區財政社保專戶,集中供養經費是否按月足額撥付到鄉鎮核算中心,分散供養經費是否通過“一折通”及時足額發放,有無擠占、挪用、克扣五保供養經費等違規違紀行為;
(2)是否嚴格執行《關于建立五保供養標準供養機制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宿政辦[2008]124號),按時足額提高標準;
(3)關愛工程資金是否存入區財政賬戶,專款專用,鄉鎮配套資金是否及時匯入區財政專戶;
(4)鄉鎮是否按時保質完成關愛工程床位建設任務,配套設施是否完備,有無擠占、挪用關愛工程建設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五)區水利局負責的農村河道疏浚整治項目資金落實情況
1.是否按規定執行工程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建設監理制,做到應招標全部招標,各項手續完備;
2.是否嚴格執行資金專項管理,并在有關媒體公示資金使用情況,有無超出項目資金補助范圍、標準發放資金,有無擠占、挪用、克扣項目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3.是否按照批準的建設內容進行實施,有無隨意變更、調整項目情況,有無弄虛作假騙取補貼資金現象;
4.是否按照有關規定對年度批準實施的項目進行驗收。
(六)區農工辦負責的扶貧資金落實情況
1.省脫貧攻堅財政獎補資金落實情況
(1)資金撥付手續是否完備,項目有無立項,是否按有關規定組織招投標;
(2)實施的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項目的建設質量及社會效益情況;
(3)資金使用是否符合規定,有無擠占、挪用、克扣、貪污等違規違紀問題。
2.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落實情況
(1)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管理使用是否符合規定,有無擠占、挪用、克扣資金等違規違紀問題;
(2)農村勞動力培訓機構是否符合定點培訓機構條件,是否有與承擔培訓業務相適應的師資力量和培訓設備;
(3)培訓機構上報的培訓人數與實際參加培訓人數是否一致,有無弄虛作假套取培訓補助資金等違法違紀問題。
三、檢查方法及時間安排
檢查采取點面結合,通過聽匯報、看資料、查賬冊、走訪農戶等方式進行,各部門首先進行自查,區政府糾風辦組織有關部門對全區資金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抽查。實施方案分以下四個階段。
(一)組織發動階段(8月3日-8月7日)
為保障監督檢查有序開展,取得實效,區直各有關部門定人定責,指定分管領導和相關人員負責組織、領導監督檢查工作。同時,要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宣傳此次監督檢查的目的和意義,并設立公布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投訴舉報。
(二)鄉鎮(街道)和區直各有關部門自查階段(8月8日-9月30日)
各鄉鎮和區直各有關部門要分頭組織自查。鄉鎮負責對本行政區域涉及的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自查。區直各有關部門負責對條線涉及的惠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自查,主要方法如下:
1.關于對農委各項政策落實情況檢查的主要方法
(1)種糧農民補貼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區統計表、鄉鎮(街道)統計表、補貼面積到戶公示清冊等檔案資料;二是對照項目檔案,隨機走訪農戶核查實際到位情況;三是查看資金專戶管理、財政資金撥付記錄、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等資料。全區所有鄉鎮必須全部檢查,每個鄉鎮檢查行政村數不得少于6個,每個行政村訪問農戶數不少于10戶。
(2)良種補貼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公示照片、區統計表、鄉鎮統計表、補貼面積到戶公示清冊等檔案資料;二是對照項目檔案,隨機走訪農戶,核查實際供種情況;三是查看財政資金撥付情況、供種企業證賬管理、地方配套工作經費落實情況。全區所有鄉鎮必須全部檢查,每個鄉鎮檢查行政村數不得少于6個,每個行政村訪問農戶數不少于10戶。
(3)高效農業補貼資金的檢查:一是查看2009-2010年實施的項目資料及資金拔付等情況;二是現場察看項目建設情況。
(4)農機具購置補貼的檢查:一是查看農機管理單位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文件、補貼農機具中標價格、補貼標準、購機人員名單、購機合同等相關資料;二是隨機抽取部分購機人員進行走訪調查;三是查看農機管理單位賬目及與定點經銷商的往來情況。要走訪2010年度和2011年度全區購機人員總數的5-10%,走訪每種不同型號機器購置人數不得少于購此型號機器總人數的5-10%,在抽取購機人員時要充分考慮到區域范圍,確保每個鄉鎮都抽到,保證檢查工作的全覆蓋。
2.關于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情況檢查的主要方法
一是查看區資金專戶管理、財政資金撥付記錄、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等資料;二是抽查醫院5-10種銷量大、價格高的藥品,并將其價格與江蘇省最高限價進行核對;三是查看病人病案的醫囑用藥,并與醫療定點機構上報新農合結算的藥品目錄進行核對;四是檢查醫院的財務報表,藥品進銷存明細賬,并與醫院結報信息中的用量進行核對。
3.關于對職教助學金情況檢查的主要方法
一是查看區級資金專戶管理、財政資金撥付記錄、資金使用與管理情況等資料;二是檢查職業學校職教助學金來往賬目,看財政撥付的資金和學校發放的資金是否相符,有無挪用助學金或用于抵扣學生學費、餐費等;三是查看發放資金花名冊,抽取部分在校就讀的學生進行核實。
