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2020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視頻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全縣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保護條列》和《市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政辦傳〔2020〕57號)等法規和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20年地質災害的概況
2019年我縣無地質災害發生。首羨鎮王莊、大畢莊兩村因采煤造成的小面積地面塌陷,出現了部分房屋開裂,地面積水等現象,村民已搬離采空區。
二、2020年全縣地質災害趨勢分析和防治重點
(一)地質災害趨勢分析
根據全縣地質環境氣候特征、地質災害分布狀況和隱患點穩定狀態,結合氣象部門對2020年全縣降水趨勢初步預測,預計今年全縣地質災害發生頻度較往年有所增加,類型以滑坡、地面塌陷為主,發生時間集中在6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及汛期以及非汛期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期間。預計2020年全縣局部地區有發生地面塌陷的可能性,特別是李堂煤礦新的采空塌陷,防災形勢日趨嚴峻。
(二)重點防范期
地面塌陷防范期為全年;汛期為6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及汛期和非汛期強降雨、臺風極端天氣期間是滑坡地質災害的易發期和重點防范期,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要提前做好各項防范準備工作,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加強監測、預警和防范。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1.李堂煤礦采空區、豐成鹽化工有限公司金馬鹽礦和省瑞豐鹽業有限公司瑞豐鹽礦沉降區,為地面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
2.首羨、師寨、順河、常店、歡口等鎮是軟土塌陷區,具備地面塌陷的地質條件,直接威脅地面建筑物和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地面軟土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
3.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華山鎮華山采石宕口周圍,邊坡高陡,易發生滑坡崩塌,為我縣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
三、防治目標
學習貫徹關于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重要指示和總理的批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和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各鎮(街道)、開發區和縣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明確防治任務,擬定防治方案,明確人員分工和任務分解,切實防范到位。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鎮(街道)、開發區主要領導對本行政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主要責任。各鎮要按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增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列》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列》各項規定,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縣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做好地災防治監管工作。縣各有關單位負責本單位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礦山企業要承擔企業的主體責任,負責本礦區范圍內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二)不斷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水平。各鎮(街道)、開發區要加強基層防災能力建設,充實調整地質災害防治一線力量和群測群防員的配備,及時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認真落實重點防范期和重點防范時段的值守制度,帶班領導和值班人員必須到崗到位,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要認真落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災(險)情速報、續報等工作制度,堅持汛期“每日零報告”,完善地質災害信息報送平臺,確保信息暢通、報告迅速、處置及時。
(三)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縣氣象局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加強溝通和配合,積極做好我縣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四)加強防災知識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借助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識災防災、避險自救等基本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范意識,形成良好的防災氛圍。組織開展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前兆識別、臨災處置、信息報送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業務培訓活動,增強基層一線的履職能力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技能。
(五)突出重點,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鎮(街道)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體責任,壓實壓緊自然資源、應急管理、住建、水務、氣象、交通、文體旅、教育等有關部門防災責任,構建屬地負責、部門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體制機制,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責任落實到位。自然資源部門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系統的技術優勢,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技術支撐,建立健全聯動協同機制,做到“防”和“救”無縫對接。加大專業化監測投入和推進力度,進一步提升預警、預報水平。應急管理、住建、交通、水務等部門要督促責任主體及時采取應急消險、工程治理、監測預警等防范措施,有效減少減輕災害風險。
各鎮(街道)要嚴格按照《省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實施方案》,有計劃地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工程治理和避險搬遷工作。對已完成治理的隱患點要及時開展“回頭看”,強化動態跟蹤監管,確保防治工程長期有效發揮作用。
自然資源部門要啟動新一輪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加強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的應用,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制度,各鎮(街道)、開發區要根據需要認真完成轄區內的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工作。