4.關于社會救助資金情況檢查的主要方法
(1)城鄉低保資金落實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低保管理制度、資金管理賬冊、撥付款憑證等資料;二是對照低保對象名冊檔案,隨機走訪低保戶,核查低保金實際領取情況;三是查看財政資金撥付、賬務管理、區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全區所有鄉鎮必須全部檢查,每個鄉鎮檢查行政村數不得少于6個,每個行政村走訪低保戶不少于5戶。
(2)救災專項資金管理和救災物資采購、發放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救災款物采購報表、公示材料、區統計表、鄉鎮統計表、發放到戶清冊等資料;二是對照發放清冊,隨機走訪受災群眾核查救災款物實際到位情況;三是查看資金專戶管理、資金撥付記錄、物資采購發放等資料。全區所有鄉鎮必須全部檢查,每個鄉鎮檢查行政村數不得少于6個,每個行政村走訪受災農戶不少于10戶。
(3)五保供養、關愛工程建設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關愛工程建設項目批復及招投標情況;二是隨機抽取部分鄉鎮敬老院進行走訪調查,核實資金落實,核查老人在院生活待遇,集中供養率和敬老院設施建設等情況;三是查看財政五保供養資金和關愛工程建設資金專戶管理及使用情況;四是隨機走訪分散供養老人,查看五保供養標準落實和供養資金領取情況。全區抽查的鄉鎮不得少于6個,檢查行政村數不得少于6個,每個行政村訪問分散供養人數不少于5人。全區檢查的鄉鎮敬老院不少于5所,關愛工程不少于5個。
5.關于農村河道疏浚整治項目資金檢查的主要方法
一是查看2009-2010年實施項目的招投標、資金拔付、合同執行等情況;二是現場察看項目建設完成情況,工程建后管護情況;三是走訪群眾,了解工程實施的有關情況。
6.關于扶貧資金檢查的主要方法
(1)省脫貧攻堅財政獎補資金落實情況的檢查:一是查看立項及相關臺賬資料;二是查看區級資金撥付賬目、項目資金使用賬目和項目驗收報告;三是實地查看項目完成情況及質量情況。全區所有使用財政獎補資金的項目都要檢查。
(2)省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落實情況的檢查:一是檢查區財政部門核定的補貼對象和補貼金額以及將培訓補助資金撥付至定點培訓機構的明細賬目;二是查看定點培訓機構每期培訓學員檔案,根據培訓人員名單走訪調查;三是查看培訓機構相關資質及教學設施。全區所有定點培訓機構都要檢查,并抽取每個培訓機構的每期培訓人員總數的5%進行走訪。
各鄉鎮(街道)、區直各有關部門要于10月9日前將自查情況及案例報送至區政府糾風辦。
(三)區政府糾風辦組織抽查階段(8月8日-10月15日)
區政府糾風辦組織區直有關部門對全區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情況進行抽查。原則上抽查與鄉鎮(街道)和區直各有關部門自查同步進行。一是聽匯報。聽取各有關部門工作開展情況匯報,查看相關資料;二是對資金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全區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三是抽查。對全區各鄉鎮(街道)、村居、職業學校、定點醫療機構、敬老院、河道疏浚工程項目、高效農業項目、勞動力培訓機構、標準廠房建設項目、農村專業合作社等進行抽查。
(四)整改迎查階段(10月16日-10月31日)。
區監督檢查組向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反饋通報抽查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嚴肅處理截留、挪用和克扣強農惠農資金以及其他損害農民利益的違紀違法問題,并針對問題查找薄弱環節,不斷規范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監管機制。同時,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要對自查和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以迎接市里11月份開展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是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具體行動,也是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關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做好此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強對監督檢查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分管領導和具體人員的工作職責。區委、區政府成立由紀委、監察局、糾風辦、審計局、財政局、發改局等部門組成的專項監督檢查領導小組,對全區此項工作進行檢查指導。
(二)落實工作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區直相關部門要依據區實施方案,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制定本部門的監督檢查方案,并在工作中嚴格落實。同時,要增強主體意識,充分發揮牽頭作用,協調組織方方面面的力量,積極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認真解決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區糾風辦、財政局、審計局、監察局等部門要積極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建立起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